百年清华

蔡铁炉:从海员梦到清华汽车人

2016-11-18 | 蔡铁炉(1970汽车)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有了一个将来长大要做一名海员、乘大轮船周游世界的梦想。那时我最爱听的歌曲是《远航归来》,最喜欢看的电影是讲述海军的《海魂》、《长虹号起义》等。这种海员情怀,可能与我是崇明人,经常乘船有关。

我的老家在崇明,这是位于长江口的中国第三大岛。因为是岛,四面临水,当时进出崇明的唯一交通工具就是船。所以很久以来,很多崇明人去当船员。在招商局、上海海运局、上海内河航运公司等单位中都有很多崇明人。我的亲戚中就有好几位船员。

我父亲16 岁离开崇明,到上海学徒,但我其他的亲戚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崇明。我虽然生活在上海,但每逢假期,我都会回崇明看望祖母、姑妈们及一大堆表兄弟姐妹。

每一次回崇明,从十六铺码头上船后,航行约4 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崇明南门港码头。那时,这条航线的船都不太大,每次航行一遇到风浪,船就会晃动得很厉害。即使天气晴好,船航行到名叫“三夹水”的地方时(即黄浦江、长江、东海三水汇合之处)海浪总比较大,船会晃得很厉害,而我偏偏又是一个一遇风浪就晕船的人,船一晃,我就头晕、恶心,甚至呕吐。每次头一晕,我就赶紧躺到船的中间,头朝船头方向,脚朝船尾方向,与船的纵轴线保持一致,这样可使身体的晃动最小,以减轻晕船的症状。

每次回崇明,我不但要晕船,即使到了老家,不出三天,全身必定发风疹块,奇痒无比。这时我祖母总会用各种土方子让我减轻痛苦。

尽管每次回崇明,又晕船又过敏,但我仍乐此不疲,一放假就想乘船去崇明。这毕竟是我的老家。也许正因为我从小开始一次次乘船的经历,使我对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有了一个做海员的梦想。

1960 年我初中毕业。由于我一心想报考寄宿制学校,而当时上海只有极少数几个寄宿制高中,而且都在郊区,像青浦县中学、松江二中、上海中学等。最后我选择了上海中学,并被录取。那年上海中学高中共招10 个班(其中两个班是二年制高中),每班50 人,共500 人。名额的分配是上海市区10 个区共招300 人,而由于学校位于上海县内,所以仅上海县一个县就招200 人。结果本县的学生轻而易举就进了上中,而上海市区的学生则要很高的分数才能进上中。两边生源的水平相差较大,这也影响了三年后毕业时的高考录取率。

上海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又有优良传统的学校。他创建于1867 年,校址几经搬迁,最后落户在上海县的上中路上(路是因校得名),占地500 余亩。

由于学校是寄宿制,每天的作息时间从早锻炼到晚自习都安排得满满的。平时学生不能走出校门,只有星期六下午第二节课后才开校门,学生可以回家,但星期天晚上必须返校。为此星期天晚上学校大礼堂都会免费放一场电影以吸引同学按时回来。

三年的上中生活,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给我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由衷感谢我的上中母校。

令人难忘的还有学校安排的劳动课。从高一到高三,每周都有半天劳动课。三年中,我种过桃树、养过猪、掏过大粪。养猪时,我从河浜里把水浮莲捞起来,装满一车后运到学校的养猪场,用铡刀切碎,放进大锅里煮,烧熟后放入木桶再送进猪栏中。一敲钟,看到所有的猪都嚎叫着跑出来,伸着脖子,仰着头迫不及待地等待我们喂食,这时心里很有一种成就感。

我还拉着大粪车,从宿舍的化粪池中用长柄粪勺把大粪一勺一勺的捞上来,装进粪车中运出去。干这些活对农村来的同学而言可能感到是很平常的事,但对我一个从小生活在大城市,年仅16、7 岁的城市学生而言,干这些活时并没有感到丝毫的脏,没有一点难为情,好像是很自然的事,这就不得不感谢我的上中母校给与我的良好教育。

1963 年,高中毕业前,从高三学生中征兵的工作开始了。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我们上中400 余名高三毕业生中,仅被选中8 名,我是其中之一。据说入伍后参加的是空军部队(后来我们几个人中个别没考上大学的同学参军去了部队航校)。

在我家所在的里弄,邻居们都知道我要参军了。校长单独找我们几个被部队选中的同学谈了话,说根据中央指示,这次高三学生征兵工作要服从高考,即我们若考上大学就去上大学,若考不上大学再去部队。当时上海对高中毕业生的口号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即考不上大学的学生,要安排去新疆建设兵团。但对我们这几个学生而言,却是上大学、当兵两种准备。

高中毕业填报高考志愿表时,我把全国所有大学中有关船舶的专业都填在了志愿表的最前面。我记得第一张志愿表前三志愿我填写的依次是大连海运学院船舶驾驶系、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及华中工学院船舶系。第二张志愿表的第一志愿是上海海运学院船舶驾驶系。

从填写的志愿表中不难看出我是一心一意要圆我的海员梦了。

然而在正式交表的前一天,我高中的一个要好同学与我谈了很久,动员我陪他一起考清华,说清华考不上不会影响我后面志愿的录取,由于我俩关系很好,想进大学后继续一起学习。经不住他一再劝说,我就把清华各个系及专业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最后选中农机系汽车拖拉机专业,心想这个专业比较实用,汽车拖拉机在各处都能用到。于是我把该专业放在第一张志愿表中第一志愿的第一专业(那时一个志愿中可填三个专业),其它志愿依次往后移了一个。

高考结束后,我们班50 名毕业生中37 位考上了大学,有5 位同学去了新疆建设兵团,其余同学有的在家成为社会青年,有的留在上海县务农,有的进了工厂。虽然我们班高考录取率为74% ,但在当时的上海已是很不错的了。

我有幸被清华录取,成为汽拖专业的一员。那时汽拖专业一共招两个班,我被分在农91 班,到了大二的时候,农9 两个班的同学要重新填写志愿进行再分配,分成汽车专门化、拖拉机专门化两个班。我如愿被分配到汽92 班,即汽车专门化班,成为了一个清华汽车人。在大二(上)汽92 班进行金工实习,我在铸造车间劳动期间,被检查出患了肺结核,住进了荷花池旁的病房,三个月的治疗后,基本痊愈,但根据学校规定,只能休学,于是我加入了汽02 班这个集体。

虽然我最终没能圆海员梦,也与军装擦肩而过。但能成为清华汽车人的一员,并认识班上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几年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结下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真诚友情,这一直是我一生中感到很自豪的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