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郑方:人生,为奥运场馆而发光

2022-01-21 | 苗野 | 来源 《中国房地产报》2022-01-17 |

身为建筑师,有幸设计奥运场馆,创造美好的场景,是我一生的荣耀。

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冰壶赛场设计总负责人郑方

116日这一天,距离北京冬奥会开幕还有19天了。

郑方兴奋地说,所有的场馆已经为冬奥会准备到位,即将迎接精彩简约的冬奥会。

郑方是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冰壶赛场设计总负责人。他16日下午在参加由中国房地产报主办、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学术支持的以“对话时间”为主题的2021中国建造匠心传承致敬礼颁奖盛典活动上说,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在这样的机遇面前服务首都建设、服务国家建设,这是每一位参与建设的人的荣誉。

2015731日,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北京冬奥会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在未来筹办和承办过程中,将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提出了“可持续·向未来”的北京冬奥会愿景。

“可持续性己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这对奥运场馆的设计、建造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郑方说,冬奥会所有场馆的设计和建设都以“环境正影响、区域新发展、生活更美好”的核心目标展开,可持续策略是设计和建造场馆的核心理念。

在轻型结构和智慧建造这些命题方向上,“冰丝带”采用面向未来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大大减少屋顶用钢量;在打造可持续赛后利用场景方面,“水立方”通过“水冰转换”可拆卸结构,实现了冬季、夏季两个使用场景的转换。

“在北京赛区冰上场馆新建和改造过程中,建筑师为场馆建立节能体系,包括控制新建场馆容积、增强自然通风和采光利用,提升场馆能源运行水平等,降低了冰上场馆对环境的整体影响,提高了场馆运行效率。”郑方说。

水冰自由转换的中国方案

2003年夏天,我第一次来到水立方所在地的时候,那儿还是一片荒地。”郑方说,到2022年冬奥会时,我已陪伴这座场馆走过了20个年头。

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水立方”要举办冰壶和轮椅冰壶比赛。在冬奥会传统上,冰壶赛场都是在永久的混凝土地板上制冰形成,这意味着在泳池中浇筑混凝土地板,“水立方”将失去世界上“最快的游泳池”。

为了保留“水立方”这座建筑的灵魂,郑方和科学家们一起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实现了夏季和冬季场景自由转换的“水立方”和“冰立方”,“水冰转换”背后是可转换场地体系以及可拆装制冰系统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冰立方”也因此成为历史上唯一的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

实现从水到冰的转换,需要精确、坚固的场地结构来支撑冰场。郑方说,经过5个系统方案的实验比较,他们采用钢框架结构和预制砼板作为场地基层,获得了世界冰壶联合会官员认可。

20189月,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现场考察“水立方”和冬奥会场馆之后评价说:“北京正在筹办一届充满智慧的冬奥会”。

据郑方介绍,“冰立方”比赛大厅各个点位安装了2000多个传感器,就像人体的眼、耳、皮肤等感觉器官一样,感知大厅的温湿度、声光等环境的变化,智能调节场馆的设备系统,保证最高水准的赛事。

201912月,“冰立方”转换场地进行全冰面测试,举办了中国青少年冰壶公开赛,“水冰转换”的中国方案获得成功。

冰与速度的完美结合

3360块玻璃幕墙,每块尺寸、弧度都不相同,组成22条晶莹美丽的丝带,就如同运动员在冰上划过的轨迹,象征着冰和速度的结合,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因此得名。

“‘冰丝带’的设计理念来自冰与速度的结合。”郑方说,弯曲的冰做成丝带,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层思考和刚柔并济的智慧。冰上画痕成丝带,象征速度和激情。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标志性场馆,也是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

郑方说,“冰丝带”采用国产高钒封闭索,是全球体育馆中跨度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马鞍形索网结构。它由3360块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象征速滑运动员高速滑动的冰丝带幕墙;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作出了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从设计理念、技术工艺、材料选取、施工技法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达到体育场馆设计和建设的国际领先水平。

2016年第一张手工草图到“冰丝带”落成的5年时间里,“冰丝带”秉承“可持续·向未来”的理念,应用多类低碳设计与绿色科技,展现了新型碳中和实践通路,提供了更多的节能减排技术路线。

