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初夏寻药去 遣方知归处——国学班•中医与身心健康•第七次课纪实

2019-06-19 |

6月2日,正值“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的时节,清华校友学堂·国学班·中医与身心健康班开启第七次课程,本次课程分为“北京药用植物园游学”及“四诊辨证与遣方用药学习”两部分进行。

早上,天朗气清,骤雨后的植物园,葱葱郁郁,生机盎然。中医班的师友们如约走进北京药用植物园。

北京药用植物园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1988年正式建园,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专业药用植物园。研究所内约有100位研究生就读,本次游学的讲解老师就是其中一员——美丽的植物学研究生许婉琦。许老师特着一身淡雅别致的汉服迎接国学班一行,宛如药中仙子。园中植物绝大部分为药用植物,极具药用价值,少数兼具观赏价值,有些还是研究所老师们精心收集培养的品种。植物园的药用植物多达1200余种,耳熟能详的中药基原植物,在这里都能寻到芳踪。与酷爱中医的“小郎中”们一起行过敬师礼,大家便跟随许老师走进神秘的药用植物世界。

药用植物园游学参观

植物的世界是静谧的,它们在各自的地盘上,错落有致地默默生长着。首先映入大家视野的是曲折小路旁长满的萱草。“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因此萱草也被称为忘忧草。之所以把萱草种在路旁,是为了祝福人们,可以忘却忧愁,恬淡生活。

随后,许老师分区域为我们逐一介绍,“五行”健步道、中药药性区、藤本植物区、中药功效分类区、太极广场、本草纲目园和五禽戏广场。许老师对途经的每一种中药植物的分属科目及其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如数家珍,为我们娓娓道来。她对这里的植物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为每株植物都赋予一种生机和灵动;大家更是听得如痴如醉。在紫薇树旁,许老师饱含诗情驻足道,“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接着为大家讲述了“紫薇怕痒”的有趣现象。紫薇因为根部和顶端粗细相差无几,故形成“头重脚轻”之势,当触动其根部,上面的枝叶就会随之颤抖,大家纷纷尝试,好不热闹。

大家争辩哪株是枸杞树,记牢了花椒果实温中止痛的功能,欣赏了黄精的轮生叶子,庄严美好的地涌金莲,还对号入座了各自中药别名的对应植物,并学习了以花果为主、根茎叶为辅辨识植物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触摸无毒植物,了解他们的气味和不同的药性及辨识有毒植物的常识,踏行“五行”健步道,感受阴阳鱼动感图……流连忘返。

兴致助推之下,张薇学友在太极广场即兴为大家表演了陈氏太极。许老师还带学友们采摘了酸爽美味的毛樱桃。大家宜动宜静,有说有笑,好不充实!最后全体师友来到“药圣”李时珍雕塑前,膜拜合影。

药用植物园游学合影

下午,大家回到中医课堂,本次室内课选在了闹中取静的学校图书馆。课上,赵林冰老师首先带大家复习了“中医四诊与辨证”概述,接着带大家重点深入学习了望诊中的舌诊。赵老师结合各类舌象图片,采用一贯的引导式分析,为大家进行了缜密讲解。之后依然是分组练习,根据各自理解、分析组内学友舌象,并与赵老师交流。赵老师认真指点每一组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时提醒大家,看诊过程中,务必注意客观判断和谨慎表达,以免误导自己及他人。这也是中医课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地方。通常的课堂你讲我听,而我们的课堂每位同学都参与思考与讨论,让课堂变得更加活力满满,知识点更容易掌握,问题的理解也更清晰,中医概念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变成自己的。

中医四诊与辨证课堂

随后,赵老师引导大家回忆了上午游学见到的常用中药植物,并结合上午的植物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部分常见中成药,激发出大家对遣方用药的兴趣。当然,用药与个人体质、当下辨证息息相关,只知一二便随意用药,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老师不断提示我们,要静心仔细分析每一个人、每一个当下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成因,抓主要矛盾,逐步解决问题。初夏寻药去,遣方知归处,我们的中医课堂总是饱含了哲学的智慧与生活的点滴。

本次课程,清华校友总会梅晓鹏老师应邀参与全程。梅老师和大家一样也选定了自己的中药名字,深入参与了课堂发言与讨论。课程最后,梅老师为大家做了重要的总结发言,肯定了大家对国学班所学课程的热情和优质理想的上课场所,并对秀梅学友进行了特别感谢。

课程结束后大家合影留念。

梅晓鹏老师与大家合影

文字:苗士赢、张薇、周丹丹、梁嘉琳、李秀梅

图片:梅晓鹏、梁嘉琳、苗士赢、夏青、杨文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