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蓝春:致良知是企业生存之本

2016-12-06 | 蓝春(1982 级建筑) | 来源 天地文化书院微信公号 |

2016年10月15日、16日,由中国文化院和北京三智文化书院联合主办的主题为“人类智慧与共同命运”的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文根据蓝春先生在论坛上的演讲稿件整理成文。

天地文化基金会执行理事、新英才控股集团董事长、清华大学建筑系1982级校友蓝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很荣幸能够参加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在这里聆听各位对阳明心学的真知灼见,也很荣幸论坛能够给我一个机会,在这里分享一名企业工作者的观察、思考和探索。

每一种思想都是对问题的审视和回答,每一种伟大的思想都是对时代问题的审视和回答,阳明心学就是一种伟大的思想,它不仅审视和回答了同时代的问题,对当今时代的问题,也是一面明镜和一剂良药。

全球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也带来了很多棘手的新问题。精英和大众对立导致社会分裂,发展和环保对立导致生态恶化,异质文化对立导致文明冲突,法治与道德对立导致公共生活矛盾,政客失德导致政治失灵。当人与人渐行渐远,世界的未来在哪里?

商业化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也异化了人们的心灵。一切被定价,一切被交易,人本身也不例外,我们崇拜金钱,轻视道德,我们不论是非,只论成败,有了钱我们醉生梦死,没有钱我们失魂落魄。诸神已死,钱神当道,人道堕落,意义荒芜。

这一切归根结底:人心病了!什么可以医治时代的心病?

心病还需心药治!于是,阳明先生和阳明心学重回我们的视野。

我个人大约在十多年前开始接触阳明心学,我佩服先生的经典事迹和圆融佛道、革新儒学的理论勇气。从自身的人生经历和企业实践中,我真切地体悟了阳明心学的力量,感受到社会对阳明心学的内在渴盼,我预感,一个心学时代呼之欲出了。

这几年,社会上的怨气的确加重了,没有钱的人抱怨,有钱人也抱怨。有一次,一个企业家抱怨生意难做,抱怨员工难管,抱怨政府不作为,我对他说:“我们是既得利益者,社会给我们的已经太多了,如果连我们都抱怨,其他人怎么办?”曾经我也有过一些抱怨,特别是开始从事房地产行业那几年,清华的专业视角让我不能忍受各种山寨版欧美建筑,知识分子的清高让我看不惯各种土豪做派,社会上对开发商也颇有微词,我感到很委屈。醒思之后,我决定不再抱怨了。抱怨的背后是人心无处安顿,是灵魂跟不上脚步。我要做的是暂时放慢脚步,让内心喘一口气。

于是我转身投入教育事业,接手了一所快关门的学校,学校只剩下400多名学生,师生情绪低落。作为一个教育门外汉,我凭直觉提出两个理念:“向学生看齐”和“每天进步一点点”,然后就坚持做。仅仅一个月后就有了很大变化,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当管理人员肯低下头和老师沟通了,当老师蹲下来和学生交流了,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接下来几年,学校发展良好,我专门成立了教育研究中心,提出了“爱与创造”的新英才教育主张,出版了《教育的呐喊》、《新英才教育主张》、《教育的沉思》几本书,受到了教育界和社会的肯定。我深受鼓舞,感到教育的正能量充盈全身。

再次回到企业经营时,这种正能量激励我继续前行!这些年新英才不追求浮夸的报表,而是追求企业的健康,我们的各业务板块各具特色,龙湾地产打造原创别墅,承载新市镇人居梦想,推动幸福社区运营,特宝生物历尽18年光阴研发出领先全球的药品,87870 VR成为中国虚拟现实第一用户平台,新英才教育致力于打造中国的样板校。新英才致力于通过创新手段帮助消费者创造幸福新生活。

做企业需要良好的心态,心态好了,事情就好了。

说到心态,我非常受益于父母对我的影响!我出生在福建武夷山的一个小县城,母亲是一名护士。在我的印象中,经常是全家人正吃饭的时候,一个电话打过来,母亲二话不说,放下筷子,立刻赶去医院护理病人。我望着母亲的背影心里想:为什么母亲不陪我吃饭了?长大一点后,我明白了:母亲很自然地把病人放在心里,就像心里装着家人一样。