郑方举例说,北京冬奥会所使用的五个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的冰面,都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型制冷剂。在制冰方面,常用的氟利昂类制冰剂具有很高的破坏臭氧层潜能值,“冰丝带”采用的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是天然工质的环保制冷系统。二氧化碳系统的余热回收用于场馆除湿和供热,较传统冰场系统能效提升超过20%。“这一制冰方式为未来更多冰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技术路线。”郑方说,“冰丝带”1.2万平方米的制冰面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冰场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大道速滑馆。

现在“水立方”“鸟巢”“冰丝带”在北京中轴线上形成了水火冰和谐共存的场面。

“作为一个建筑师,有幸设计这些奥运场馆,为这个千千万万人生活和热爱的‘双奥之城’描绘辉煌的画面,创造美好的场景,是我一生的荣耀。”郑方说。



相关新闻

  • 212022.01

    7座奥运场馆设计师郑方:二十年时间服务两届奥运会 筑梦“双奥之城”

    流光溢彩,星月交辉,3360块曲面玻璃环绕着国家速滑馆,幻化成一条冰晶剔透的丝带,舞动在神州大地上。十几天后,这里将举办一场盛会,来自全世界的奥运健儿将汇集于此,挥洒他们的汗水,书写他们的传奇。“冰丝带”夜景(图片来源CFP)而为他们搭建这“璀璨舞台”的场馆设计师就是郑方,作为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国家游泳中心冰壶赛场“冰立方”的总设计师,郑方从2003年起就一直在为奥运会服务。近二十年间,无论...

  • 192008.08

    清华大学人性化设计奥运场馆

    让运动员感到舒心赛出佳绩——清华大学人性化设计奥运场馆  8月14日,杜丽在射击馆收获了自己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女子50米步枪三姿比赛金牌,射击馆也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 142008.07

    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人性化理念设计三大奥运场馆

    射击馆、飞碟靶场、柔道跆拳道比赛馆学生记者 叶薇倩 任鹤义 王如昀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一批新建奥运场馆进入了公众视野。

  • 012022.07

    郑方:二十年服务双奥 设计7座奥运场馆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282022.09

    郝景芳:未知谜题闪闪发光,最终和自己的归宿相遇

    事物的本质都是先向四面八方去寻找一切的可能性,最终和自己的归宿相遇。你根本不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你知道,未知的谜题在那儿闪闪发光,吸引着你不断从各条路径想办法去破解。郝景芳在我看来,科学最重要的是探究本质、探究真相、探究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它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非常严谨或非常精确。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在前沿领域探究最新未知谜题时,像一场冒险。你根本不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你知道,未知...

  • 142008.07

    清华发挥学科优势百余科研项目服务北京奥运

    【新闻中心讯 记者 顾淑霞 摄影 郭海军】从奥运场馆设计、形象景观设计,到奥运场馆风险评估,从燃料城市电池客车的研发到奥运环境监测评估,从奥运建筑的节能评估到奥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项目信息化管理到智能...

  • 142015.07
  • 302022.08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化工系“春化秋实”支队社会实践纪实

    1979年,清华大学化工系1977级化72班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青年精神的象征。2022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一周年之际,清华师生再次喊出“实现伟大复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强音,学校党委团委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为进一步响应学校党委号召,在化工系党委和化工系校友分会指导下,化工系团委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到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努力发光发热”为主题,组...

  • 252023.06

    爱你所爱 发光发热︱校友刘锐在环境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刘锐校友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3年毕业典礼上发言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学院的邀请,让我能荣幸地回到母校,参加学院毕业典礼。首先,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各位学弟、学妹致以最热烈的祝贺!你们即将奔赴四方,愿你们爱你所爱,与每一座城市、每一份工作双向奔赴,去发光发热。我是东北人,出生在吉林。18岁时,我考入了清华环境系,从本科一直到博士,在清华度过了无比美好、受益一生的9年。此后,我在国外工作...

  • 292022.03

    发光学家——百岁院士徐叙瑢

    徐叙瑢,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发光学会理事长、国际发光学常设组织委员会委员、信息显示学会亚洲分程序委员会委员。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主任,以及组建了天津理工学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和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并且亲自担任首任所长。除各种学术组织任职外,还担任“红外物理国家开放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