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邓亚萍升职记

2010-10-08 |

  “性格决定命运”,邓亚萍的选择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

  撰稿/大 为

邓亚萍资料图 (图片来源:扬子晚报)

  国庆节前夕,昔日“乒乓女王”、37岁的邓亚萍完成了人生又一次华丽转身——正式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正厅级女干部。

  三年内完成“三级跳”

  在众多转型从政的女运动员中,邓亚萍无疑是最成功者之一。邓亚萍的“当官”跟她的很多前辈不同,她并不仅仅是担任体育行政管理领域的职务,早在一年半前就她已经进入了国家机关,担任的职位是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副厅局级干部)。一年后的今天,邓亚萍又正式调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短短三年内,邓亚萍完成了“三级跳”。

  北京奥运会前一年,邓亚萍正式担任北京奥组委奥运村部副部长,大家习惯把干练的她称作“奥运村村长”,应该说那时的邓亚萍已经悄然开始了从体坛到政坛的角色转变,但是她的工作毕竟没有脱离体育行政管理领域,一切看上去就是那么理所当然,在她之前有着太多的类似的“体而优则仕”的故事:比如女排功勋教头袁伟民(曾担任总局局长、正部级)、国球名帅蔡振华(现任总局副局长、副部级)、老女排队长张蓉芳(现任国家排管中心党组书记、正厅级)……

  去年4月,邓亚萍出人意料地被调到共青团北京市委担任副书记,团干部的历练必将让她的仕途前景更为开阔。在那时,邓亚萍就多次表示,团的工作对她来说是新领域、新工作、新角色,自己要多向大家学习和请教。自上任时起,她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参加“五四”运动90周年表彰大会,去怀柔、顺义、朝阳等区县与基层团员交流,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时与志愿者座谈,参加中韩大学生交流营活动,与中韩大学生共同植树,等等。在新岗位一直很忙,加班加点是常事,还经常开会到半夜一两点,为此邓亚萍深有感触地说,“从共青团的工作来讲,我们总结了这么一句话,就是‘白加黑’,‘五加二’,就是每周一到五要工作,同时还经常加班加点……”

  “尽管非常忙,但我从新集体、新工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扩大了视野。”回忆起刚刚从事共青团工作时那段日子,邓亚萍感慨地说,从体育系统转到共青团工作,尽管换了工作,但自己的工作对象还是青年人。“我是运动员出身,不怕吃苦,注重团队协作配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就像乒乓球双打,你的搭档如果发挥不好,你一定要鼓励她,否则她会越打越糟。”

  “她总是那么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特别善于交流、沟通。”与邓亚萍接触过的一位志愿者由衷地称赞。的确,邓亚萍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工作角色转变速度之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我在国际奥委会工作多年,国际视野和国际概念使我更了解外国人的思维和文化,这也是我的优势。这些对于加强团组织对外交流、合作、沟通都很有好处。”她说。在邓亚萍看来,交流非常重要。作为分管志愿者工作的副书记,她计划加强北京志愿者组织与联合国志愿者机构的交流和沟通。而作为一个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世界各地都有“粉丝”的名人,她在与人的交流上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去年上半年,邓亚萍参加中韩大学生交流营活动时,许多韩国大学生认出了她,很多人上前和她交流、合影,气氛非常融洽。“与体育系统相比,共青团组织更具有社会性和广泛性,我要真正地面向社会,面向不同的人群,适应他们的需要。我希望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可能地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同时带来新的东西。”

  就任团市委副书记近11个月后,今年3月份北京团市委进行了人事调整,邓亚萍开始接手宣传工作,她的具体分工包括负责全团宣传文化建设、青少年思想教育、全团外事与青少年对外交流和志愿者工作,分管宣传部、国际联络部、北京市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北京青少年国学院(),并且还协管北京青年报社。这是不是为她日后升迁相关的工作职务打下铺垫呢?

  半年后外界的猜测成为现实。

  925日,邓亚萍正式出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站总裁。人民搜索网站是与人民日报与旗下的人民网共同组建的。日前,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召开董事会,并通过决议:聘请邓亚萍担任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就任后,邓亚萍将全面参与人民搜索的日常管理,全方位推动各项工作。

  人民搜索董事会认为,曾经的“乒乓女王”、剑桥经济学博士、国际奥委会官员和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邓亚萍经历了几次成功的大跨度人生转折,尤其是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拼搏、进取精神,以及她本人所具有的国际影响力,将使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的人民搜索网在国内外资源拓展方面获得巨大推动力。同时,董事会充分相信,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和共青团北京市委任职期间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将会在人民搜索的平台上发挥出更大作用。借助邓亚萍的国际影响力,人民搜索将以开放的态度面向国际市场,广泛争取社会合作资源,充分吸收国际运作经验,扩大人民搜索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人民搜索尚在创业之初,各方面工作都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邓亚萍到任后将立即参与到公司的业务方向、管理架构、团队建设等全面工作中。

  不过邓亚萍升迁,得到的不光是鲜花和掌声,也有关于“隔行如隔山”的质疑,有网友说:“谷歌的创建者佩奇和布林学的是计算机和数学,李彦宏是计算机硕士,马化腾和丁磊都是学计算机的……邓亚萍是剑桥的经济学博士,但她了解计算机相关学科和互联网规律吗?”

