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刘国生:勤勉耕耘 破冰前行

2012-11-01 |

——访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国生教授

刘国生,湖南邵东人,现任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是广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系,历任湘潭大学校长助理、成教学院院长,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广州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刘国生教授长期从事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丰富独到的管理与改革经验及丰硕的研究成果,先后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教育部、省、市教科研17项,获国家、省、市级教学科研成果奖、优秀论文奖16项;曾获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广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今年评为广东省首届“职业院校杰出校长”。

  圆脸,浓眉大眼,略带湖南腔的普通话,谦和的笑容里透露着学者型领导的睿智,这是刘国生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正如他的籍贯一样,刘国生的骨子里深深地打上了湖南人的烙印,果断敢拼、勇于创新,有一种勤勉务实不服输的精神。正是这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勇气,让刘国生和他的团队带领下的铁职人,把一个转制后底子薄弱的学院发展得风生水起。

  频繁调任 创业颇有建树

  刘国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湘潭大学工作,当时该校处于复建起步阶段,教学生活条件简陋,连宿舍都没有,教工们大多住在农民家里。但刘国生并没有被艰苦的条件所压倒,而是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刻苦钻研学术,潜心高教管理,很快就崭露头角成为该校的骨干。1999年他经全国公选进入番禺职院,分管教学、科研、实训等工作,当时的番禺职院同样是刚建不久,处于一个起步发展阶段。在番禺职院力抓内涵建设和规范管理四年之后,20035月刘国生接到了市委的调令,去广州电大担任校长。在广州电大工作两年多,管理创新和教科研品牌建设以前所未有之势连年攀升之际,刘国生又于20058月,因工科出身、高职经历、正高职称等硬件被市委组织部筛选,调入刚由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移交广州市政府管理的广铁职院担任院长。当时,广铁职院基础薄弱,人心浮动,发展前景未卜,但刘国生以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毫不气馁,借助政府支持、行业特色,整合政、校、企、行多方资源,将广铁职院发展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实力不凡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这需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勇气、智慧和汗水!

  可见,刘国生的四校经历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其中最大的相同点就是,他每到一个学校的工作伊始,都是处于创业发展的阶段。这种状况让学校领导必须具备超常的魄力,领导关爱员工,员工拥戴领导,大家抱成团,才能把学校建设发展起来,成为一个强校。

  引领发展 全力打造品牌

  刘国生到广铁职院工作以来,深入探索薄弱行业转制高职院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团结带领广大教职工迎难而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和育人质量获得双提升,内涵建设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刘国生在介绍学院发展历程时说,没到任之前,市委组织部余副部长等领导曾带他到广铁职院考察过现场,当时校园中破棚旧屋、杂草丛生的景象令人难以相信这是在广州,校门前连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在余副部长的精心协调下,经过市建委、市教育局、庆丰经济联社和学院四方共建,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将门前这条路全线贯通。讲起这段经历,刘国生院长感慨道:“这条仅100米长的路,建设过程经历了太多的谋划,太多的周折,太多的苦头,蕴含了太多的期盼,牵动了太多的领导,得到了太多的支持。正是这样,因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学院上下一心并付出卓绝的努力,广铁职院才能有今天。”这六个“太多”,真实地反映了刘院长的心声。

  学院的建设发展中还遇见了其他很多困难。让刘国生感到费解的是,开始连周边村民也看不起这个学校,办学拓展寸步难行。当时,学生宿舍连通教学区一路之隔的村校共用道路坑洼杂乱,垃圾遍地,学生有些事情需村里出面处理,有些性情直爽的村民则直接说“又是这个垃圾学校出了事。”如此看法和印象之下,学院在与村民的交往中没有多少话语权,想拓展办事更是寸步难行。校门前不足100米长的大道,停停、改改、建建费时一年半是一例之外,还有2006年学院为扩招新建第八栋学生宿舍打桩的冲击波,周边村民认为影响到他们的房屋而阻碍施工近半年,并索要赔偿。最后事情经多次协调虽然得到解决,但当年新生进校入住的宿舍却成了泡影。修路、建房为难之际,他精心筹划,依靠大家锲而不舍的努力,上下求助解“路结”,多管齐下保新生入住,青年教师腾宿舍,压缩实训室、教室突击改建临时宿舍,勉强解决了2000来名新生的入住。这些事给刘国生触动最深的,一是学校不强,遇上小事也犹雪上加霜,唯有内强实力,外树形象,才能赢得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话语权;二是发展的阻碍虽然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上下齐心,迎难而上,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刘国生对“以人才培养为本”的内涵建设更加格外用心。他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在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后勤、设备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推出了不少改革举措,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出台“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质量目标进一步明确,质量意识普遍增强;以调整课时标准为切入点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强调多劳多得,实行竞争上岗,广大教师教学积极性高涨;实行年度绩效考核与津贴发放挂钩,强调绩效优先,优劳优酬,广大教职工出勤更

