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全国劳模、华电科工沈明忠:拔新领异,打造碧水蓝天

2020-12-23 | 卜海霞 赵雅姣 | 来源 公号“中国电力报”2020年11月25日 |

11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沈明忠1993级硕,热能)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沈明忠同志现任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沈明忠同志参加工作20多年来,致力于国家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刻苦钻研技术,始终爱岗敬业,带领科研团队参与了国家多个发电、化工等多个行业节能环保重大工程,科研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力建设科技成果一等奖等重大荣誉,为国家燃煤烟气脱硫、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等设备技术标准的建立、应用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华电环保、水务等业务开创、发展、壮大和华电科工科技研发、设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

据悉,“全国劳动模范”是我国劳动者的最高荣誉,每5年评选一次,本次表彰也是华电科工首次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此次表彰大会,党中央、国务院授予1689人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授予804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拔新领异,创心著就碧水蓝天

——沈明忠同志事迹材料


他是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他是华电科工科研道路上的带头人。

他是无数心系环保的仁人志士中普通一员,亦是为蓝天保卫战付出毕生心血的战士。

历经20载风雨,他创心不改,肩负使命,砥砺向前。

2020110日,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正在这里举行。喜讯传来,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沈明忠参与完成的“新型多温区SCR脱硝催化剂与低能耗脱硝技术及应用”技术,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科技报国,创新为民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科技工作者不懈奋斗的动力之源,也是科技工作者时代的担当。”沈明忠所在的科研团队连续攻关十余年,终为集团公司在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上实现零的突破。

荣誉的背后,既有担当、也有使命,更有创新、求实的务实精神。沈明忠带领科研团队参与了国家发电、化工等多个行业节能环保重大工程,为国家燃煤烟气脱硫、核电水处理等设备技术标准的建立、应用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华电环保、水务等业务开创、发展、壮大和华电科工科技研发、设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科研战线上守护碧水蓝天的环保卫士。

“创”新领域,环保事业开山劈石

20034月,北京,街头冷冷清清,为数不多的行人都带着口罩,行色匆匆。

此时正是“非典”疫情形势最严峻时期,不少单位放假,人们都待在家里,尽量避免外出。但有一个团队,不断奔波于位于花园桥的公司和外方公司办事处、华北电力设计院之间——这就是沈明忠和他的创业团队。

“他就像一个‘家长’一边为大家购买防护物资提供安全保障,一边带领团队啃下技术上的‘硬骨头’。”提起当年项目组成员仍然感慨,沈明忠是整个项目团队心里公认的主心骨。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技术方案尽早确定,沈明忠带领项目组员工鼓足干劲,计算、绘图、设计联络会照常开展。

“不能让关键技术卡住我们的脖子。”创业初期,国内环保公司主要以国外技术支持方负责基础设计、性能担保、关键设备供货为主,自身负责国内设备供货和项目安装,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技术公司手中。

2003年,沈明忠主持与美国知名环保公司签订石灰石脱硫技术转让协议,引进脱硫技术。2007年他又主持与日本知名环保公司签订烟气脱硝技术转让协议,引进脱硝技术。同时,他带领执行团队成员攻克国外技术在国内“水土不服”的难题,克服团队专业不齐全、大型脱硫项目执行经验少、技术体系不成熟等困难,经常彻夜不眠,攻坚技术难题,成功开创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再创新”的科研路线。

“技术研发永无止境,只有保持危机感,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2009年,沈明忠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完成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包,自行编制脱硫系统物料平衡计算软件《钙基湿法脱硫系统计算软件V1.0》,将脱硫技术完全自主化。建立的双塔双循环脱除SO2的工艺计算模型,突破了美国公司原有模型对入口SO2上限值、pH范围的限制,在增容改造项目原吸收塔后串联二级塔,脱硫效率可达99.6%以上。

攻克脱硫技术自主化难题后,沈明忠率领技术团队又转战脱硝技术领域,大量收集问题素材,周密分析,诊断问题症结,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压降、低阻高效静态混合器,将脱硝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他还提出将智能化算法引入喷氨调整,进行自动化升级,带领技术团队开发了新型多点测量装置,快速准确测量氮氧化物,为我国复杂烟气工况脱硝的技术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破”旧理念,水务业务全面发展

“破水行舟,要市场就要不断在探索中创新发展。”2009年,沈明忠针对传统火力发电厂系统复杂分散的问题,在国内率先提出“火电厂水处理岛”概念,成功突破传统的水处理模式,把所有多个水系统通过联体建筑整合为一个涵盖整个火电厂的水处理区域新型的水处理岛。

6次调整,最终确定水处理岛总平面图。”

“节约占地1万多平方米,建筑物面积节省约1千多平方米,每年节约新鲜水取水量266万吨,减排COD 880吨。”

为了能使水处理岛成功应用,沈明忠带领项目组成员认真分析每个子系统具体要求,加班加点指导工艺工程师确定处理流程和设备布置,总体规划水处理岛包含的每个子项的合理占地,终见成效。公司“水岛”业务就此打开,相关成果先后斩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银奖、中国电力建设科技成果一等奖。

20109月他又组织开发DN3200mm大直径高流速柱状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在国内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成功投入商运,为国内核电机组二回路WANO指标处于世界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他又率领科研团队在海水淡化方面不断探索,主持研发的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率先在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取得突破;完成的“浸没式超滤+反渗透”双膜法工艺技术获中国膜工业协会“全国十佳膜法水处理应用案例”。这些技术在国内外多个万吨级海水淡化项目中推广,开拓了海外市场,推动公司水处理业务走向了世界。

“立”新人才,创新体系迸发活力

202086日,“数字科工·智慧科工”创新创意大赛优秀项目发布暨颁奖大会正在华电科工大厦举行。华电科工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的创新探索,正是沈明忠推进“五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缩影。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只有实施更加积极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枷锁’,才能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迸发。”

深知科技人才的重要性,作为分管科技工作的负责人,沈明忠牵头组织构建了“组织、人才、资金、制度、文化”五位一体的具有科工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了国家级、省部级、公司级三级研发平台,主持制定了《基于价值导向的积分制科技专家管理办法》《研发投入视同利润加回管理办法》《科技人员岗位分红方案》等多项激励措施,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取得长足进步。通过科技专家选聘、岗位分红奖励等机制,发现并使用了一批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科技人才,培育壮大了华电科工人才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0209月华电科工大厦,新员工入职参观。

随着导览的步伐,大家都注意到大厅中一抹夺目的红色展板,被展出的华电科工2020年科技专家的照片和事迹深深吸引。进入公司企业形象展厅,展示着公司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的突出业绩,更让他们称赞不已。这正是沈明忠带领团队注重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结出的硕果。每年企业获得专利授权200余项、形成重大科技成果10余项,目前华电科工持有有效专利1634项,其中发明专利199项;近两年企业连续荣获中国电力科技成果最高奖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个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牵头制定了公司科技进步路线图,主持推进环保废水零排放、深度余热利用、二氧化碳捕集等多项新技术新产品研究,组织科技人员对相关工艺技术进行优化改进、创新提升;牵头重构了公司设计管理体系,有效支撑了公司重大工程项目,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华电科工高质量发展的首要动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足见得,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唯有创新才是企业生存之道。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既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无数奋战在环保一线、胸怀美好自然的“沈明忠们”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


天蓝水碧、鸟语花香、山河锦绣,沈明忠只是这条碧水蓝天战线上的一员。然纵是沧海一粟,亦有精卫填海的决心,有愚公移山的魄力,他将肩负重任,在这条既坚且远的道路上,用一生的热血和智慧,砥砺向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