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梅赐琪:迎接挑战 在琳琅满目中做出选择

2022-09-08 | 来源 公号“清华大学新雅书院”2022-08-19 |

818日晚上7点,新雅书院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举行。在典礼上,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做了题为迎接挑战 在琳琅满目中做出选择的讲话,向二字班的新生们送上诚挚的欢迎和美好的期许。

新雅书院院长梅赐琪老师致辞

迎接挑战 在琳琅满目中做出选择

亲爱的99位新雅二字班同学,包括五位线上出席的同学,各位已经并且继续将在新雅同学成长过程承担重要责任的老师、辅导员、后勤服务老师代表,当然,还有各位一直在线上画面中寻找自己孩子的亲友们: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书院全体师生对新雅二字班同学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和祝贺。你们将会作为新雅历史上的第一届二字班而被书院永远铭记;也因为你们的到来,新雅楼的常驻人数首次突破400而显得愈发的人丁兴旺。此刻更应该被祝贺的还是各位同学的家长和各位同学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们。过去的两个月里,我常常想象,在各位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那些为了托举各位曾经殚精竭虑、含辛茹苦的人该有多么欣喜;以至于会让他们觉得,在你们高考和青春期的双重焦虑面前的忍辱负重,在这一刻都获得了最大的报偿。所以,强烈祝贺各位家长老师渡过了一个以庆祝和和解为主题的夏天。尽管因为各种原因暂时无法与大家线下相见,但是请相信在面对你们为之骄傲的成就时,我们给与了足够的热情与严肃,并请接受来自清华园诚挚的敬意与祝福。

同样是在这两个月,我和我的同事们也常常地想到即将要来到新雅的各位同学。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多年将高考胜出作为主要人生目标生活以后,最终如愿以偿的时刻,你们赢得的究竟是什么呢?昨天和同事们一起迎新的时候,我两次骑车到紫荆门看你们入校的情形。门外车水马龙,久久不愿离去的亲友人头攒动;门内校园安静,拖着大件行李的你们三三两两,踽踽而行,一边心不在焉地回应身旁志愿者学长的问候,一边眼神飘忽的四处张望,就是一副初来乍到的模样。我在门口看了一会儿,“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的句子涌上心头。我想,你们积蓄了一个夏天的豪情,在那一段从紫荆门到C35号摊位的路上可能会有些小小的动摇:说好了乾坤未定以前,你我皆可为黑马,为何看似乾坤已定,而身为黑马的我却竟然孤蓬得有些恍惚?

如果这一段描述刚好有那么一点符合你们昨天入校的心境,那么让我来对前面的问题给出我的解答。在高考中的如愿以偿,为你们赢得的不是京城鲜衣怒马,长安一夜看花;正相反,高考的胜出更可能意味着的是,各位在过去已知世界里取得的小小成就,将你们带入到一个因为琳琅满目而注定会令你们无所适从的未知世界之中;而可以在琳琅满目之中做出选择,就是一所杰出大学的书院给你们过去的辛苦付出的最好回报。

然而,在琳琅满目的新雅做出选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起来最为迫切的是,你们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八个不同类别、总数高达70多门的课程中为你们自己的大一课表做出多个诸如十三选二或者六选一的选择;稍微长远一点的是,作为清华通专融合本科教育体系的前沿实践者,你们在某个特定时刻,还需要在清华数十个优秀的本科专业中选择未来数年的学习方向;比这更艰难的是,在未来四年中,你们在7700个小时的课程学习之外,将选择用如何的方式,和谁在一起,以怎样的状态,为了什么样的目标渡过你们不少于一万个小时的课外时间?

面对这样的追问,不知你们是否会感受到“杨朱哭于歧路”的悲伤?是否会以“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全部都要”的老梗轻松作答?暑假的时候,我跟一位去年入学的一字班同学交流。她跟我说,老师,上完大一现在好怀念高中生活里只有一个目标的简单,大学好迷茫。我非常感谢这位学长的坦诚。但是,我更想跟她和你们分享的是,欢迎来到满是选择题的成年世界,并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前提下勇敢做出选择。

在没有标准答案的共识下,今天我提供几条关于选择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认识选择的成本并愿意承担。选择的最大成本究竟是什么呢?面对刚刚经过激烈高考的你们,我想我就不再重复选择了一个目标就要努力拼搏的道理。你们可能很快就会发现,与选择以后所要付出的努力相比,选择更大的成本来源于选择A的同时可能就意味着对于B的割舍。从前读《滕王阁序》,很为四美具、二难并的句子和落霞孤鹜,秋水长天的盛景所打动。然而,在仍旧向往和欣赏这些稀罕之美的同时,我更真诚地希望能够你们可以早些清醒地看到,在所有高水平的平台上,每一项令人瞩目的成就背后都曾经记录过艰难割舍的努力。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你们很快会在你们的学长甚至你们自己中间发现学科的天才、社交的牛人、体育的骄子和团队的灵魂,并且因为钦慕榜样的力量而心生向往。但是,你一定不必,也一定不可能成为他们所有人。这一点对于通识教育而言也绝不例外。让我做一个善意的提醒,以新雅大一文理通识教育的高难度而言,请你们早日放下“广泛涉猎或者可以等于浅尝辄止”的侥幸,勇敢地承担起向人类智慧宝库求索所必然承受的成本。

