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单霁翔︱传承中国百年建筑精神 弘扬全球现代建筑界的中国风

2023-10-10 | 整理 李喆 | 来源 《北京青年报》2023年10月09日 |

【前言】

916日,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暨现当代建筑遗产与城市更新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在全国建筑、文博专家的共同见证下,共推介了101个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截至目前,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共计向业界与社会推介了8798个项目。

如何更好地保护20世纪遗产?在保护20世纪建筑遗产的过程中,有哪些新的实践和探索?在媒体见面环节,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对北京青年报记者的提问逐一做了解答。他直言,对于遗产的保护,应该说今天还是在发展的过程。20世纪遗产是新型遗产,在文物普查中要给予关注,不能因为年代近或者感觉司空见惯而被忽视,这个时代的历史创造了什么?后人怎么看待这个时代?历史链条不能断裂,今天应该有战略性的思考。

单霁翔认为,建筑的功能丰富多彩,随着人们生活生产的日益变化,建筑更具有精神意义,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凝练。“当代的建筑史,这么多中国建筑大师写在大地和生活中,这是中国建筑史的具体和延续,一定要尊重中国建筑师的创造,这是一种志气,也是我们的一种发展脉络。保护20世纪遗产,我们并不是仅保存物质的东西,我们是保存精神的东西。

1999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北京宪章》已成为建筑文献遗产。单霁翔指出,时隔30年的2029年,北京将再次举办世界建筑师大会。这一盛会不仅是建筑领域的巅峰时刻,也是向公众介绍中国现当代建筑成就的好机遇。

他坦言,未来,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将会展开一系列重要工作,包括举办全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摄影大展。此外,还将制作关于“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纪录片,以全新视角展示中国在现代建筑领域的杰出贡献。通过这些活动,向公众传递全球现代建筑界的中国风,传达中国百年建筑精神。我们希望能够让社会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建筑师和中国20世纪以及当代建筑文化的影响和重要性。

无论是20世纪遗产还是更早的历史遗产,单霁翔强调,今天提倡的还是要合理利用,再进一步就是活起来就是应用于今天的现实生活,为现实生活作出贡献。对于20世纪遗产,可能更要强调活起来,因为呵护它、维修它、喜爱它,它才有尊严。把它活化利用,形成良性循环,这样它才更健康,更走向未来。

916日,单霁翔以“20世纪建筑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为主题,以御窑遗址、南头古城、澳门历史城区、香港活化与伙伴计划等多个案例为线索,从遗产保护的经历与视角,讲述了中国20世纪遗产保护利用的过程与价值。这场演讲十分精彩,令全场百余嘉宾学者以及师生听众印象深刻。在微笑与掌声中,引发人们对现当代建筑遗产的深思。以下特编辑刊发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单霁翔在首钢

中国女排漳州训练馆能不能拆了扩建

国际社会对20世纪建筑遗产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其中有一个案例就是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第一次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失败了,因为当时世界遗产中心认为,悉尼歌剧院才建成不久,它1973年建成,设计人还健在,没有经历时间的检验,没有通过申报。2007年,悉尼歌剧院才成为世界遗产。一个新的设计、新的建筑,几十年以后就成为世界遗产,是当时争论的案例,影响很大。但从那以后,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的一系列作品被评为世界遗产,新的巴西利亚首都中心的建筑成为世界遗产,还有一些工业遗产成为世界遗产,比如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比如奥地利维也纳煤气工厂等。

我们中国也有一些建筑受到关注,比如詹天佑先生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北平图书馆旧址,梁思成设计的北京大学历史馆旧址,北京院设计的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这些也是引人瞩目的。

现在,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著名建筑大师,如柯布西耶的建筑共计17项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影响很大。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推动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的评选,一个非常重要的想法,就是给中国建筑师树碑立传。

近些年,中国建筑师作品成熟了,并且丝毫不亚于国外的这些设计师,我们珍惜中国建筑师百年来的建筑设计成果,使它们能够更好地保留下来、传承下来。梁思成先生设计的鉴真纪念堂、吴良镛先生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中国建筑。

也有一些遗憾的事情,比如北京儿童医院,是北京院华揽洪在50年代初设计的,后来标志性的烟囱没有了,这栋建筑不完整了。

2008年奥运会前,国务院领导去漳州给中国女排打气,我也陪同去了,汇报时有人说中国女排训练馆太陈旧,能不能拆了扩成一个大的馆。一听要拆,我就赶快出去了,问看门老大爷,我说这个建筑为什么叫腾飞馆。他说你知道吗?中国女排夺得世界五连冠都从这里出发的。我回去就说这个要作为文物保护,不能拆了。后来训练馆保留下来。这是带有抢救性质的案例。

