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天道酬勤•新界独辟•心怀远方——校友代表麦贤敏在2021年建筑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赠言

2021-06-30 | 麦贤敏(1999级建筑) | 来源 公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麦贤敏(1999级本,2009届博),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感谢学院的信任,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校友代表为今年毕业的各位同学赠言,也非常开心能够见到尊敬的各位老师,见到很多同窗好友。最诚挚的祝福送给今年毕业的诸位同学,祝贺大家顺利完成学业,即将迎来新的阶段,展开人生新的篇章。

站在这个发言席上,真切地感到时光如梭。现在回想起在母校求学的点点滴滴,如同一帧帧慢镜头回放的青春电影,无限感慨。毕业后的这些年,离开了,似乎又从未离开,无论何时回到这里,都感觉如同昨天还在林荫道上与同学一起,骑着自行车去上课,如同昨天还在跟老师请教着论文的选题。

12年前,作为毕业生代表,曾站在博士毕业典礼的发言席上,表达对母校的感谢,当时紧张得发言的声音都有些许发抖。其实今天站在这儿,心里还是有点忐忑,因为觉得自己的资历和年龄,还达不到能够给同学们交流人生感悟的层次。我只能尽力,给大家汇报作为一个普通的建院毕业生,作为一个曾经在这个校园里学习9年半的学姐,在毕业后这些年遇到的事情与自己的思考。

第一点汇报的内容,是“天道酬勤”。

即使在没有特别明确未来方向的时候,勤勉做事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态度。当年的我,只是喜欢读书,在面临毕业的时候,其实还没有想清楚未来究竟走向何方。

我属于找到自己努力方向比较晚的,在座的各位同学可能对未来要明确的多。在真正找到自己的方向之前,我要感谢的是在母校不断强化的勤勉做事的习惯。在略有迷茫的阶段,勤勉的习惯让每一段经历都成为进步的积淀。每一步认真地梳理自己应该做的职责有哪些,不以仅仅达到合格为要求,尽量细致地把该做地事情做好,天道酬勤,每一步可能都收获不经意的小成果。

刚进学校时,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因为第一次走上讲台,每一节新课都花费了至少2天的时间准备讲义和试讲,收获了被学校的教学督导随机听课获得小小的表扬,期末评教的分数显示出学生的肯定,开启作为高校教师的小小成就感;担任建筑系主任的时候,怀抱着民族高校教学应当有自己特点的执念,把暑期测绘教学带进藏羌地区,那也是第一次走进川西北高原,收获了对川西北高原民族聚落与建筑研究方向的确定;担任教学副院长的时候,与学院一群同样怀抱着建筑类办学就要入行入圈的同事们,从修订培养方案、整理学生作业一个个细节做起,收获了学校没有其他任何专业做到的通过国家专业评估;现在担任院长的岗位,掂量了一下这个岗位应该做好的职责要求是哪些,难度不小,也只有按照该做的事情一步一步做下去,相信努力终会有成果。

如果同学们中间,也有还没想清楚人生计划的,可以先努力做好眼前的每一个任务,天道酬勤,终有收获。一直记得的一位老学长的话语,在不同的场合说过,再次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把你扔在沙漠里,你就变成一棵仙人掌;把你扔在海南岛,你就变成一棵椰子树;把你扔在东北,你就变成一棵松树。期待大家积极地在眼前的岗位上勤勉努力,让每一段人生都朝着进步的方向。

第二点汇报的内容是“新界独辟”。

这一点的体会,来自于我的导师尹稚教授。导师曾给我题过一副字,当时问我想要写什么,我说就写“天道酬勤”吧。尹老师拿起笔,题下的内容改成了“新界独辟,天道酬勤”。新界独辟,就是要开辟新的领域的意思。这幅字,我一直珍藏着。真的很感谢尹老师的提点,也感谢学院很多关心我成长的师长们的指导,不仅是在对我个人的研究领域上,更是在指点我所工作的学院发展方向上,坚定了应该走特色方向的信心。

选择一个相对独特的努力方向,可能会带来更好的发展。在我毕业的时候,学校鼓励大家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选择成都,因为家庭;选择工作的高校,因为它作为一个面向民族地区的民族高校,应该会有独特的发展空间。很幸运,在选择的过程中,受到师长们的鼓励;很幸运,在这个独特的平台,能够比较好的发挥我的长处。