父亲在一个林场公社做主任,一次林场发生了火灾,有一个工人重度烧伤,父亲亲自坐飞机陪护他去上海医院治疗,由于是工伤,治疗费用是报销的,但父亲拿出了自己的工资,为工人买了很多营养品,并且照顾了一个月。还记得父亲启程去上海之前说的那句话:“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这句话从父亲口中说出来是那么自然,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老共产党员那种无私的情怀。

阳明先生提倡的良知,是不假外求的心体之本体,是我们潜意识深处的道德冲动。中华文化以它特有的方式“致良知”,良知是中国人的本,家庭是中国人的根,良知植根于我们的家庭传统,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延绵不断,塑造了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特有的历史意识,家国天下是中国人特有的人生观。中国人的道德传统就像长江黄河,川流不息,深远而广大。母亲和父亲虽然没有专门学习过传统文化,可他们身上流淌着传统文化的血液。他们没给我讲大道理,只是亲身示范,将良知种在了我心里,成为我一辈子的财富。在商业这个大染缸里面浸染了这么多年,还保留了一点良知,我永远感念二老。

良知是一种正能量,致良知的过程仿佛也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一个良知通过时间会转换成另一个良知。记得二十几年前我在福建省建筑研究院当所长时,一个做建筑材料的人来推销产品,他提出要给我回扣,我拒绝了,并在合理合规范围内尽力帮助了他。当时我还住在单身宿舍,回扣金额远远大于工资,这的确是很大的诱惑。我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一个设计师是靠回扣而不是因为才华活着,做一个设计师还有什么意义?几年以后,我下海经商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碰巧在北京遇到他,他很热心帮我解决了问题,让我的事业在北京站稳了脚跟。这件事让我坚信:坚守良知,尊重彼此,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良知是一面镜子,致良知的过程必须是心物合一的,不能先黑心赚钱,再热心捐款,应该把企业经营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新英才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怀着感恩的心态回报社会,努力推动慈善事业,在敬老扶贫、病残救助、抗险救灾、捐资助学、文化事业、家乡建设等方面力所能及地开展慈善活动,并建立希望小学30多所。

近几年,我还和很多企业家共同参与一些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公益行动。例如,阿拉善SEE公益机构是企业家群体在生态保护上的联合行动。昨天,我很荣幸又能够跟刘晓光等十几位企业家一起,在阳明高峰论坛举办了天地文化基金会的揭牌仪式。通过发起天地文化基金会,我们把企业家们在自然生态上的公益行动深入到人文生态的层次。企业家们一起做公益,不是简单捐款,不是某家企业的品牌公关,而是在为公众和社会寻求解决方案的同时,在公益参与中进行个人反思和学习,最终实现自我更新。参与文化公益是企业家们体悟致良知的当代法门,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成长,最终也会收获在企业经营上的启发。我们将在天地文化基金会的平台上,努力联合更多企业家们一道学习、践行、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

现代商业发源于西方,两百年前的经济学革命中亚当·斯密那本《道德情操论》被“藏之名山”之后,经济人成了理性人,于是伦理、道德从社会和历史的主角变成了配角,于是有了以钱为纲的拜物教,心灵空间被大大压缩。在理性人假设下,生意是游戏规则,是精确算计,是盈亏输赢。然而这是不全面的,缺乏温度的,这只是物的角度,它没有看到人与人、心与心的关系,它没有看到感性和偶然。在人生意义上,商业是感性的,是温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心与心的碰撞,是一方的给予,是另一方的回馈,是一次次的帮助和互相帮助。

从这个意义上,有必要在“理性人”假设之外,加上“良知人”假设。理性人假设下,商业是物本主义的,在商业中,人一次次地被物化,是心物割裂的,是欲望和心灵的斗争;良知人假设下,商业是人本主义的,在商业中,物一次次地被人化,是心物一元的,是商业和心灵的合作。理性人假设下,利润是商业的起点,追逐利润是企业生存之本,良知人假设下,道德是商业的起点,致良知是企业生存之本!