第二,尊重世界的意见并作出个体的选择。今天上午的开学典礼中,王希勤校长讲到了“慎独”和“众行”的道理,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很有触动。对于选择而言,处理好“独”与“众”的关系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功课。一直优秀的你们,可能早就已经明白随波逐流的从众不应该成为你们做出选择的原因,这很好,同时我略有担心地祝福你们在未来四年中可以知行合一;但是,我更想提醒各位的是,单“独”的独,也和从众的“众”一样可能会成为你们做出草率选择的推手。通识教育家说,“当价值判断是基于丰厚的经验并得到规范时,它就是至少可能是理性的”...“并因此可以成为我们理智讨论的基础”。我希望各位,可以在新雅这个以多样性为著称的群体之中,在自己的小我之外倾听和尊重周遭的意见,不以流俗的偏见去看待那些水平或有高低的集体,进而自在而又谦恭地做出你们自己个体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有人在你耳边唱起“爱你孤身走暗巷”的时候,你才可以清晰的知道,是否开心地唱出或者礼貌地拒绝“爱你不跪的模样”,选择的权力完全在于勇而不孤的自己。

第三,朝着正确的方向就不怕选择的调整。今年清华暑校的时候,我被一个同学问到一个问题,面对社会生活的不确定性,我们应当如何做出当下的选择?我被这个同学和这个问题深深震撼。因为这个看似不经意的问题,触及到了一切基于归纳主义的决策科学的软肋:在我们未曾经历的不确定性面前,我们过去的经历以及他人的经验怎么可以成为我们选择的凭据呢?我当时的回答是这样的,我说不要害怕一次的选择会改变自己的一生,要有一切推倒重来的勇气。今天我想给你们一个升级版的答案。去年我参加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王大中院士的事迹报告学习会,很受震动。王大中院士入学时学的是机械,大二时因为国家需要改学工程物理,后来因为建设工程代号为“200的清华原子能科学实验基地的需要,王大中甚至成为了土木建设、工程管理的专家。核研院老师们在总结王大中精神时,其中有两条让我感受最深并且愿意将它们关联在一起,第一是爱国奉献、第二是不怕改行;或者说因为爱国奉献所以不怕改行。我想,既然害怕本身是价值层面的问题,而不确定性是人类理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那么要做出选择就一定要有一个牢固的、有意义的、可以用来做锚定的价值基础。所以各位,我期待你们能够凭借方向感克服选择的恐惧感。有一点你们可以坚信,虽然我们中绝大多数人不会因为勇敢的选择而能把自己名字写在小行星上,但是,曾经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作出过超越个体的选择,将是我们作为清华人一生的荣耀。

最后,我代表书院再次祝贺大家在努力和幸运中赢得了可以在琳琅满目中做出选择的机会。我热烈期盼你们在选择面前有舍弃的勇气,有“众行”的智慧,更有超越小我、始终如一的方向,并且相信你们在选择中习得的勇气、智慧和方向将伴随你们应该要承担起责任的一生,这非常重要。我们在看着你们,那些和你们一样努力却不够你们幸运的人也在看着你们。加油!

谢谢大家!

开学典礼现场


相关新闻

  • 042024.01

    梅赐琪:我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就是注视和反馈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92021.10

    杨朝东:以勇敢迎接挑战 笃定践行清华校训

    杨朝东,1982年考入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1987年毕业进入核工业部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工作,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杨朝东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杨朝东最初始和深刻的印象,来自校徽上的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句源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古语,穿过历史长河,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和坚毅品格的深沉写照,并作为清华大学精神文化的...

  • 192009.01

    范重:迎接挑战 超越自我

    ——在清华大学2009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发言(2009年1月19日)范重(77级 土木) 毕业典礼前顾秉林校长向范重学长赠送纪念品(摄影 解红岩) 范重学长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摄影 解红岩)尊敬的各位老师...

  • 092010.12
  • 282020.04

    HiTC演讲实录∣梅赐琪:有时说服,常常引领,总在共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写作中心主任梅赐琪,作为第一位主讲者讲述了清华教师面对线上教学新课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体验的过程。他....

  • 212021.05

    马洪琪的三次选择

    永不懈怠 一往无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诗用来形容中国工程院院士、澜沧江公司原总工程师马洪琪再贴切不过。马老不服老,退而不休,壮志依旧。“我为自己定下了目标,用5到10年的时间,带领团队再攻克几个技术难题,再建两座世界级大坝。”马老心不老,初心如磐,乐于传承。身为“40后”的他,最喜欢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在一起,将毕生所学和盘托出,勉励大家“要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永不懈怠、一往无前,就是马洪琪...

  • 192009.01

    迎接挑战 超越自我——在2009年春季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非常荣幸地应母校邀请,参加同学们的毕业典礼。首先,我向经过多年寒窗苦读、完成学业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

  • 202019.09

    华创资本吴海燕:中国企业软件的机遇、挑战和预言

    9月17日,在36氪“2019中国投资人未来峰会”上,华创资本管理合伙人吴海燕发表主题演讲,讲述了中国企业软件行业的机遇、挑战和预言。

  • 052023.09

    勇于奉献,享受挑战︱校友代表庄莉在计算机系2023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奉献”是清华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精神内核。这样的精神内核匹配以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才使得一代又一代的清华校友既有勇于担当的勇气、又有承担重担的能力。希望年轻的你们能够继承这样的清华精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勇于奉献,享受挑战。

  • 142020.05

    周庆安:讲好中国故事的叙事挑战和认同建构

    中国故事既要有独特的认知价值,也要有共同的风云和艰辛,能让受众在新媒体平台的中国故事里,不仅读到异域山水,也读到美丽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