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陈希:顺应历史潮流 站在时代前列

2008-12-16 |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陈希

今年1215日,正值清华大学解放60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和回忆的日子,是清华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60年前,在中国革命正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高潮时期,在北平和平解放的前夕,清华大学先期获得了解放。

  今年既是清华解放60周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两个日子在清华的历史进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清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获得了新生,从而使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1948年下半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著名的平津战役拉开序幕。北平城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正是60年前的今天,1213,清华园听到了附近传来的枪炮声。1215,解放军进驻海淀,清华园解放了。1218,西校门贴出第13兵团政治部关于保护清华大学的布告。1949110,北平军事管理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代表钱俊瑞奉命来校进行接管工作,钱俊瑞向清华大学全校师生员工庄严宣布:“今天清华大学从反动派手里解放出来,变成人民的大学,是清华历史上的新纪元。从今以后,它将永远是一所中国人民的大学了!”

  清华大学之所以能完整地、顺利地获得解放,其重要的原因在于:

  一是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毛主席两次亲笔批示,急电通知部队“保护清华、燕京等学校及名胜古迹”。是人民解放军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和解放了清华大学,使清华大学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对此,我们全体清华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将永志不忘,铭记在心,并以此作为激励后辈奋发图强、勤奋工作、办好清华大学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清华地下党组织团结广大师生,自1946年到1948年,先后投入了抗议美军暴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反美扶日”等爱国学生运动,大大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政治觉悟。毛泽东同志高度评价蒋管区的爱国学生运动是“第二条战线”。清华被人们喻为“蒋管区里的小解放区”。在清华解放前夕,清华师生以地下党为核心,开展了迎接清华解放、保卫学校、稳定人心的工作。清华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有着崇高的爱国热情,他们对国民党的政治腐败强烈不满。在学生运动中,他们同情、支持学生,乃至直接参加斗争,或发表严正声明,或以各种方式支持进步学生的活动。有的教师在国民党反动当局迫害进步学生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冒着风险掩护进步学生,情意感人,令人终生难忘。绝大部分教授面对两种命运的抉择都选择了留在学校,迎接解放。这一切都为清华的解放创造了内部良好的政治环境,使清华大学顺利实现重大的历史转折,为解放后建设新清华奠定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基础。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向为清华解放做出贡献的当年地下党的老同志和清华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二)

  在纪念清华大学解放60周年的时刻,我们很值得回忆和总结清华大学在解放战争时期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

  1. 顺应历史潮流,站在时代前列。

  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势力殊死决战,中国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时期。清华师生继承“一二·九”、 “一二·一” 运动和西南联大的光荣传统,在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关键时刻,勇敢地站在人民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的前列,投身反美蒋、争民主的学生运动。清华师生为最后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迎接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师生始终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融合在一起,为人民的自由、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奋斗奉献,这是清华最光辉的优良传统。

  2. 清华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

  清华自1926年建立党组织以后,就形成了自身的优良传统。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清华党组织始终没有断线,始终站在斗争的第一线。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有400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至解放前夕,清华地下党员有200余人,占当时在校学生两千人的十分之一。清华党组织依靠自己严密的组织、坚强的领导,并通过秘密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进步青年联盟等有400余人)和学生自治会、各种进步社团,团结了全校绝大多数的爱国师生,成为学校进步力量的中坚和核心,形成了一支争民主反美蒋的巨大革命力量。

  当年的共产党员处于地下状态,身份没有公开。他们思想进步,品学兼优,活跃在同学们之中,依靠群众、关心群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这样就能最广泛地宣传群众、团结群众,使党的各项主张和方针政策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忠诚拥护。同时面对国民党的迫害,党员也得到了群众各种方式的有效保护,使党的实力得以保存。

  3. 进步的社团活动,形成了学校另一所课堂。

  复校之后,尤其是1947年“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后,清华校园里的进步社团迅速发展,先后达二三十个之多,各种进步壁报有20多个。进步的社团活动深得广大师生的喜爱,发挥了团结、教育、组织群众,鼓舞斗志,投入革命斗争的巨大作用,使清华园里到处充满了革命的朝气和青春的活力。同学们还走出校园,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这些活动,使许多同学开始认识了社会,了解了工农,转变思想感情,与周围农民建立了亲密联系,扩大了革命影响。

  4. 风雨中弦歌不断。

  自1946年复员到1948年清华解放前夕,清华尽管学生运动不断,但主要时间还是用来学习各种课程。学校云集了一批德高望重、造诣高深的大师,朱自清、陈寅恪、吴晗、张奚若、陈岱孙、冯友兰、费孝通、叶企孙、周培源、王竹溪、钱三强、华罗庚、汤佩松、刘仙洲、施嘉炀、章名涛、孟昭英、梁思成、马约翰等几十位著名的学界泰斗活跃在清华各个讲坛上。他们广阔深湛的学识、为人为学的德操、潜心敬业的风范,潜移默化地熏陶、培育着广大清华学子。学生中也有着丰富的学习、文化、体育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的清华学子正是由于经受了革命洗礼,坚定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又得到了学术大师的培养和熏陶,参与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得到全面的锻炼,因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据校志记载,解放战争时期的清华学子中,建国后出了5位国家领导人,有47位同学分别当选为两院院士,有4位将军,有省部级干部34人。更值得歌颂的是绝大多数人默默无闻,埋头苦干,不少人还经受了各种曲折和逆境,矢志不移,坚定理想信念,他们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清华解放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把清华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是党、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新的使命,也是老一辈学长当年参加革命,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设新中国,建设新清华所期望的奋斗目标。毫无疑问,当今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的先进经验、文明成果和管理方式,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要继承和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继承和发扬清华的光荣革命传统和优良的文化传统。这是清华几十年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是我们办好学校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它将鼓舞和鞭策我们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