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梁毅:站在斯坦福的山巅 看到了硅谷的终极用户

2010-09-21 |

梁毅,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1992级本科,1997年毕业。

作为茂碧信息科技的CTO、创始合伙人,梁毅博士有着常人不可企及的人生经历:直接保送进清华大学,毕业后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源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成为了移动多媒体领域的国际业界与行业专家。

一路的攀登,让梁毅跨过了一个又一个专业技术巅峰。然而,坐在上海浦东软件园凭栏望远,梁毅却说:“技术并不是我的最终目标,产品比技术更重要。我最看重的是产品和用户体验。”

求学之旅

大学毕业直奔高科技发源地

1984216日元宵节,邓小平在上海参观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时,有两名小学生向他做了计算机操作表演。邓小平看完表演后,摸着其中一个小朋友的头,说了那句著名的话:“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这个小孩叫李劲,现在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也是梁毅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师兄。只不过,作为中国的第一代“电脑娃娃”,这位师兄的高科技探索之路要比梁毅早了十多年。

但求学的旅程,永远都不嫌晚。更何况从小就“追求最好”的梁毅,中学时物理、数学成绩都很强,也参加过多次奥赛。当别人都埋头苦读、备战高考的时候,他已经被直接保送进了清华。大学毕业后,梁毅觉得,学电子工程的就应该深入到高新技术领先的“前沿阵地”去,毕竟当时国内的科技水平与欧美国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为了做到最好,梁毅自然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仍让人瞠目的是,他竟然一口气申请到了美国13个一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这其中最好的是同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由于在大学时就对硅谷的成功早有耳闻,梁毅最终选择了硅谷所在地——斯坦福。

1997年的夏天,全球互联网的第一波热潮尚未退去,雅虎、思科在纳斯达克的成功上市还在不停地给这盆“沸水”中添加着发酵粉。年轻的梁毅也背起行囊,直奔这股热潮涌动的发源地、也是全球计算机技术的中心——硅谷而去。

科研之成

十年磨一剑终成世界级专家

斯坦福大学的后面有一座山,梁毅喜欢清晨的时候从学校一路跑到山上。即便是在冬天,站在山顶,都能呼吸到南下的西风夹带来的太平洋潮潮的海味。

俯瞰山下,一边是散落在大片绿茵中的黄墙红瓦的校舍,一边是云集尖端科技的世界知名电脑企业的工业园——一边在培育高科技,另一边则马上将高科技投入实践。梁毅在这片土地上用了10年时间完整地走过了这两个过程。

10年后,梁毅不仅从斯坦福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系的博士学位,还在惠普实验室及世界移动通讯龙头企业高通公司的研究工作中,成为一名移动多媒体方面的国际著名专家。直到离开美国时,梁毅已经发表了数十篇有关多媒体技术的论文,并拥有十项美国专利,他参写的一部专著已被多所美国大学列为研究生教材。

学术上的成就并没有让梁毅满足,而斯坦福电子工程系校友、雅虎的创始人杨致远劝谏他的中国师弟“还是先把书读好”的一番话,也没能遏制住和梁毅一样意欲创业的年轻学子勃勃的雄心。2000年,梁毅的同年级同学周云帆、杨宁与陈一舟共同创办的“ChinaRen”,在经历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艰难时期后,却在20022003年迎来了Web2.0时代,之后创办的“空中网”于2004年成功上市。

眼看着这个产业经过风云变幻之后,仍有不断的后浪推着前浪,同样身处浪潮中心的梁毅心中早已无法平静。

创业之畅

凭技术优势打动风险投资人

2006年底离开高通后,梁毅开始筹划创业。找来的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就是比自己高几级的校友孙雁。他之前曾在著名风投红杉资本的资助下成功创办过一家公司,商务方面的经验十分丰富。两人对于无线互联网产业未来前景的看法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在下一个5年、10年中,无线互联网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就像互联网的前两次高潮一样,互联网的下一波浪潮会在无线互联网中兴起。”

