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生命的真实|校友代表左为在生命科学学院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2021-06-28 | 左为(2006级博,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 来源 公号“清华生命学院” |

2011届校友、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 左为

首先要祝贺各位学弟学妹们顺利获得学位!祝贺大家!

十年前,我和各位一样,从这里走出芬芳的清华园,走向新的人生岗位。自此之后,每每在夏夜的雨水里,我总会回忆起校园里那些美好而忧伤的时光。是啊,毕业是如此的残忍,将我们和过去的青春岁月一刀两断,有时候难免会有阵痛。然而,生命科学的知识告诉我们,疼痛往往会使我们的肌肉更加强大,神经更加敏锐,让我们更有自信地去面对明天的挑战。

大家都知道,清华一直是当之无愧的人才培养高地,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可胜数。我们团队虽然在再生医学研究领域做出了一些贡献,但也都是团队的贡献,我个人能力的高度其实非常有限,远远比不上在座的各位老师,也比不上在座的很多 同学。但我也希望各位同学们不要因为站得太高,而被云雾遮住了眼睛,忽略了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忽略了真实的生命是什么样子。各位都还年轻,又一直在校园里读书,可能很多人只见过生命的绽放,没见过生命的枯萎。可能很多人没亲眼见过肿瘤病人在病床上因多器官衰竭而无奈的撒手人寰;没亲眼见过心脏病人好端端的一夜之间突然去逝;没见过漂亮的小姑娘因为肾脏衰竭尿毒症而不得不在腹部打个洞,插一根管子,终身带着这根管子生存。以上种种,我都一一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是的,这就是你们成长之后会发现的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虽然人类发达的科学技术已经能 让我们遨游太空、登陆火星,也能让我们探究蛋白的精细结构,但与此同时,当我们面对新冠病毒、面对恶性肿瘤、肺纤维化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时候,我们仍如此的痛心疾首,我们能做的仍非常有限。或许,只有当我们真实地面对生命逝去之痛,才能更主动更豁达地去拥抱生命绚烂之美。我希望各位同学走出校园之后,某一天能意识到,你们当年书本上读的、论文里 写的那些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信号转导的深奥名词,不光是学术殿堂里知识的传承和发展,更是能拯救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重要工具。也希望各位今后能“投笔从戎”,积极投身于疾病机理探究和原创新药研发,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用自己的平生所学,为全人类建功立业。

今天站在这里,我还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我们清华的同学们都很优秀,有时候难免优秀成为了习惯,习惯用社会的标准来衡量我们自己,习惯用别人的认可来认可我们自己。职务有多高?钱挣了多少?论文发了几分?奖项头衔评了几个?今天,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以上这些真的都是你们自己想要的吗?你们真想要吗?……反正我是想要的。谁不想要呢?圣人孔子尚且周游列国求一官半职,圣人孔子尚且收了子贡不少的学费,圣人孔子尚且爱慕卫国的王后。美好的东西谁不想要呢?但我想请问大家,人生这么多愿望,不得已而去其一,你会放弃哪一样?不得已而去其二,你会放弃哪两样?不得已而去其三,你会放弃哪三样?那些你放弃完之后仍愿意选择坚守的,即使失败也毫无悔意的,那才是你心底真实的声音,是你未来将要完成的使命。

最后,今天非常的高兴能来参加各位学弟学妹们的毕业典礼。曾经多次有人问我说:左教授,你看未来十年中国生命科学是什么样子?今后,如果再有人问起这个问题,我就告诉他们,你们应该去2021年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毕业典礼看一看。你看到的每一张热情洋溢的面孔,就是未来十年中国生命科学的样子。

谢谢大家!祝大家幸福,快乐!


左为教授简介

左为,201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吉美瑞生(Regend Therapeutics)创始人/董事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首席科学家,上海张江超级器官研发中心主任,国家青年特聘专家,国家教育部高层次青年学者,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山特聘教授,江苏省双创人才,浙江省特聘专家,江西省双千人才。

专业从事成体干细胞相关的再生医学和基因治疗研究,提出单个肺干细胞具备再生完整呼吸道上皮能力的新理论,开创了“R-Clone” 药品级成体干细胞分离扩增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器官原位移植。主导完成全球首例干细胞移植临床试验,成功实现人体肺脏再生。研发的全球首创(First-in-class)肺干细胞1类新药REGEND001获国家药监局多项批件,现已顺利进入II期临床。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AJRCCMEMBOProtein Cell等高影响力期刊上,单篇论文一年内被引用900余次。研究成果入选2018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年度十大进展,个人被《人民画报》(海外版)官方评选为中国年度十大创新先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