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高云淡,枫叶如火。在这美好的时节,温哥华清华校友会十分荣幸地迎来了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彭林先生和文礼国际学校校长杨嵋博士在温哥华举办中国文化与教育讲座。彭林教授一行2019年中国文化加拿大巡讲,在蒙特利尔、多伦多、渥太华的成功举办后,终于在大家的期盼中来到了美丽的温哥华,使温哥华的校友及华人朋友有机会近距离的聆听大师讲座,学习中华文化。讲座于2019年10月13日在温哥华公共图书馆进行,共计约140人参加,全程四个多小时,听众认真聆听、积极讨论,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讲座由在清华就读时就曾选修过彭教授课程的许晓溪校友主持。在温哥华清华校友会会长何维国简短而热情的欢迎辞后,彭林教授以“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为题,向大家介绍了传统礼仪背后所蕴含的“习礼成人”的深刻文化自觉性,并且通过现场示范和众多生活和学术交流实例,深入浅出地传授了如何以礼乐教化养成美好德行,为重建中华礼仪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对于在座的加拿大华人,彭教授也殷切期望他们不只是加拿大文化的享受者,也是参与者和建设者,并应以良好的中国礼学文化,让人们看到加拿大正在因为中国人的到来和存在而变得更美好。

在问答环节,彭林教授也就海外华人下一代的中国文化教育、中国港台地区与大陆目前礼的异同、礼和仪的区别等问题向大家做出了精彩的解答。讲座高屋建瓴,而又风趣生动,现场掌声不断。上半场结束后全程听众起立以长久热烈的掌声向彭林教授致敬。

接下来,杨嵋博士进行了题为《寻找教育的桃花源——全球化时代的经典教育》的演讲。引导大家对西方目前主流的实用主义教育进行了反思,并细数了在该文化冲击下中国文人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转变与分歧,指出相较于回归传统中国文化的读经教育,目前以白话文为主的海外华文教育的不足。并提供了多种读经教育的实践方法,以及十几年来她在海外实践读经教育的丰硕成果;其中,很多海外华裔下一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和文学素养表现,为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杨嵋博士的问题掷地有声:就因为孩子在加拿大生活,就表明他学到了好的英语文化吗?最好的英语文化只有在优秀的经典作品中来。

彭林教授、杨嵋博士和温哥华清华校友会参与承办工作的部分校友合影
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大家纷纷表示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并期待彭林教授和杨嵋博士早日再次来到温哥华进行中国文化讲座。讲座第二天,部分听众仍然意犹未尽,与彭林教授、杨嵋博士和同行的黄俊扬老师分别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和互动。
讲座结束后,温哥华校友会邀请部分嘉宾和校友为彭林教授和杨嵋博士和黄俊扬老师一行举办了简朴而隆重的欢迎晚宴。席间,有曾经有幸在清华读书期间就聆听过彭林教授课程的校友感慨:“上大学时去听彭教授讲课,是因为知道彭教授的课特别受欢迎,好奇想去听一听;但时隔多年再次在温哥华听到彭教授讲的中国文化与礼乐时,作为身处海外的华人,同时也是几个孩子的母亲,对于彭教授所讲的内容才有了更加切身的理解和感悟,也深刻感觉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华人在海外的文化根基、以及对下一代的人格培养,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彭林教授听到校友们的感言后,也谈起自己在清华的感悟,他说:“我是1999年进入清华大学任教的,到今天正好20个年头。我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在清华任教的这20年,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20年,也是改变我一生发展轨迹的20年。有时我忙于研究,可能晚上一、两点才就寝,或者是因为感冒,第二天一早起来头痛眼花,想到还要上一天的课,心里不免有些担忧。但每当我走进清华的教室,看到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闪烁着光芒,在带动着我想把自己的所学所得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我便头也不痛、眼也不花了,又可以充满动力的开始自己新一天的讲学。”他说:“《孟子》一书曾提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而在清华教书,正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相聚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彭林教授一行的此次加拿大《有“礼”走遍天下》公益讲座,不仅为渴望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温哥华华人与资深教授及学者们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启迪和指导。希望彭林教授一行再次访问温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