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新校友袁汝婷:我们从平凡出发

2017-07-06 | 袁汝婷 | 来源 清华新闻与传播校友会 |

校友代表袁汝婷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7年毕业典礼上发言(2017年6月28日)

亲爱的老师们、师弟师妹们:

大家好!

非常感谢学院邀请,让我能在凤凰花开的季节回家。

毕业五年,似乎是弹指一挥间。今天我回到学院,见到了导师李彬老师、班主任司老师,还有许多当年的男神女神……我心里很温暖,还藏着一点儿惊讶——很奇怪,他们好像一点儿都没变老。

而我,却比毕业时胖了15斤。最近,还在金正男遇刺的新闻稿里猝不及防地躺枪了一把,成了“88年的中年妇女”。你看,新闻真的很残酷。

接到校友发言的任务,我很惶恐。五年,说短也不短,但还远没有长到可以积攒足够的人生经验,来给你们煲一锅有营养的鸡汤。

既然如此,“88年的中年妇女”就来和你们说一说我的真实经历——

2012年,也是这样一个夏天,我怀着万丈豪情进入新华社,觉得自己体内蕴藏着洪荒之力。

刚刚,周庆安老师提到了这五年我的一些小小收获。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与那些相比,过去五年,我80%的工作都像往湖心投下一块石子,涟漪阵阵,迅速消散,没有回音。

去年儿童节,因为持续跟踪和关注儿童性侵话题,我挖掘了不少独家,推出了近万字的中国儿童性侵现状调研报告。当网站、客户端、报纸的头条被稿件占领,数十万评论迅速刷爆了微博、微信、新闻APP,我觉得自己的努力一定很有效果,哪怕它没有马上改变某一条法律规章,至少它会让人警醒,形成震慑。

可新闻这个行当,从不给记者喘口气的机会——

不久之后,湖南又接连曝出了几起触目惊心的儿童性侵案。如果把视野放大到全国,2016年,公开曝光的案件数,就同比增长了近三成。

那种拼劲全力想去阻止,悲剧却仍接连发生的感觉,让我产生了自我怀疑。我终于明白,人生不像考试,不是努力复习就能选到正确答案。

很多时候你努力再努力,你期待的答案依然在远方。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未来某一天,你可能会像那时候的我一样问自己:

如果苦难总在发生,我还能每一次都愤怒吗?

如果呼喊听不见回音,我还要继续呼喊吗?

如果我这样平凡,力量微薄,那我还有必要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而拼尽全力吗?我尽不尽力,对这个世界而言,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当我陷入这样的疑问,一条短信帮我找到了答案,它来自我所追踪的某个儿童性侵案中一个孩子的父亲。他说:袁记者,谢谢你帮我们把那个人绳之以法,你可能改变了我女儿的人生。

那一刻,我的疑问烟消云散。我们的力量真的非常有限,就像蝴蝶扇一扇翅膀,多数时候引不起一场飓风。

但是,在某一个平凡个体的命运里,扇动翅膀的力量,或许会吹开所有乌云。

李开复先生在给女儿的一封信中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剩下的东西。

从这个层面而言,清华到底给了我们什么?

回望这几年,我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答案:

我得实事求是地说,我不是成绩最好的学生,不是毕业论文最优的学生,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自己是清华的“中等生”。

清华,对于像我这样的大多数普通人而言,是过往人生中顶尖人才密度最高的环境,永远有人比我更优秀。

很幸运的是,这个园子从来都不是只关注第一名,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成长的空间,而我们可爱的老师,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自我价值实现。

这是清华给我最大的馈赠——它让我认识并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同时,学会了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它让我谦卑而不自卑,无畏而心存敬畏;它让我相信,我们赞美高耸的山峰,但平原和丘陵同样不朽。

师弟师妹们:

未来,你可能会因为头顶着“清华毕业生”的光环,而被身边的人称作“精英”。我祝福你,始终怀揣着警惕与自醒——被越多人称为“精英”,越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

未来,你可能从事或不从事新闻行业,我祝福你,哪怕知道自己力量微小,也始终怀揣着清华新闻给我们的烙印:行动力,和理想主义的热忱。

未来,你可能会在祖国的建设中充当一片瓦、一块砖。我祝福你,不仅怀着“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的好奇心,更怀着“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责任感。

最后,我想和你们分享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愿中国青年……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这是我今天最想告诉你们的话——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平凡出发。去接受并拥抱自己的平凡吧,不吝惜用平凡的力量去让祖国变得更好一点,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它就会化作坚韧的铠甲,伴你“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祝福你们!谢谢。

袁汝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传播硕士项目2012年毕业生,毕业后赴新华社湖南分社担任文字记者,现挂职新华社国际部多媒体编辑中心副主任,于2015年获得新华社新锐青年年度中文文字记者、新华社2014年度“好记者讲好故事”十佳。入职五年来,新闻作品曾获全国人大好新闻奖、湖南省新闻奖一等奖等。


相关新闻

  • 292023.11

    14名优秀清新校友获中国新闻奖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11月6日揭晓。来自全国各级各类媒体的377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其中,特别奖3件,一等奖73件,二等奖114件,三等奖187件。此次评选中,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报送单位的作品《听见急诊室》获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类三等奖。张勤、裴广江、李独伊、徐丹、袁汝婷、杨依军等6名清新校友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马姗姗、乔申颖、杨翘楚、陈国权、邓仙来等5名清新校友获二等奖...

  • 052018.05

    新闻学院校友创建“清新1号”种子基金支持校友创业

    4月28日下午,平视资本“清新1号”校友创业种子基金在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式发布。

  • 052017.07

    建筑学院校友徐全胜赠言毕业生: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得像个英雄

    87 级校友徐全胜:认识简单与专注的力量;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人的需求;坚持做一个正直勇敢的人。

  • 122018.07

    谢邦鹏校友在电机系2018年毕业典礼上致辞: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

    我的工作很平凡,但我相信,只要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超越自己,就可以让自己的知识更有价值,就可以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202023.04

    “清新”校友论坛︱清新人的理想、成长与职业生涯

    4月15日晚,为迎接校庆日的到来,2023清新校友论坛专场:“清新人的理想、成长与职业生涯”在清华大学未来媒体实验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到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团委副书记、党群人资部人事处副处长王磊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家传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沁,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刘少华等不同行业的优秀院友代表,与在读学子分享自己在职业发展与个人成长中的收获和感悟。本次活动由清华校友总会新闻与传播学院分...

  • 092019.01

    守望相助——第二届清新校友创业者年会成功召开

    1月4日下午,30余名从事创业、投资的清新校友回到学校,参加了在学院新近落成的未来媒体实验室举办的“创引未来”第二届清新校友创业者年会。

  • 112020.05

    杜敏:平凡而幸福一生 清华佑我

    做梦都想不到我能进清华!我家庭出身地主,父亲因是前国民党军官而在押,又有海外关系,在那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我是进不了清华的!不,是政审绝对通不过,根本....

  • 022015.11

    坚守在高原的平凡劳动者——记58届校友陈安仪

    “人民送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口号,这也是从陈安仪学长口中说出来的朴朴实实的话中的一句。

  • 282017.02

    2017北清新加坡校友新春联欢成功举办

    2017年2月19日,由北京大学新加坡校友会、新加坡清华校友会和醉花林俱乐部文教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7北清新加坡校友新春联欢”活动在新加坡成功举行....

  • 092009.06

    马联弟:“平凡”的高度

    马联弟,清华大学1984级校友,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1994年起任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无机室副主任,2003年任室主任。2005年12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