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98岁马识途愿做“说书人”

2012-05-06 |

他与巴金、张秀熟、沙汀、艾芜并称为“蜀中五老”;他在解放前从事地下工作,曾为新中国的诞生出生入死;他的小说《夜谭十记》被姜文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创造了国产片的票房纪录;他一生酷爱书法,隶书造诣堪称一绝……他就是今年已98岁的“蜀中五老”之一——马识途。

马识途

因患眼疾,马老只能用手写板或口述写作,但他仍在坚持撰写一篇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同时受邀录制崔永元的“口述历史”,还在整理尚未出版的一系列著作。马老说,自己正在和时间赛跑。

近日,华西都市报全新改版的同时也迎来了创刊18周年,马老在家中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聊他和本报之渊源,十八年情谊愈陈愈醇;忆其人生之传奇,数十载笔耕不辍留芳青史;感文学服务大众之重要,他愿做一个“说书人”。

潮人马老

20年前电脑写作

电纸书、iPad样样玩得转

下午的阳光从窗外投射进来,坐在书桌前的马老正在玩iPad,不时露出孩子般的笑容。98岁的马老如此新潮,让记者感到非常意外。

马老的手指一边在iPad屏幕上迅速滑动,一边给记者介绍自己下载的软件。

马老正在玩iPad

他笑呵呵地说:“现在身体不好不去电影院了,改用平板电脑看电影,很方便。”陪在一旁的女儿马万梅说:“这台ipad2是我姐的女儿给爸爸买的,他很快就会用了。看新闻、电影,收发电子邮件,用得很熟练。”

马老说,“我1988年就开始用电脑写作,当时像我这样‘换笔’的作家,全国也没几个。”

他是最早使用电脑写作的作家之一 (马老家人供图)

前几年电纸书出来,他立即让女儿买了一个,现在还经常用来翻看资料;现在又迷上了平板电脑。

近几年,马老看东西有些吃力,他指指眼睛,说:“左眼几乎看不见了,右眼很模糊,直接电脑打字不方便。”他只好改用写字板,坚持用电脑写作。或者由自己写在纸上或口述,由女儿马万梅录入。

马万梅告诉记者一个故事:“当年我爸学会用五笔打字之后,马上就督促我也学。我说40岁了学不会了。他批评我,‘我年纪这么大都能学会,你怎么学不会。’然后把电脑弄好,坐下教我。爸爸觉得,要时刻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名人马老

呼吁作家“触电”

创作影视剧照样出精品

继《夜谭十记·盗官记》被姜文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之后,马老原创的电视文学剧本《没有硝烟的战线》,也被影视公司看中。该剧是马老根据自己的战友(曾潜入国民党高级特务机关的英雄人物黎强)经历的真实故事,并结合他在长期地下党斗争的经历写成的。对于中国作家近年来频频“触电”的现象,马老说:“我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主张,要有批有水平的作家,除了完成自己的创作,还要拿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影视剧创作。作协100个作家,出100本书,每本书30005000册,大概总量几十万册,但一个电视剧出来就有几千万人看。文艺要为更多的群众服务,必须借助影视剧。”

不少人觉得,做影视编剧不如创作小说的艺术含量高。对此,马老有自己的看法,“首先,顶级水平的作家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创作艺术精品,创作传世之作是应该的。但是,现在作家这么多,不可能人人都一定能写出传世之作吧?依我看,作家拿出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影视编剧领域,值得尝试。再说,影视艺术也能出高水平的艺术精品,像《魂断蓝桥》,最近放映的《泰坦尼克号》,都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艺术作品嘛。”

传奇马老

没想写传世之作

希望作品速朽为新作腾空间

对于目前很火的谍战剧,马老说自己也看了一些,“但很多都看不下去,情节和表现方式上与历史的真实有一些出入,有些太假了,太虚了。我还写过文章批评过这种现象。我喜欢看有哲学和思想意境的电视剧。”

马老认为,影视剧的编剧从某种程度讲就是过去的说书人,“我想为大众服务,他们只要能从我的作品中得到艺术的欣赏和思想的启发就满足了。用说书的方式来写书,写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这一直是我的追求。”