我们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时候,开始注意到国际对于文化遗产的概念。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根据马德里文件精神,开始探讨保护20世纪遗产,并且制定了标准。2006年我们发起了无锡论坛,开始在全国发起工业遗产的保护;2007年发起保护乡土建筑;2008年发起保护20世纪遗产;2009年发起保护文化景观;2011年发起保护运河遗产……2012年我到故宫工作,连续6年做保护新型文化遗产的动员工作,通过文物普查把大量建筑进行了记录。

故宫也有20世纪遗产,比如宝蕴楼——第一批工业遗产项目发布就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举办的,宝蕴楼是1914年为了筹备文物陈列所,为了保存运过来的23万件文物而修建的大型库房。现在作为早期的院史陈列馆,展示故宫建院初期那段非常艰苦的岁月。这个庭院,吴良镛先生和很多老先生都来过。

北京宪章

20世纪的优秀遗产能否保留下来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20世纪发展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人类社会前所未有。20世纪慷慨地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建筑遗产,这里面优秀的设计是否能够保留下来?这确实是我们面对的非常重要的课题。

1975年北京城市建筑基本在三环内,1988年建设了四环路。随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的产生,这块土地的资源难以承载不断增长的功能和人口,所以北京按照中央的要求,下决心疏解非首都功能。那么,北京留下的文物怎么办?

过去我们对20世纪建筑遗产也做了一些保护,但多是革命文物、红色文物和纪念性建筑,比如北大红楼、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

2006年上海开始筹备2010年世博会,当时江南造船厂面临搬迁的问题,这么大一个沿着黄浦江的工业企业该如何对待?10万工人及家属他们怎么看?江南造船厂的老船长就希望能保住江南造船厂这个工业遗产的历史印记。后来我两次写提案,希望能保护整个江南造船厂的历史过程和历史文脉,包括刚刚建造4年的29米高的楼,因为这个建筑是生产中国第一个核潜艇的地方,我觉得这是江南造船厂最后的辉煌。后来上海市的回复是决定除了一些杂乱无章没有必要保护的地方,70%的建筑会得到保护和利用,不把这片土地用作房地产开发。这是上海做的非常重要的保护工业遗产的典范。世博会期间,那个房子是船舶馆,向公众展示开放。今天,大量工业遗产变成文化设施。

景德镇跟故宫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明代,它的御窑生产的瓷器,就送到了紫禁城供皇家使用。我们当时申请把杂乱无章的御窑遗址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当地是强烈反对的,认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会影响城市建设、城市开发。但最终,这个御窑遗址得到保护,如今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博物馆。

景德镇还有十大国营瓷厂,它们是要全部拆除还是作为工业遗产合理保护利用?我们邀请来清华大学的团队,他们研究后认为这是很有价值的工业遗产,于是将它改建成为陶溪川陶瓷工业园区。现在,我每次去都很感动,那里有3万人的景漂,其中有6000人是洋景漂,这些人在这里烧造瓷器,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非常有活力。他们骄傲地说,南昌是江西的南昌,庐山是中国的庐山,景德镇是世界的景德镇。

2008年奥运会,为了解决城市环境问题,首钢大规模减产,奥运会之后决定停产。当时我们很着急,因为首钢这个地方太重要了,它在长安街的延长线上。当时文化界很多人联名写了关于首钢老工业区作为工业遗产整体保护的提案。非常幸运,这个提案全国政协作为重点提案,4次视察后决定整体保护。我就在高炉熄火前,去见证了最后两炉钢的熄火。熄火以后首钢就封闭了,三年间谁都不知道首钢在干什么。其实首钢在做完整的保护,28根高烟囱、所有生产线全部要保护,包括高炉将来怎么使用,怎么开放等等。全世界举办冬奥会,首钢是唯一一个闭幕以后还永久保留下来的高山滑雪设施,这里还诞生了两块金牌。

