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在实验室里,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前沿软物质学院教授殷盼超(2005级化工)拿起一张看上去像塑料的“圆片”,这是他所带领的科研团队正在研究的质子交换膜。据透露,其科研团队在研究利用散射方法表征软物质方面,已经达到与世界齐平的状态。“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承担了教育和科研的双重使命。”殷盼超表示,他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句话...
这位“永不疲劳的疲劳专家”创立了疲劳统计学分支学科,所带的40余名研究生大都成为行业领军人才,其中五位是两院院士。“我的奋斗目标是努力使学生超过自己。....
8月30日,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简称“基金会”)工作总结与发展研讨会在工字厅举行。研讨会围绕学校整体发展战略,总结交流基金会在过去27年中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凝聚共识,研究部署基金会在110周年校庆后新时期的重点工作。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无数个选择和转折,关键是如何应对。一路走下来,我认为应该勇于、乐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地带,去探索新的领域,迎接未知的挑战。
去年我参加毕业典礼时,恰逢清华大学物理系复系40周年,我有幸聆听了许多校友前辈们在科研道路上的心路历程,可以说,物理是他们一生的理想与热忱。而物理学于我而言,既是儿时的梦想,亦是穿插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的一条纽带。我真正的接触科研是从成为一名博士生开始的,几年的时光虽然短暂,却是终生难忘的一段珍贵经历。回望自己的成长经历,我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是:不断地成为更好的自己。梦开始的地方我小的时候很喜欢上自...
“我要做成一两件外国没有的,或者外国人做不到的事。”这是电机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国彪从清华大学毕业一年后,郑重立下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