  对此,人民搜索副总裁宫玉国认为:“邓亚萍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而且不管是运动员时期还是从政以后,她的拼搏精神,还有北京奥组委任职的经验,都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东西。”因此,当邓亚萍再一次挑战全新领域,也让外界格外看好,对她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退役13年,苦读11

  13年前,24岁的邓亚萍带着4枚奥运金牌退役,此后她用了整整11年时间分别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先后获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同时,在求学期间,在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鼓励和帮助下,邓亚萍在悉尼奥运会后正式进入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那是她“仕途”的真正起点,后来她又两度成为北京申奥大使、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任职、担任北京奥组委官员……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讲,退役后的选择有很多种,有从商的,有从政的,有进演艺圈的……然而,邓亚萍选择退役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打乒乓球打了19年,相当长的时间,已经获得了18个世界冠军、实现了大满贯;第二个原因是为了在退役后适应社会,很想去读书。从退役选择读书来看,邓亚萍的选择还是性格决定的,“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去拼”,她没有选择容易的事情来做,而是选择了对自己来讲最有挑战性的事情来做,实践证明,她的选择是对的,她是一个笑到最后的人,人常讲的两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她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临近退役时,我便开始设计自己将来的路,有人认为运动员只能在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中继续工作,而我就是要证明:运动员不仅能够打好比赛,同时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当运动员了,我的新起点也就开始了。”3年前在出任北京奥组委官员时邓亚萍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回忆说,“1996年底,我被萨老提名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委员会委员。我明白,这既是国际奥委会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奥委会的办公语言是英语和法语。然而,这时我的英语基础几乎是零,法语也是一窍不通。面对如此重要的工作岗位和自己外语水平的反差,我心里急得火上房。”

  亚特兰大奥运会结束后,邓亚萍以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身份初进清华时,她的英文几乎是一张白纸,既没有英文的底子,更别说有口语交流的能力。“怀着兴奋而又忐忑的心情迈进清华大学。老师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写出26个英文字母看看。我费了一阵心思总算写了出来,看着一会儿大写、一会儿小写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师,就这个样子了。但请老师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课时老师的讲述对我而言无异于天书,我只能尽力一字不漏地听着、记着,回到宿舍,再一点点翻字典,一点点硬啃硬记。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一切从零开始,坚持三个第一——从课本第一页学起,从第一个字母、第一个单词背起;一天必须保证14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5点准时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正式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到深夜12点。”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邓亚萍几乎完全取消了与朋友的聚会及无关紧要的社会活动,就连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也大大减少。为了提高自己的听力和会话能力,她除了定时光顾语音室,还买来多功能复读机。由于总是一边听磁带,一边跟着读。同学们总是跟她开玩笑:“亚萍,你成天读个不停,当心嘴唇磨出茧子呀!”“但我相信: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学习是紧张的,每天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除学习之外,邓亚萍每周还要三次往返几十里路到国家队训练基地进行训练,疲劳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时,我都会发现枕头上有许多头发,梳头的时候也会有不少头发脱落下来。对此我并不太在意,倒是教练和队友见到我十分惊讶:‘小邓,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可能是学习的用脑和打球的用脑不一样吧。’”

  为了更快地掌握英语,几位英语老师建议邓亚萍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经清华大学和国家体育总局批准,1998年初刚在清华读了几个月的邓亚萍作为交换生被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突击英语。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最初的几个月,邓亚萍一直都在艰难地适应剑桥的学习环境。和普通学生一样,邓亚萍买了辆自行车,准备每天骑车往返学校。但第一天房东领她走了一遍,第二天自己却找不到路了。问路也无法与人交流,这种窘迫让邓亚萍永生难忘。

  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中午吃的是家里带去的三明治,晚饭经常吃的就是方便面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午夜才能睡觉。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2001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多年后回忆当年清苦的求学生活,邓亚萍说:“打球的时候,两眼视力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了一些规律。”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开玩笑地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当再次拜会萨马兰奇先生时,邓亚萍的硕士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给了萨翁一个惊喜。200212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转自 新民周刊 201010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