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多世纪以来,周尧和致力于中国冶金、铸造事业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作为中国冶金锻造领域德高望重的科学大家、桃李满天下的教学名师,周尧和院士在科学研究....
周尧和,担任国际铸造学会主席的第一个中国人。他在铸造领域有众多重要建树,领导建立了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个铸造学科博士,是中国铸造学科的....
回忆柳百成院士80多年的沧桑岁月,他生于乱世、成长于新中国,考入清华大学后毅然选择了祖国非常需要的铸造专业。他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嘱托,作为改革开放后第....
7月13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75周年学术年会在兰州召开。
1955年,柳百成从清华大学毕业;次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爱国奉献、创新思维、顽强拼搏、健康体魄、热爱生活。”柳百成用这20个字总结自己的人生道路。1978年12月26日,改革开放后的首批52名赴美访问学者,登上了赴美的飞机,这是中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
9月19日下午,首届“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其中的“物质科学奖”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薛其坤获得,以奖励其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在对新奇量子现....
2020年1月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发布公告,决定将2019年“CCF夏培肃奖”授予中国工程院正高级工程师陈左宁和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黄....
10月21日至25日,第十三届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大会在韩国大邱举办。大会宣布中国建研院顾问副总工程师李引擎(清华大学1973级建筑工程系校友)获本届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终身贡献奖,以表彰他过去几年为消防安全科学和工程发展推广作出的卓著贡献。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终身贡献奖,是面向世界各国每三年颁发一次的国际奖项。该奖每次仅遴选出2-3名在火灾科学研究领域作出卓越贡献、取得突出成就的学科带头人和科学家授予奖项,是...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日前公布了第三届优秀成果奖的评审结果,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分获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