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杨阳:旺盛的生命 永远的民间

2019-12-06 |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杨阳 |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22日 |

上世纪80年代,我的父亲、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杨先让,为了刚刚成立的民间美术系的基础教学,组织师生对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进行考察。这是对民间艺术的梳理,也是对民间艺术的学习。当时考察条件艰苦,交通工具除了火车就是长途汽车,乘坐拖拉机与大马车赶路,也是常有的事情。住宿皆为地方招待所或小旅社,吃饭大多是在路边摊、小饭馆或老乡家解决。队员们都是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组队,为节约经费,每次组队不能超过8人。大约4年时间,出行十余次,最终整理出大量的文字、图片,总结成文,成为当时中央美术学院民间艺术系坚实的理论教学基础。

33年过去了,尽管中央美术学院的民间美术系已经消失,然而这个系在短短十几年间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在当今艺术界以及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与艺术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活跃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大舞台上。

中国民间艺术是艺术金字塔的基座,同时也是中国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国百姓对人生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中国的民间艺术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今天的民间艺术和30年前的民间艺术,虽然在形式与表象上有很大的差别,但仍然有巨大的生命力。

民间艺术就是百姓的生活,是在生活中活着的艺术,非功利性使其真诚自然。民间艺术往往不受任何条款的约束,而是随心所欲,心到笔到意到,大多是以剪刀、针线、泥土来完成的作品。民间艺术作品造型大胆、奔放、夸张、生动,色彩浓烈、醒目,纹样吉祥、含蓄、寓意深刻。

民间艺术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时间的推移、百姓的意识而产生巨大的变化。对时代而言,其是随之进步了,对传统而言,其在文化深刻性上或许是退化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保守或者是激进,而要随着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看待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彩陶时代、青铜时代都远离我们而去,然而它们传递给我们的文化精神却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民间艺术,这一点应该明确。

当今,我们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回顾与怀念,是因为我们认可其中的优秀性。人们欣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民间艺术中造型、色彩、纹样、内涵以及制作工艺,这些优秀之处,可以说是民间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的产物。虽然许多经典之作在时间的长河中已经逐渐消失,然而我们可以根据其优秀之处,收藏入博物馆,更可以为现代所用。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永远是后人学习的范本,也永远是现代设计可汲取的源泉。

目前,传统民间艺术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在当今冷静思维与自然规律发展的前提下,消失、沉淀、延续、转化为新的生命,优秀的作品永远会被记住并发扬光大,无用而退的或消失或转化,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示于世,这不是传统民间艺术的死亡,而是再生。人类就是沿着曲折的道路不断迂回前进的,这应该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我相信民间艺术将以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大地上茁壮成长。

————————————————————

作者简介

1983-1987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学习

1996-1999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在职学习

1999年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学博士学位

1987年留校任教至今



相关新闻

  • 262008.04

    杨振忠:清华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进

    ——在“清华大学高分子专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杨振忠(1986级化工)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同学们:大家上午好!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请允许我代表80年代后毕业的高分子专业的学生,向清华大学高分子...

  • 132016.12

    《杨绛:永远的女先生》首发 全书选收文章46篇

    杨绛先生纪念集《杨绛:永远的女先生》昨天在京首发。全书选收文章46篇,近30万字,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 022009.02
  • 102010.12

    杨阳:感谢清华给我的一切

    自信的谈吐,优雅的气质,低调的作风,当这位耶鲁教授走到我们身边时,你会不自觉地被他吸引,因为他灿烂的笑容,因为他平易近人的作风,因为他经常慨叹“我感谢....

  • 102010.12

    杨阳:感谢清华给我的一切

    自信的谈吐,优雅的气质,低调的作风,当这位耶鲁教授走到我们身边时,你会不自觉地被他吸引,因为他灿烂的笑容,因为他平易近人的作风,因为他经常慨叹“我感谢....

  • 042008.02
  • 132023.02

    “那是一个永远不会忘记的美梦” | 送别敬爱的翻译家杨苡先生

    杨苡先生去世前五天,中央广播电视台在“吾家吾国”节目中以长达30分钟的纪录片讲述了她动人的故事。节目开首,先生很平淡地说了一句:“他们总觉得我不肯见人,我说除非我喜欢的人。”这句平平淡淡的话,这些天来一直感动着我,鼓舞着我……春节还没过完,但一位在重症室已经一个多月的联大老人始终牵动着我的心。2022年12月冬至前夕,她感染了新冠病毒。从那时起,我始终牵挂着她的病势。10天过去了,20天过去了,30天过去了...

  • 052008.12
  • 122008.12
  • 102018.09

    永远的怀念

    我们怀念李怀伯老人,祝老人安心上路,李怀伯老人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