马老说:“我写的作品,多是用大众能看得懂的通俗方式表达。对于文学,我一直秉承一个核心观念:文学要为普通人服务,走通俗化风格,不追求象牙塔尖的东西。而且我也希望由于我的作品速朽,可以腾出空间,让新的作品有不断涌现的机会。我在很多作品的后记里都谈过,如果说可以选择的话,比起做一个写出经典传世之作的作者,我更愿意做一个为大众服务的说书人。”

执著马老

要跟时间赛跑

写长篇小说和小崔录口述史

马老的一生非常坎坷,无论是革命之路还是文学创作之路,他的经历都堪称传奇,很多晚辈都希望他能写一本自传,将近百年的人生经历以文字记载。

马老却说:“目前我没有这样的打算,我很多亲身经历的故事都写在书里了。之前我写过一本60万字的自传体小说《风雨人生》,这本书从我初中毕业开始写起,写到了读大学以及参加革命的经历,记下了我20年的人生之路。”

最近,央视主持人崔永元的团队正在为马老做口述历史的录像,“我讲述了从事革命的一生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及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录制了5天。他们担心累着我,就让我休息一天。明天接着再录。之后他们会回北京整理,下月还会再来。”

谈起口述历史,马老很高兴,“口述历史这件事我本来就想做,他们的观点和我不谋而合。趁着身体还行,赶紧再做点事情吧。我现在等于跟时间赛跑。他们打算把它放进口述历史博物馆。”

马老现在除了每天记日记,还在写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名字还没定下来。”当被问道,是否与自己当年的地下党工作经历有关,他说,“不全是,还有自己现在经历的一些事情。我还没‘杀青’呢。”

长寿马老

披露长寿秘诀

乐观最重要创健康三字诀

马识途有个哥哥叫马士弘,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深厚。直到1933年,他们才因为选择了不同的救国道路而分开。马士弘主张军事救国,考取黄埔军校。马识途信奉实业救国,选择了工科。1941年,马识途在重庆被特务追捕,马士弘还利用他的身份掩护弟弟脱身。去年8月,百岁的马士弘做了心脏病手术,马识途还专程赶去医院探望哥。很多人都很想知道这老哥俩的长寿秘方,马老笑着说:“我还有个弟弟叫马子超,今年90岁了,还骑电瓶车满大街跑呢。我不知道长寿是不是我们家族遗传,但我能肯定,长寿最重要的是乐观。”

2008年,马老一个朋友向他征稿谈长寿之道,马老专门写了个《长寿之道三字诀》,马老说:“我其实吃东西并没太多忌口,喜欢吃辣椒。所以朋友说我有‘五得’,吃得、睡得、走得、写得和受得。”

前些年锻炼时留影 (马老家人供图)

每天早上起来,马老要在健身机上锻炼,然后再做套自创的健身操。去年,他还在家人的陪伴下,顺长江而下,从重庆、忠县、恩施、武汉到上海,然后再到绍兴、杭州等地,访亲拜友,不亦乐乎。此外,通过写书法来颐神养性也是马老长寿的秘诀之一,马老写了一幅篆体书法“长乐”自勉,并将其挂在客厅墙壁上。马万梅介绍说,“爸爸在90岁时办了个书法展,所得善款全部捐给贫困大学生了,他100岁时我们还准备给他办个为贫困学生捐款的书法展,目前正在筹备中。”

长寿之道三字诀

○马识途

有个朋友想编一本关于长寿的书,他看我能吃能喝,能睡能走,能写能说,身体健康,行动自然,思维敏捷,精神矍铄,不像个94岁的人,便向我征稿。我说,谈长寿之道的书刊,汗牛充栋。他说,我这是请长寿之人亲自说长寿之道,所以要我供稿。无已,我把我读的谈长寿之道的书和我的生活实践编成一个《长寿三字诀》:

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去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饮酒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可谓,寿之道。

●记者手记

肯定华西都市报:“不仅是记录,参与更体现责任”

