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佳明:活着的人要更加坚强

2014-09-23 |

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王佳明分享自强经历

来清华大学的头几个月,王佳明几乎夜夜失眠。

每天凌晨三四点,不大的寝室里只听得见室友偶尔传来的呼噜声。被噩梦惊醒的王佳明靠着墙壁,他不敢合眼,“一闭眼,全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时的画面”。

他来自北川中学。3个多月前那场持续短短几十秒钟的地震,让总共才2000多人的北川中学失去了1000余师生,学校两栋五层教学楼也在地震时垮塌。王佳明所在的5楼教室,突然下陷变成3层,“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跑到操场上,眼前的景象冲击着这群劫后余生的学生:赶来的学生家长冲向教学楼,徒手去刨沾满灰尘的砖块,一边挖,一边嚎啕大哭。班里的女生也跟着哭起来,还有两个女孩晕倒在地。王佳明默默找来矿泉水瓶盖,接满水,一口一口地喂给晕过去的女孩。

安顿好班里的女生,剩下的男生跟着王佳明加入了刨砖的队伍。在哭声笼罩的操场上,47个人用双手在一个下午救下二十几个同学的性命。当天晚上,这群男孩又自发修起操场通向街道的“临时通道”。救援队伍赶来了,搬运遗体的队伍里又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经历了地震的北川中学,早已断电。飘着雨的夜晚,靠着铲车发出的微弱光亮,王佳明根本看不清那些遗体的面容。只是,在摸到冰冷身体的时候,他会尽量捋平那些已经被砖块压出皱角的衣服。

“真的是透到心底的凉。”这个出生于1988年的羌族小伙子想,自己或许会一直忘不掉那种感觉,“只有那个时候才知道,活着多好”。

第二天一早,领到救援队伍发放的食物时,王佳明才想起来,自己已经整整18个小时没吃饭了。他的双手和衣服,全是干掉的血迹和泥巴。

“熬一熬就过去了。”被惊醒的王佳明喃喃地说。

太多次,天刚蒙蒙亮,他就一头扎进自习室,除了上课和自习,再没别的安排。也会有撑不下去的时候。机房,成了他暂时忘记学业的地方。使劲滑动着鼠标浏览关于家乡的情况,只有在那个时候,这个远离家乡的游子能“稍稍心安”。

但对这个“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来说,还远远不够。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之际,清华学子自发献血,排队献血的人太多,整整持续到凌晨两点。到最后,连血袋都不够用了。震后从北京发往地震灾区的血,有六分之一来自清华。

听到这段故事的王佳明坐不住了。“其他的事我可能还做不了,但献血我可以!”从大一到现在,他献了8次血,次次都是献全血。本科毕业后去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支教,他仍未忘记这事儿。

支教时,有不少学生会找王佳明聊天。话匣子一打开,王佳明感到隐隐不安,“这些孩子都说想当公务员,自己学的专业都不愿意从事,对大学生活也知之甚少”。

他又坐不住了。想了好几夜,这个天天主动加班到深夜的支教老师找到了学校领导,希望能开设一门主讲大学生活和求职规划的课程。

离开西藏时,在这门名叫《大学生与大学生活》的课堂上,王佳明放完了清华大学的微电影《敢不敢一起滚蛋》,底下的学生哭成一片,站在讲台边的他,深吸一口气,小声说了句:“我们还会再见面的。”

要走了,学生们拿出准备好的哈达,排着队,一个接一个地给王佳明披上,回到座位的学生又唱起了藏语歌。到最后,他整个头都快被遮住了。一起合影的时候,满脖子哈达的王佳明被学生簇拥在正中央,看不清表情,但他的手,紧紧揽着身旁的学生。

曾有媒体评价王佳明,从地震发生到入学清华,坚强一直是他的标签。但坚强从何而来,他却坦诚:“自己也不知道。”

很多时候,他会刻意去回忆2010年夏天自己回乡看到的景象。地震后,整个北川县城的人都撤离到了隔壁的安昌镇。王佳明的小姨一家也如此。小姨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震后,小姨又十月怀胎,几个月前刚生下孩子。吃过晚饭,王佳明和小姨一家推着婴儿车出门散步。一走到街道,他“傻了”。

满大街,全是婴儿车和上了年纪的父母。推着婴儿车的小姨和姨夫跟这些“新爸爸妈妈”打招呼,每个人挂着笑容的脸似乎看不出曾经的悲伤。

“新生的力量在蓬勃发展。无论怎样,都会过去。活着的人都要更加坚强,去创造一个更好的家园。” 说这话时,这个在地震发生时没掉过一滴眼泪的四川男孩,红了眼圈。

(袁贻辰)

转自《中国青年报》2014923

相关新闻

  • 152016.07

    王佳明:马兰花开在适合的地方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北川中学的王佳明成了家喻户晓的“抗震小英雄”。今年,作为清华大学2016届毕业生,他放弃了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以一名....

  • 022008.07

    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王佳明被保送上清华

    【新闻中心讯】“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北川县中学高三学生王佳明日前被清华大学录取。

  • 302016.03

    废墟中走出的年轻人王佳明:做西部最需要的“马兰花”

    他说,当年我在废墟之中保住了生命,还有幸接受了一流的大学教育;现在带着多个生命留在我肩上的意义,回家乡北川书写有意义的人生。

  • 242016.06

    王佳明:领悟信仰之美 做到又红又专

    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全党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我认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习党的光辉历史,特别是学习革命先烈的政治品格、奉....

  • 092017.01

    王佳明:以理想的态度,走进真实的世界

    2016年,清华园里像我一样毕业以后选择到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同学有200多位。我们用行动将自己的选择融入一生的价值追求和坚守中,当初选择时如此,现实工....

  • 112020.12

    北京排水集团王佳伟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11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北京排水集团研发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王佳伟(2000级硕,环境)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王佳伟同志现任集团科技研发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从事污水资源化利用和节能降耗的研发、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对污水处理工艺、节能降耗技术和运行优化管理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突出的科研成果,并通过工程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

  • 142017.12

    王凤生:要动!要动!

    我劝年轻朋友,身体健康这件事要早抓,免得将来悔之晚矣!年岁大的朋友们,要积极地动起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232010.11
  • 162020.12

    郝吉明院士:京津冀调整能源结构还需更加强调能耗总量控制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hina Clean Air Policy Partnership, CCAPP)指导委员会主席郝吉明院士在CCAPP年度会议上指出,“大气十条”顺利完成,“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今年也将收官,下一步需构建新一代大气污染防治体系,从科学上精准感知、智能响应和靶向治理,从行动上要推动三个协同,即空气质量改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污染治理的协同,以及常规污染物与非常规污染物治理的协同。

  • 012014.07

    校友王日强先生逝世

    王日强(王世堂),生于1924年1月14日,于2014年5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