  出力,授课重育人;出台教科研奖励办法,发动教师搞应用技术研究,攻专利申报,论文、课题、项目呈突飞猛进之势。经过7年多的努力,借助校企合作建“校中厂”“厂中校”,租赁场地解发展瓶颈,进羊城,迁朝阳,建花都工学结合基地,校园面积扩展近60%,在校学生从1300多、教职工340多,发展到今天7000多学生、500余名教职工。个中的艰难、艰辛和艰苦,外人难以想象。

  转型升级 不断开拓进取

  从转制发展到今天,规模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刘国生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本着“创新发展,引领市场”这一理念,尝试把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高端技能性三个特性融合在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体现在铁职院的毕业生身上,使之学生的就业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面对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转型呼唤高职院校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升级。刘国生说:“政府层面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正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一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定要由中、低档转向高端技能型,并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力争35年内跻身技术大学的行列。”为此,广铁职院在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尝试。一是专业改造升级,用前瞻性的眼界调整优化专业,对接区域经济,做优轨道交通、做强先进制造、做精电子信息、做实现代服务等四大类专业群的顶层设计,已平稳落地并初见成效;二是实践教学紧贴技术前沿升级,不断加大对先进制造和高铁技术等设施设备的投入,努力培养学生高端技术、世界视野,职业技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是“双师”教学能力升级,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教学、科研、实践能力同步增长工程,专业教师分批下企业挂职,打造人才培养能力增长点;四是以“四技服务”提升校企合作吸引力,以“利在企业、功在育人”的理念,不与企业争利益,不做企业能做的事情,大力倡导教师从事工艺性、技术性研究,学生从事小制作、小发明、小革新,教职工从事职工岗位培训……,并在花都工学结合示范园先行先试,建成各界赞誉的“产教一体、寓学于工”的人才培养高地,成为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四周年成果展的典型案例。谈到校企合作,刘国生常思考的问题是“高职院校要想方设法做好企业想做而不做的事情”,正是这样的出发点和动机并努力付诸实践,广铁职院才走出了一条联企业强内涵,借外力壮实力的跨越发展之路,实现了短时间内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并轨同步运行。

  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刘国生最为牵挂的,他认为:“只有好的老师,才能教出好的学生。”广铁职院从转制之时全院仅5名研究生的教职工队伍起步发展到今天74%的专业教师拥有博、硕学位,以广东省职业院校首届教学名师——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带头人王亚妮为代表的一批教师迅速成长,教师的成长和进步不可谓不大。这是让他既感到欣慰,又略感不够的。作为轨道交通这个特种行业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有影响力的专业领军人才的引进一直是个难攻的堡垒,尽管学院在这方面也一直不遗余力。

在和笔者的谈话中,刘国生院长不止一次提到“迎难而上,止于至善”的精神和“创新每一天”的校训。纵观广铁职院的发展历程,从转制初期的困难重重中,铁职院人就是凭着这股子劲、这股子气一路走来,勤勉践行,攻坚克难,走向今天的“康庄大道”。在高职大发展的今天,刘国生院长和他的团队又能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语境中进行前瞻思考,并不断进取,推陈出新,相信广铁职院的事业发展必将更加辉煌,明天会更好!

(颜甲)

转自《新快报》20121030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