作为一名企业工作者,我下海创业近二十年时间,企业取得了一些成绩,应当说,这一方面是全体员工踏实肯干和努力拼搏的成果,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和持续发展的经济潮流成就了企业。我个人甚至认为中国最近十年是机遇大于努力的十年,是形势比人强的十年,我们只是时间的幸运儿,是机遇哺育了我们!

人的认知能力像一副有色眼镜,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事物或场景,会有各自不同的反应和感受,因而每个人都会在自己心里创作出不一样的作品。同一个世界,在不同人眼中是不一样的。企业要善于把存在问题转化为认识问题,也就是说,世界观对了,世界就对了!

在企业发展的岔路口上,转型势在必行!每个企业家都必须认真思考这场转型,思考它是什么?不是什么?转型不是转行,转型不是转产,转型不是转移,转型就是转心!转心就是转念,“动念之季,为善去恶”,我们今后在经营企业之时,必须念念不忘良知,遇到事情时,让良知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妙用心学于起念瞬间。稍一延迟,各种杂念就不知不觉地覆盖了自己的良知。如果一名企业家起心动念,念念是良知,念念想着客户价值,念念想着员工成长,念念想着平等合作,念念想着社会责任,就这样,不抱怨、不怀疑,一口正气,坚持到底,转型能不成功吗?明天能不美好吗?


在企业致良知的路上,我的内心有三个词,拿出来与大家共勉:

原点 企业家须在“致良知”上找到生存的意义。大多数企业家的创业生涯始于一念良知,有的是为了改善家人生活,有的是为了帮助同一个村子的人,有的是为了带领一个破败工厂的员工们走出困境。良知驱动企业家们出发,引导企业前进,企业家面临困境的时候,不妨回到一下出发的地方,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创业?往往起点就是转折点,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融合 企业家须在“知行合一”发挥创造力。形形色色的互联网思维现在鼓吹线上线下融合、跨界融合,这是对的,但还不够!我们必须关注思维模式的融合,东西思维和西方思维要融合,古人的智慧和今人的思考要融合。阳明先生说的“行之明觉精察”和“知之真切笃实”必须融合。企业家往往迷失于“战略重要,还是执行重要”这类伪命题,殊不知提出这类问题就已经陷入了割裂知与行的思维陷阱,试问你在潜意识中相信战略和执行是有冲突的,还怎么达到“知行合一”呢?事实上,多数将战略和执行对立的企业,往往是在商业算计上多了一些机心!须知,知行合一不是一种姿态或一种方法,知行合一不是说到做到,不是言行一致,不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是少说多干,知行合一是精神与物质一体,思想与财富一体,知行合一是说,正确的价值观是利润的源泉。

聚焦 企业家须聚焦在“事上磨炼”的过程中寻求突破。三十八年改革开放,中国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一座座城市拔地而起,一个个企业挺近世界五百强,一群群国人涌入世界各地,经济成就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自信心,中国人似乎无所不能。然而,伴随着日新月异和突飞猛进的,还有泡沫和浮躁。我们的企业家应当冷静下来,扪心自问:我们是否重数量而轻质量,我们是否重机会而轻能力,我们是否重利润而轻责任?我们是否有雄心而缺恒心?我们是否习惯了奇迹,而不愿真正做事了?这两年企业界倡导匠人精神,我想,这背后正是一种锁定目标、专注重复的“磨”的精神!钱穆先生曾提醒我们:“讲王学的人,只不要忘了龙场驿的忧危,和征濠后的谗讥交作,便自明得先生这里所谓‘正要在此等时磨炼’的意义和来历”。向阳明先生学习,我们做企业,不止要磨炼技艺,还要磨炼我们每个人,磨炼每个人的心吧。

再次感谢论坛提供的思想盛宴,感谢大家倾听我的分享和感悟,感谢大家对新英才事业的关心,对天地文化基金会的关注。让我们在阳明先生良知学说的指引下,携手前行,拥抱未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心体光明,世界就会更加光明。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