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周明德:回忆在焊接专业的一些往事

2019-03-06 | 周明德(1954级自控系) |

周明德(1954级自控系)

在文革中有一段时间搞教育革命,其中有一项是基础课下放至专业,所以在电机系电子学教研组的我就被下放至与电子技术接触很少的焊接专业。但焊接教研组主任潘际銮教授以及焊接专业的教师和同学热情地接纳了我这个对焊接一无所知的人。

不久,我与焊3班的部分同学一起至北京电力建设公司开门办学。北京电力建设公司是火电建设的一支主力军,承担了极重要的火电站的建设任务,其中高温高压的蒸汽管道的焊接是十分重要的难题。因为合金钢管道与焊接用的焊条价格昂贵且全要进口,而且此项焊接技术要求很高,一般合格的焊工也要经过几个月的培训,要烧掉许多价格昂贵的焊条,经过考核合格才能参与此项焊接,所以电建公司设了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高温高压合金钢管的自动化焊接机,就与清华焊接专业合作,我们这次开门办学就是参与这个项目。在与焊3班同学与电建公司的技术人员同吃同住的日日夜夜中,我们先解决了在管道运行中分为12个点,然后又逐渐解决了在这个12个点能分别给出不同的焊接参数(由有经验的师付总结出的最佳规范),从而实现了数字化的自动焊机。此项目还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

防震棚改造

回校后原简易防震棚需要加固与改造,于是在五、六公寓之间的空地选了一个空间。防震棚需要的材料都是由焊接的车间师傅和教师帮助寻找的,材料很全很好;防震棚也是由焊接的师生帮建造的。防震棚盖得很好。在正式拆除前,夏天我带女儿在防震棚中睡很凉快,冬天作为大白菜的储藏室。

在焊3同学分配前,不少同学到六公寓我们一起包饺子,畅谈毕业后的工作。

和焊接车间师傅一起做印刷电路板

回校后不久,焊接专业又接了清华200号的氩弧焊自动焊管机的任务。因此任务可以借鉴与电建公司的自动焊管机的技术,所以设计比较容易完成。问题是要把电子部分做出来,首先要做印刷电路板,这就需画出印刷电路板的布线图。因此焊接车间的阎师傅、张师傅和汪师傅就与我一起绘制布线图,他们分别是八级工和五级工,机械和焊接的水平很高,但绘制印刷电路板和做印刷电路则是破天荒第一回,但大家热情很高,边学边干。经过几周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自动焊管机的任务,通过了200号的验收。此任务还得到了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微型计算机的学习和推广

1979年,觉察到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应用,国家科委决定引进500台微型计算机并从全国各有关单位抽调200名科技人员在香港组织四次培训班,请美籍华人进行讲授,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实验。这些华人教师十分认真负责,收集了大量当时先进的资料并准备了教案。

焊接教研组主任潘际銮教授以科学家的高度前瞻性和对计算机技术将会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的敏感性,争取到了一个参加香港培训班的名额,并且把这个名额给了我这个与焊接无任何渊源的人。这个培训班成为我后来工作的转折点。

在培训班我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和实践,回来后把大量的资翻译和理解。为我毕业后生涯的后半段打了了基础。

学习回来后,潘际銮教授要我向焊接教研组的教师介绍微型计算机的知识。为此,在焊接教研组举办了一个培训班,几个月下来,潘教授一次不拉地认真听讲,使我十分感动。

这个培训班是我以后在自动化系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自7与自8班新生讲授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以及在高校、研究院、中央党校和各地各种类型的近百次培训班的第一次,也为其他的培训打下了基础。同时为以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一书打下了基础。

回忆这些往事让我感慨万分,我感谢潘际銮教授以及帮助我支持我的同事、同学和其他各种人氏。谢谢你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