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校友“照片接龙”忆当年

2012-12-06 |

近日,清华大学某班级的20多位校友在网上发起了一项“照片接龙”活动,创意引发了广泛关注。按照当年的学号顺序,一位同学将自己的照片传给下一个同学,后者以此为背景给自己拍照,再传递下去。发起者说,毕业一年多,曾经的同学多半都在国外深造,天各一方,这次拍照让在校时曾经非常团结的小群体又活跃了起来。

从班主任蔡强(最上)电脑桌面上的军训照片开始,这个接龙活动正在继续

发起人:非原创,重在同学情谊

在人人网上,一个ID为“清华材七二”的账号发布了这些照片。记者昨天通过电话联系上远在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的该班成员孙永昊。他介绍说,这个ID是他们的“班号”,意思是清华大学材料系2007级二班,有26名成员,他曾任班长。

剑桥宿舍里,他在电脑中打开上一位同学侯孟婧传来的照片,以此做背景给自己拍了张身着球服的照片,并给同学们留言说:“你们怎么还不到英国来玩儿啊?作为全英清华校友会剑桥分会的理事,你们到剑桥的食宿我全包了。”

据了解,本科毕业后,这个班的一半同学选择去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继续读书,这样的网上交流对天各一方的同学们来说非常难得。

这种“接龙形式”并非他们原创。一个多月前,该班来自上海的袁方达受到其他学校类似行为的启发,在网上找到当年班里的活跃分子、毕业后去新加坡读书的老同学潘峰,两人一拍即合,在校友中发起了这个模仿活动。

留在清华读书的袁方达告诉记者,他发现毕业后同学之间的联系少了,QQ群也越来越冷清,他想通过拍照片增进同学们的联络,将同学情谊像“接龙”般传递下去。目前,已有超过半数同学参与到活动中,照片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话题,群空间又活跃起来。

视频群聊“把地球连起来”

孙永昊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他们在网上进行了一次网络视频通话,那次“聚会”持续了近4个小时,前后有十几名同学加入,许久未见的同学们都很兴奋。

“那次太难得了。”参加了“聚会”的潘峰说,由于时差原因,把同学们聚在一起颇费了番周折。当时在国内的同学是晚上,在英国的同学是中午,在美国的几个人是凌晨,此外还有新加坡、日本等地,“差不多把24小时连起来了”。

与在国内读书的同学相比,出国留学的校友间平时大多选择小规模的网上联系。那次“聚会”给这次的“照片接龙”做好了铺垫,让照片传递的节奏进行得比较顺利。

起初,学号排在班里第一位的侯孟婧担心“接龙”办不起来,因为大家的位置太分散了,没想到这条“龙”目前仍在蜿蜒舞动,“同学们的情谊还在”,这让她深受触动。

班主任:“材七二”很有魅力

这次拍照,已在清华读完硕士、准备回湖北老家一个研究所工作的赵雄光也参与进来。他告诉记者,自己读完大一后,就换专业去了电气工程系,虽然只有一年的相处,却是他大学里体验最丰富、最难忘的一年。他现在还记得军训时某人动作不协调、引大家发笑的趣事。军训时的照片是这次活动的“龙头”,那是他们的第一张集体照。

侯孟婧昨天回忆说,大三那年,全班同学一起去北京郊外的一个度假山庄过了一个周末,烧烤、打牌、唱歌,充满欢乐。她相信这是留在每位同学心中最深刻的共同回忆。

“我想死你们啦!南洋小岛一直都是夏天,感觉时间从来都没有往前走,跟你们在一起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身在新加坡的潘峰在照片下写道。

这次拍照,当年的班主任蔡强也被欣然地拉进来。他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他带“材七二”这个班四年,大家的凝聚力很强,他很高兴看到同学们毕业后还能联系在一起,他希望大家永远珍惜这份缘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互相帮助。

(关健)

转自《新闻晨报》2012126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