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香港清华同学会访问抗日老兵王忠诗学长

2015-08-27 |

○宗家源(1954水利)

95岁的王忠诗学长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清华校友总会委托香港清华同学会访问抗日老兵王忠诗学长。825日早上,天朗气清,我作为香港清华同学会副会长,代表同学会如约来到王忠诗学长的住所楼下车站,王学长已在此等候,一手担着雨伞,一手扶着拐杖,身已廋了,但精神仍可。见面后,我们一路走一路就互相问候别来情况,他走得很慢,经过花园才到他的府上。他有一子一女,儿子在美国,女儿居住在附近,他的起居由工人照料。他非常健谈,而记忆力还好,一口气将他在过去的经历详尽地告诉给我。

香港清华同学会副会长(左)登门看望抗日老兵王忠诗学长(右)

王忠诗学长今年95岁,1940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中学毕业后辗转回国升学,考入西南联合大学地质系,1944年毕业前夕,应征到抗日战区当中美联军英语翻译。初时分配到印度东北阿萨密邦利多,任美军48野战医院少校翻译官,后又被调到缅甸前线密支那的新一军新30883营,在中美并肩作战的抗日战争最前线任少校翻译官,直至19458月日本投降。

解放后,曾在厦门大学土木工程系和生物系任教,开设“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古生物学”两门课。后转入福建省地质队,做地质普查勘探工作,曾发现福建平潭岛一带的“中国标准沙” 的存在。“反右”和“文革”期间,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押送到福建三明的边远高山区劳改。

“文革”过后,于19798月退休,退休时为主任工程师,标准工资为129元,时年为58岁。当年是依据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条件批准退休的,一次发给五年退休费5808元人民币。

退休后,在香港做生意,积极为祖国的“三引进”工作出力。在深圳、浙江、江苏等地均有投资,为福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宗家源向王忠诗学长回赠《未完集》

王学长现为中华全国归侨联合会名誉委员、河南平顶山市荣誉市民、福建省侨联顾问。最近,他还担任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印缅滇抗战暨日本投降纪实》一书的香港编委,临别时,他把该书赠了我一本,我亦回赠我的《未完集》给他,并拍照留念。

(香港清华同学会 宗家源/供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