当进入民族高校工作之初,研究方向其实还不太明确,一方面感受到似乎应该投入到所在学校具有传统优势的高原研究中,一方面又不太舍得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延续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的研究内容。在后续不断地交流、磨合之中,才逐渐断舍离了与民族地区研究关系不大的方向,集中精力于川西北高原人居环境研究。找准方向,新界独辟,确实事半功倍。我们团队聚焦特色研究领域,持续积累,慢慢有一些成果产出,得到大家的一点认可。

现在工作的学院也逐步树立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学校是国家民委直属的6所高校之一,地处四川成都,四川有全国第二大涉藏地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乡村聚落有显著的地域特点。同时我国建筑类高校培育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们确立学院的办学理念为“当代视野、民族传承”,聚焦特色教学与本土实践,慢慢得到业界的了解与认识。作为仅成立10年的年轻的建筑学院,取得了比较快的进步,建筑类办学立项为教育部新工科项目,拥有2个通过住建部评估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2个硕士点。学院教师聚焦于川西北高原民族地区的科学研究,也获得较好的成绩。十三五期间主持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与国家艺术基金3项,在民族建筑与聚落研究领域形成一定的特色。

所以说,在“天道酬勤”的基础上,如果也能够“新界独辟”,大家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第三点汇报的内容是“心怀远方”。

人生的道路很长,我们努力前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可能会面临疲惫,可能会有想为什么要这么辛苦,能不能偶尔“躺平”的时候。这时持续的动力可能来自于我们心中的“远方”。柴米油盐酱醋茶,是眼前的压力;心怀远方,是为之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所包含的意义。

我想给大家分享留给我印象深刻的与同窗校友的一次见面。那是上个月,我在一位校友师兄推动的建筑文化遗产活化项目中参加活动。那个项目坐落在一个相对比较偏远的县城。师兄刚刚讲完大会报告,介绍项目的总体情况。当然,整个项目从设计、运营、管理层面都很成功。但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这些层面。而是当师兄走下讲台,带着我们看项目现场的时候,路过项目中的一个儿童书屋,他在那个儿童书屋开敞明亮的落地窗前停下脚步,看向书屋里席地而坐、捧着书入神阅读的一个小女孩,回头轻声说:“这是整个项目里我最骄傲的部分。也许,这个小小的书屋,会改变出生在这么偏远县城里的这个小女孩的一生。”

实话说,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忙忙碌碌,难得有时间停下脚步思考。在准备今天这段毕业典礼赠言的时候,考虑要与年轻的校友们交流经历与感想,首先想起的就是这个场景。其实那位师兄所看重的,是我们所做的工作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怎样的意义,我们所努力的点点滴滴将对周围普通的人们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我们心底的“远方”。

回到自身,今天向大家汇报这些年完成了哪些工作,有了哪些进步。刚才谈到的,只是微小的“眼前”。在这么些年,能够真正称之为成绩的,应该是我们为自己的学生们所做的努力。前天,刚刚参加了任教的大学的毕业典礼,为我的学生们、为学校的学生们拨穗,学生们一个一个走来,我们与他们握手、拨穗,祝贺他们顺利毕业,微笑着说继续加油。学生们都笑的特别灿烂,有的泪水忍不住涌出来,有的开心得像拿了大奖那样挥着手跑下台去。也收到学生送给我的小视频,上面写着“最好的麦老师,没有之一”。那一刻,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能帮助与见证他们的成长,特别的闪亮。

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在校时光更好地助力他们的人生,是作为教育者最重要的使命。参与学院的管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更多的学生。任教的学院刚刚成立时,学生们在考研、就业时,会有点儿沮丧地跟我讨论,我们那时没通过评估,毕业生哪个层级以上的学校不收,哪个规模的设计院不要;到今天,学生们每年保研、考研、工作的学校与单位越来越亮眼。这其中,点滴的进步都融合着这些年的各种忙碌。或许,这是与在双一流、985院校工作的同学们所获得的不同的成就感,这也是我在日常生活忙忙碌碌中的诗和远方。

能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而持续努力是幸福的,期待大家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

以上是与大家汇报的三点思考。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姐向大家交流的经历与感受,与大家共勉。

额外交流的一点,就是建议大家毕业之后,可以常回母校看看,常与同学校友联络。这几年,我在做一些学院校友会华西片区分会的联络工作,深深地感受到母校对校友们的关怀,感受到学院领导们对校友工作的重视。校友活动为大家搭起与母校交流的桥梁,欢迎各位到祖国西部工作的校友们与我联系。

最后,真诚的祝愿,祝愿母校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祝愿师长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同学们人生精彩,拥抱辉煌!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