今天我们在首钢里里外外看到的这些工业遗产的印记,都是舍不得拆的,都是完整的,尽可能得到了保护。清华大学团队利用里面的筒仓,把它作为数字博物馆,来展示圆明园、中轴线、兵马俑等,后来这些设施被逐渐修复,开放,拥有了包括滑板、滑轮、攀岩等多种设施。现在,首钢开始接待观众、接待游客。仅一季度,这里就举办了24场大型的文化、旅游、体育、商贸活动,接待了420万人。今天,首钢工业遗产园区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型文化园区、工业遗产基地。

“活化”“伙伴”这俩新概念在文物保护上是什么意思

澳门曾经以博彩业闻名,但进入20世纪后,也开始寻找新的发展路径。事实上,自澳门开埠后400年来,有大量近代建筑保留了下来,希望能够申报世界遗产。当时,因为澳门很多建筑档案在葡萄牙,我还带队去了葡萄牙,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我们找了22处建筑,包括妈阁庙,加上十个广场等打包,以澳门历史城区的名义申报世界遗产,2005年一举获得成功。澳门开创了中国城市历史城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先例。何厚铧亲自到人民大会堂取世界遗产证书,我去机场迎接他的时候,他见我面第一句话就说,我们澳门是一座文化城市。今天,澳门多了一个新名片,每星期都举办音乐节、艺术节等各种文化活动,彰显它的文化城市、世界遗产城市的特色。旅游业也得到发展,很多人来参加文化活动。

深圳有很多当代建筑,有的成为地标,有的成为人们喜爱的文化设施,这都是改革开放的印记,我们要保护好这40年的历史印记。

深圳有一个网红打卡地——南头古城,是年轻人特别爱去的地方。那里有各个时期的历史遗迹,清代的、民国时期的、改革开放初期的,还有当代的。这个古城,为什么人们喜爱它?因为它是很多时期历史建筑叠加在一起的味道,而不是人为复制的。我们很多城市建传统的商业区、恢复历史街区,但是最后都搞成了明清一条街、仿宋一条街,我觉得这是不对的。我们要保护各个时期各个时代在这条街留的历史印记,历史印记叠加越深厚,这条街就会越辉煌。

2007年,香港成立了发展局,第一任局长林郑月娥到国家文物局找我,探讨如何保护历史建筑、近代建筑。回去以后他们做了两年的调查,香港共有880050年以上的历史建筑。

他们就开始采取“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措施,20年前,活化”“伙伴这个名词特别新鲜,我就请教她这两个名词使用在文物保护上是什么意思?他们讲,活化就是历史建筑不能闲置,一定要合理利用;伙伴,一定不是政府包办,每个人每个机构都有这些历史建筑保护的知情权、建设权、受益权,作为全民公众的事业。他们第一次出手了6个项目,42家投标,最后6个项目开始了活化利用,如北九龙裁判法院变成历史学院,成为教育设施;雷生春堂是一个中医馆,成了一个中医博物馆;荷里活道已婚警员宿舍活化项目元创方,有点像798,成为年轻人非常集中的文化创意的制作空间;美荷楼修缮后一层进行了展示,展示历史和过去人居住的环境。

鉴真纪念堂(1973年建成,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讲好故事,才能把中国文明传播得更广

我一开始写的很多书都是专业的书,130万字的,就图书馆存一点,有关的人交流一点,印三五千册不得了。我现在开始写一些通俗的书,写了18本书,都是20万字左右的小书。这样一个书就印了五六万本。写书、读书跟大家交流还是很重要的。还有很多办法可以扩大传播。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一次把博物馆背后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这个片子上映以后,第二年数以万计的毕业生来报考故宫修文物,影响力非常大。再有就是《国家宝藏》,我们的文物工作者和博物馆人第一次走进综艺,由专家们讲述保护文物的故事。还有《上新了故宫》,使故宫的文创产品走进千家万户,从那开始故宫的文创产品特别有名。

这次我们到都江堰做了一个节目《万里走单骑》,讲世界遗产的故事。看到很多游客,问他们到都江堰看到什么?他们说绿水青山、非常大型的水利工程。我说你们知道什么叫宝瓶口,什么叫飞沙堰吗?他们说没有看懂。我们就把这些故事讲好,为什么宝瓶口选在这个位置,这个鱼嘴能发挥什么作用,两千年前李冰是如何最少干预自然修了都江堰,历代先贤又如何不断维修,特别是每年的岁修,已经形成一个文化传统,有了这些,都江堰才能一直生生不息,惠及今天。我们事先在那里准备好信纸、信封,很多游客都给两千年前的李冰写了一封信。有小学生在爷爷奶奶帮助下写,有大学生写了好几页纸。