孙雁在硅谷Sunnyvale的一间车库,成了创业公司起步的地方。尽管没有在学校时搞科研那么轻松,但几个人忙时在白板上边验算公式、边争论,闲时坐在投影仪前边喝咖啡、边看球赛,能够在这个充满朝气的行业中生产别人没有见过的产品,创业的兴奋盖过了所有压力,这一切让梁毅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遇到再大的难题都能最终顺利解决。

技术创新原本就是梁毅的优势,这对他来说算不上是什么难题;而接下来要解决的资金问题,也因为他们项目的独特性而显得似乎是水到渠成般的简单。

拿着艾米视频聊天(imiChat)的商业计划书,梁毅等三个人经朋友介绍,走进了德丰杰龙脉位于硅谷圣荷赛的总部会议室,“我们详细地讲述了移动互联网的前景,配合系统演示了一些流媒体技术,包括在移动网络、IP网络等低带宽下传输语音、图像以及视频。”对现有技术的挑战和令人憧憬的描绘让投资商十分振奋,第一次商谈就给梁毅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过几次接触后,三人很快就拿到了风投资金。2007年中,在硅谷注册成立的MobimTechnologies回到了上海,并把公司的主要研发力量放在了浦东张江。

经营之本

企业的成败其实在于产品

一眼看上去,梁毅并不是一个注重外表、讲究物质享受的人,但他身上揣着的小物件却都是当下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不要说功能,就连手机的外壳都是时尚的玫红色。这可绝对不是为了耍酷,作为一个公司的CTO,时刻要保持对高科技产品最尖端技术的了解,要保持对技术发展进程的掌控。

尽管目前公司的产品已经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超过了6000万,成为了全球移动视频聊天的领军企业,一家新创立的企业能在一年内就实现盈利,这些成绩已经足够骄人,但如何让用户的体验达到更好?怎么样才能把产品做到最优?别人的产品有什么独到之处可以借鉴?这些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的问题,始终萦绕在梁毅的脑海中。

每隔一段时间,梁毅都会去趟香港逛逛那里的数码市场。他会到处看市场上有没有什么新的产品,有特别新颖的就买回去仔细研究,但绝大多数的产品都入不了梁毅的“法眼”,“那些产品都很普通,基本上用不了5分钟,我就能把里面的功能玩穿了,能琢磨出来这些功能是怎么实现的。”

然而,“技术”并非研究技术的梁毅最终追求的目标,在他看来,一个企业的成败不在于技术,而在于产品。“产品是比技术更高层面的东西,技术只是为产品服务的。其实,最终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是产品,产品的好坏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战略和策略。而一个真正好的产品,是让用户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

追求最好的产品,追求最好的用户体验,恐怕将是梁毅今后倾毕生心血研究的课题。

【梁毅寄语青年创业者】

●做IT产业,技术固然重要,但如何把技术转变成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则更为重要。因为,你所生产的产品用户是否喜欢,能否被用户接受,是IT行业的公司最终成败的关键。

●要做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恐怕光有灵感和创意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对梦想的执着。

【记者手记】

完美的另一种诠释

追求最好,就是:读书要上最好的学校,考试要考最高分,产品要做到精益求精,用户体验要达到尽善尽美。这是梁毅给出的定义。尽管他没说,实际上这个概念几乎就等同于完美主义。

但,是不是非要每一步都做到最好才能最终获得成功呢?乍一看,似乎并不尽然。尽管他的师兄杨致远从斯坦福辍学,但最终他所创办的雅虎成为了互联网巨头,并成功在华尔街上市。比尔·盖茨也是为了专心于自己创办的公司,大学读到三年级时辍了学,但这却成了他迈向世界首富的第一步。

相比之下,用梁毅自己的话说,他的确是很“保守”。他听从了杨致远的劝告,老老实实地读完了书,踏踏实实地在国际大企业工作了几年,在手中有了实实在在的领先技术之后,才下海创业。每一步都走得近乎完美,下一步也是在往最完美的方向走。正是这踏实的每一步,给“完美”赋予了不同于以往“虚幻”的代名词的更为真实的涵义,让通往成功的路变得更为坚实稳固。

自古以来,“完美”原本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假想,对它的追求总是给人以不切实际的感觉,但事实上它同时也是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源源动力。正因为有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才能被科技的铁臂推送向前,我们的梦想才会最终实现。

转自 上海青年报 201092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