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林家翘老学长寄语母校:真正的人才培养要靠百年的积累

2010-04-26 |

林家翘老学长和史宗恺副书记合影 (黄文辉 摄)

425日一大早,工字厅东厅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94岁高龄的林家翘先生前来参加在此举办的1937届校友聚会。

一到东厅的门口,林先生就迫不及待地要从轮椅上下来,在陪同人员的帮助下,他慢慢地走进了会议室。见到久未谋面的两位老同学彭德一、王世真,林先生特别激动,还没落座就寒暄起来了,言语间满是对老同学的关切。彭德一兴奋地对林家翘说:“你今年终于来了,好几年没见到你了!”聊起以前老同学的一些近况时,大家都很是感慨,王世真说,“我今年瘦了”,林家翘幽默地答道:“瘦也有好处嘛,咱们瘦人就不会生‘胖’的病。”

这位当年的“高考状元”在老同学的眼中“非常厉害”,“他当年同时考取了三所学校——北洋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都是第一名!”说起林家翘,王世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林先生则非常谦逊地回答说,“考试是个技巧性的东西,我会考试不算什么,可能也就比较会猜题。”说到猜题,林先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当年林家翘陪表弟去考学,在路上给表弟讲了道挺难的题,结果还真考了。

想到母校明年就将迎来百年华诞,林家翘十分动情:“一百年,一个世纪。清华的百年发展象征着中国的百年发展。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我们国家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要发展优势学科,要在某一方面突出地比别人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正的人才培养要靠百年的长期积累。”

在林先生看来,做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锲而不舍、金石为开的精神,“要想好问题,选好课题,有些问题可能你从某个角度想没有答案,但你换个不同的角度可能就有思路了,提出问题要切中要害”。林先生对“清华学堂计划”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能给清华学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他强调,“听老师的各种经验对学生很有好处,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老师来给学生授课,开拓他们的视野。”虽然三十年代国内战乱,但那些从国外留学归来的人带回了很多新思想、新知识,这些对当年的林家翘影响很大。

在学问上,林家翘一直孜孜不倦,94岁高龄的他现在依然每天工作好几个小时,前段时间还刚刚完成一个关于蛋白质折叠的课题研究。他说,“做学问千万不要自满自足,一定要创新,要接触新思想、创造新思路。”

林家翘先生对于清华学子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现在的清华学生是非常幸福的一代,国家地位提高了,学校也与世界接轨了,学习环境很优越,所以一定要努力学习。”

林家翘先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是国际公认的应用数学大师。他于20028月回国定居清华园,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清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勤奋地工作着。

(学生记者 徐雯)

相关新闻

  • 012008.04

    校友总会孙哲一行看望林家翘学长

    3月31日上午,《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副主编黄文辉、解红岩,编辑姜微微一行登门拜访了92岁高龄的林家翘老学长及其夫人梁守瀛。

  • 042024.01

    李俊峰主讲“清华校友学习日”第50讲:“强基计划”与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

    2023年12月30日下午,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李俊峰教授应邀出席“清华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学习日”第50场活动,以“‘强基计划’与书院制本科人才培养”为主题进行了讲座,清华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出席本次活动。1600余位校友、师生线上线下同步参与学习。李俊峰主讲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清华大学积极推动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并推出“强基计划”改革基础学科招生,选拔有志...

  • 192010.01

    校友总会看望林家翘先生

    林家翘:我一生的事业从清华开始 左起:孙哲、林家翘、魏宏森1月19日上午,校友总会《清华校友通讯》主编孙哲,我校人文学院教授魏宏森等前往一代科学大师林家翘先生在清华园的居所,看望林家翘先生和夫人梁守瀛女士...

  • 282024.03

    丘成桐捐赠支持清华大学数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3月26日,国际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求真书院院长丘成桐向清华大学捐赠,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以其父母名字命名的“丘镇英基金”和“梁若琳基金”,用于支持数学学科发展、新一代数学领军人才培养与求真书院建设。清华大学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邱勇,丘成桐,菲尔兹奖获得者、数学科学中心教授考切尔·比尔卡尔(Caucher Birkar)出席仪式。教育基金会秘书长袁桅主持仪式。丘成桐致辞丘成桐...

  • 032009.02
  • 082014.08
  • 102024.01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人才培养“攀登计划”首席教授朱邦芬:创造一个小环境,让学生可以“胡思乱想”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的办公室本就不大,四处堆满的书籍更是占据了房间的大半空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走进办公室时,竟没有第一时间发现正在“书堆”中伏案工作的朱邦芬。“这样的环境更适合做学问。”他说。清华大学给了朱邦芬一个适于做学问的“小环境”。作为物理学家的他,这些年主持清华物理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理念,同样是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未来物理学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小环境”。2023年4月,...

  • 122010.06
  • 022010.08
  • 07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