我们还拍了《非遗里的中国》,选了不同的省,每个省拍一集。它讲述千百年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是如何影响今天经济社会、科学技术、人们生活的。比如中国早期木构建筑的榫卯结构,组成的斗拱、梁架系统,都是柔性的,地震来了一层一层减震,12级地震来都能扛住,经历多少地震,千年还屹立不倒。今天,榫卯结构应用于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地铁设施建设。这种拼装式的技术,加速了我们修高铁、修桥梁、修地铁的建设。再比如,潮绣针法应用于血管间断缝合针法;土家族的吊脚楼技术用于今天冬奥会延庆赛区的建筑;花丝镶嵌技艺应用于今天的半导体器件金丝键合技术;青铜器的湿蜡法应用于飞机发动机等精密制造;新疆的花毡制作技艺应用于航天技术的纳米气凝胶隔热毡……我觉得古代的非物质遗产在今天的很多领域都有强劲的生命力,很多建筑领域也应用了很多这样新型的建材、新型物质。

 

本版供图/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相关新闻

  • 122022.10

    “追风人”武钢:让中国风机走向全球

    达坂城的风,一年吹一场,从春刮到冬。在过去,这是让人打颤的寒风;在新能源时代,这是宝贵的资源。武钢是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从新疆达坂城起步,见证了我国风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他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国产风机,研发出全球领先的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他掌舵金风科技20年,把一个资产300万元的小企业打造成总资产1240亿元的中国风电行业领军企业。35年...

  • 222014.04

    梅向荣:要让中国的海外公民实现全球维权

    梅向荣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实际上,很多中国的企业、公民、个人在国外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事件,那么,我想的是中国的律师们能不能站到他们身边去帮助他们,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法律问题。” 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全球合伙人、盈科律云创始人梅向荣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时这样说。这位曾被媒体称为“以颠覆性的方式,改变律所发展生态”的律师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怎样帮助中国公民实现全球维权。  让中国的海外公民实现全球维权...

  • 162009.04
  • 042009.12
  • 272017.11

    传承大唐气魄 弘扬时代精神——清华建筑学院校友张锦秋院士深度解读其建筑作品

    11月22、23、24日,凤凰卫视《设计家》栏目连续三天,播出中国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院士对其三大代表作——黄帝陵祭祀大殿、长安塔和大唐芙蓉园的深度解读....

  • 072022.01

    传承矢志报国精神 助力学子成长成才|“王大中奖学金”捐赠设立仪式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核能科学家、教育家,清华大学原校长王大中在先进核能技术研发领域辛勤耕耘几十年,带领清华大学核能研究团队以提高核能的安全性为主要学术理念,走出了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先进核能技术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世界的成功之路。2021年11月3日,王大中院士获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大中院士、高祖瑛教授伉俪决定将国家和学校的全部奖励金捐赠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王大中奖学金”,以鼓励后学...

  • 302019.10

    传承礼乐 道行天下——温哥华校友会举办中国文化与教育讲座

    10月13日温哥华校友会迎来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彭林先生和文礼国际学校校长杨嵋博士举办中国文化与教育讲座,共计约140人参加,全程四个多小时,听众认真....

  • 172018.05

    单霁翔:致敬建筑巨匠

    《百年巨匠——建筑篇》所表现的四位巨匠大师——詹天佑、茅以升、梁思成、杨廷宝,均与故宫深有渊源。回顾近现代的中国建筑发展历史,在国家兴亡、中西碰撞的关....

  • 232023.02

    传承航天精神,续写中国航天新辉煌——访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空间技术专家戚发轫院士

    空间站“T”字形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嫦娥五号或找到月球有“本地水”证据,长征八号运载火箭一箭22星创造新纪录……乘着“航天强国”梦想的翅膀,中国航天六十余载负重前行、厚积薄发,用一次次不懈的探索和强劲的腾飞,在浩瀚的太空写下崭新的壮美诗篇。接续奋斗的圆梦之路,是什么力量让一代代航天人不畏艰辛、勇毅前行?遨游星际的逐梦之旅,新一代航天人如何创造更多奇迹?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

  • 132017.09

    中国建筑师张轲首获阿尔瓦•阿尔托奖

    中国建筑师张轲12日荣获阿尔瓦•阿尔托奖,成为获颁这一国际建筑界重要奖项的首位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