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法国校友会举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与行动”讲座

2015-12-14 | 来源 法国校友会 |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大挑战之一,在巴黎气候大会COP21召开之际,旅法清华学子也在密切关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与措施。12月5日,应清华大学法国校友会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国校友会邀请,中国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教授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作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目标”的报告,与旅法学子和各界人士围绕气候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何建坤教授作报告(图片来源:欧洲时报特约记者 景亚男 摄)

何教授提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为:到2030年CO2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比2005年CO2排放强度下降60-65%;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提升到20% 左右。就减排任务上,何教授认为中国任务比发达国家更重。他解释道,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缓慢,每年所需能源总量大致不变,因此只需要考虑如何利用科技手段降低碳排放。但是众多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要快与发达国家,因此每年消耗的能源总量还会增长。当前,发展经济仍是中国的首要需求,“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降低现有的碳排放水平,还要考虑每年新增能源需求带来的碳排放,我们的任务更为艰巨”,何建坤教授讲到。

COP21大会对于如何确定对不同国家带有区别的责任承担机制,讨论非常激烈。发展中国家生活着全球人口的绝大部分,并且需要不断地发展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大超过发达国家。但考虑到历史上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这一发展阶段,长达很多年的严重污染和CO2大量排放占到历史排放量的70%,必须要纳入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当中。所以此次巴黎气候大会,力争达成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协议,共同承担有区别的减排责任。


何建坤教授、清华大学法国校友会会长汪善进、北外法国校友会会长刘亚中及与会各界华人代表合影。(图片来源:欧洲时报特约记者 景亚男 摄)

何教授的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提问题的人争先恐后。有些问题涉及COP21大会的进展情况,跟多的问题是有关中国减少CO2排放的具体措施和落实方式,也有不少问题是针对中国的空气污染的,因为北京的雾霾一直是海外华人的极大关注。在讨论重大国际事件时的“北京蓝”现象时,何教授无奈地说,这样紧急情况的“杀手锏”是将北京所有的工业生产暂停,外地车辆不能进京,北京实行严格的限号,经济代价是巨大的,但是这样的措施只能应急,既不能经常使用,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环境污染的现实。降低炭排放,提高环境质量,还是要从根本的源头上减少污染开始。

会议最后,何教授表达了对此次气候大会的美好祝愿,他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共同努力,把环保产业发展起来,将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法国校友会理事陈超主持。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周剑副教授、顾阿伦副教授、清华大学法国校友会会长汪善进与部分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国校友会会长刘亚中与部分成员以及数十家旅法中国留学人员团体代表近8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