在采访马老的时候,本报记者专程给他带去了华西都市报199511的创刊号,马老摸着已经发黄的报纸感触良多。“华西创刊时我还任职省人大副主任。创刊前,我曾说过,要办贴近人民生活的报纸。当时在全国,华西都市报是第一份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后,马识途几次参与报社的内部讨论,建言献策。

马老翻阅新改版的《华西都市报》

读《华西都市报》,是马老每天必做的“功课”,马老认为,现在的华西都市报越办越好看,他说:“我看到你们的报纸,常常会追踪、调查一个事件,甚至参与到一个问题的解决中。这已经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参与,表现出一种社会责任。”马老说,华西都市报和群众休戚相关,所以大家愿意读。

华西都市报创刊18年来,马老还多次参与本报发起的公益活动。2000年,本报千禧年特刊,马老挥毫写下楹联赠予本报;2003年,巴金百岁华诞,马老专门写下贺寿辞委托本报特派记者转交巴老在上海的家人;2004年华西都市报展开关于锦江定名的大讨论,马老专门把自己的倡议书信《叫锦江不叫府南河》投书本报。

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对纸质平媒造成很大冲击,马老认为:“报纸不可能消亡,它们会永远存在。很多电子信息的存活时间很短暂,而有价值的东西是要反复阅读、思考的。纸质载体就有这个优势。”

转自《华西都市报》2012421

相关新闻

  • 182012.10
  • 252014.05

    百岁马识途北京行系列之:马识途百岁书展

    2014年5月24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家协会协办,举办了《马识途百岁书展》祝贺马老百岁寿辰。

  • 142014.01

    “马识途百岁书法展”在四川省博物院举办

    103 岁哥哥 92 岁弟弟 82 岁妹妹……齐贺百岁办展马老淡然一笑:远未得法,敬请赐教 马识途(100岁)、哥哥马士弘(103岁)、弟弟马子超(92岁)、妹妹马淑君(82岁)(左起)合影留念昨日成都晴好,上午四川省博物院迎来了四位特殊的老人,他们分别是100岁的马识途、103岁的马士弘、92岁的马子超、82岁马淑君四兄妹。“马识途百岁书法展”在这里盛大开幕,这次书法展还有特殊的意义,马氏兄妹和众多的亲朋好友及各界代表一起为...

  • 102018.10

    104岁老学长马识途书法展在北京举行

    10月10日上午,中国现代文学馆迎来一场文化界盛事——104岁的马识途老学长(1945届联大)的书法展暨《马识途文集》发布会在这里举行。

  • 102018.10

    104岁老学长马识途书法展在北京举行

    10月10日上午,中国现代文学馆迎来一场文化界盛事——104岁的马识途老学长(1945届联大)的书法展暨《马识途文集》发布会在这里举行。

  • 262014.05

    马识途学长百岁书法展在京举行

    “我不是来向朋友们告别的,我还想参加下一届全国作代会呢!”5月24日,由中国作协主办的“马识途百岁书法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启幕,著名作家马识途精神矍铄亮相展览现场并幽默致辞。

  • 292018.10

    104岁马识途:“我们党找到了最好的带路人”

    今天,在很多人心里,马识途老人无疑是一名作家。但老人却更坚持自己是一名职业革命家。

  • 072022.01

    马识途先生,108岁生日快乐!

    2022年1月5日(农历腊月初三),北京大学校友马识途先生,迎来他的108岁生日。日月宜长寿,天人得大通。北京大学校友会向马识途校友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福,恭祝马识途先生108岁生日快乐!愿马老茶寿安康,茂如松柏!

  • 102020.02

    赋词 捐款 106岁马识途助力抗“疫”

    近日,身在成都的106岁校友马识途在得知新冠肺炎疫情后,慨然填词并捐款——

  • 252018.06

    104岁作家马识途人生作品最新辑录——《马识途文集》首发

    6月24日上午,四川省全民阅读重要主题项目活动——爱读I DO周末阅读分享会2018年第3期《马识途文集》首发暨赠书仪式在四川省图书馆举行,已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