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清华三学子 筑梦科学园

2024-03-29 | 解丽达 | 来源 《河北日报》2024-03-27 |

三位清华大学的毕业生,不约而同来到雄安,齐聚在雄安新区科学园的创业舞台上,成为新区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

放下行囊、成就梦想,从清华园到科学园,他们创新奋斗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325日,马扬飚(中)、王玉柱(右)、王坚(左)在雄安科创中心。 赵荣昊摄

马扬飚:从一间屋到一个园区

314日中午,见到马扬飚1994级本、1999级博,机械系;20062008博士后,经管学院)时,他刚刚接待了两拨来自北京的高科技企业团队。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的,一天平均要对接五六个项目,这就是雄安新区创新创业的热度!马扬飚的语气中充满信心。

马扬飚,从本科到博士后,都就读于清华大学,现任雄安科技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1999年,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举办,还在读本科的马扬飚作为清华大学团队的一员参加大赛,并获得了金奖。

2000年,马扬飚所在的清华大学创业团队代表中国,去美国硅谷参加全球创业大赛总决赛,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就在那一刻,他的内心升腾起炽热的梦想:用知识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落地!

2006年,博士毕业的马扬飚开始攻读博士后,同时成为清华科技园的第一批元老,直接参与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来雄安前,马扬飚是上海、北京两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始人。202111月,马扬飚第一次来到雄安,新区热火朝天的创业氛围让他深感震撼:这的确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

20225月,雄安科创中心筹备建设,马扬飚受邀参与其中。再来雄安,他感受到的是满满的诚意:容东片区的安置房租好了,甚至油盐酱醋都给买齐了。

“二次创业”的路有苦有甜。马扬飚清楚记得,刚到雄安时,他和几个同事挤在市民服务中心一间几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办公,后来到容东片区雄才大厦租下了一层楼,现在则成为一个科创园区的操盘者。

20239月,雄安科创中心投入使用前,全体干部职工为了抢进度连夜加班。装桌椅、调试设备、摆放绿植、优化运营方案……不管你是工程师还是总经理,大家一起干到12点多,那个场景我永远不会忘记!马扬飚说。

“这几天接触的项目质量都很高,涵盖芯片设计、生物医药等领域。大量的科创资源已经向新区涌来,我们要把好的技术和市场精准对接。”马扬飚说,自己希望做雄安新区科技创新资源的链接者和导入者。

和来访客商见一面,听听对方的需求,马扬飚往往第一时间就能给对方拿出最专业的咨询方案。“每个项目的诉求都不一样,我们很难用固定的条条框框去对接。有的企业对办公建筑有特殊要求,我们帮它共同设计物理空间;有的企业有产业化需求,我们就想办法推动它在新区落地;有的企业要上市,我们就帮企业规划如何整体搬迁、走哪些申报程序……”马扬飚说,结合丰富的市场经验,他能够帮助科学家把创意落到实实在在的项目上,最终以科技产业的发展将这座城市变得更美好。

如今,在雄安新区科学园片区,雄安科创中心正在成为雄安新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集聚区。 赵荣昊摄

王玉柱:雄安提供了新的学习成长平台

早上7时离开宿舍到单位,20时以后离开单位回到宿舍——这是雄安新区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王玉柱2004级硕,法学院)的工作日常。他同样来自清华。

2006年,王玉柱从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后留校,先后在学校科技处、知识产权管理办公室工作。2015年,他来到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主要工作是帮助学校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2023年,中组部拟选派一批干部到雄安新区挂职。学校领导找到王玉柱,问他愿不愿意去锻炼一下。虽然此前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王玉柱还是一口答应下来: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能够亲身参与是件好事!

来到雄安后,王玉柱被新区的朝气和活力深深地感染:“在学校里整天和科学家、大学生们在一起,校园里满是创新的氛围和年轻的气息。来到新区后我感受到了熟悉的味道,那种拔地而起的冲劲,那种蓬勃向上的力量,真是一片创新创业的热土!”

“虽然过去多年从事技术转移工作,但一直扮演着技术供给方的角色。雄安给我提供了新的学习成长平台。”王玉柱说,在科学园里,新区的科技创新政策需要落实,公共技术平台需要搭建,一批批的创新团队和科技企业需要引入。“任务更重了,挑战更多了,压力更大了,但干事创业的激情更浓了。”他说。

这几天,王玉柱正在和一个掌握着前沿技术的高校科研团队洽谈合作。“这个团队目前面临部分博士后期满出站问题,我们希望把这个团队引入科学园,利用新区的政策优势,帮它解决就业、编制等现实难题。”他说。

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往往在于“买卖”双方的沟通不畅。与专家学者的沟通,王玉柱通常很顺畅。“因为过去在高校工作,所以我理解专家,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也能够得到他们的信任。现在更加熟悉了地方的政策,能够更有效沟通双方。”他说。

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离不开专业化人才和团队。“转化方案如何做得更为合理?技术如何估值定价?用哪些工具来进行资金支持?这些在科学园都有专业化团队来解决。”王玉柱说,凭借新区的政策优势,依靠专业化的团队,他在新岗位上越来越得心应手,目标是让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达成共赢。

王坚:招商服务“三个不输于”

从国内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来到雄安,同样在政府的科创平台工作,王坚2003级硕,经管学院)还是明显感到:雄安能够接触到的科创资源层次更高、来源更广,大家对“千年大计”的建设热情格外高涨。

今年42岁的王坚来自江苏,2006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供职于全球著名的埃森哲咨询公司,常与全球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打交道。

20236月,王坚调入雄安科技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负责科技招商工作。到雄安工作才短短8个月,他已经在雄安买了房子,还申领了雄才B卡,打算安家落户。

和过去相比,王坚的工作量增加了几倍。记者约他采访时,他正在清华大学对接某合作项目,一周在京雄两地打几个来回是常事。“每天过得都很充实,在新区工作能让自己心态变年轻,这是一份激情燃烧的事业。”他说。

在王坚看来,雄安的干部有本土的、中央挂职的,还有像他这样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种理念不断碰撞,形成了一种开放创新的工作氛围。

“新区的平台大,为我们的招商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急需提升的是服务能力。我们要关注企业、项目的需求,要真正理解项目,为它量身定制一些解决方案。”王坚说,科技创新资源导入相当于是资源适配的过程,并不是项目来了落下来就行了,要帮它找到匹配的市场应用前景,能够帮它拉近跟市场的距离。

王坚介绍,为了保证企业可以低成本地去尝试和创新,雄安科学园搭建了整套的基金链条,设立了雄安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同时积极筹划设立市场化基金,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需求。

“因为我来自长三角,我对自己的招商服务要求是‘三个不输于’,即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效率不输于长三角。”王坚告诉记者,他们还在探索建立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加强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先进地区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新区政策优势,积极构建国内协同、国际合作的创新服务网络,广泛吸引全球创新资源集聚雄安。


相关新闻

  • 312014.03

    李高杰:一名清华学子的三次人生抉择

    “从清华学子到边疆卫士,从名牌大学到英雄连队,我在边陲军营找到了人生航向,实现了人生价值……”3月8日,新疆军区某团“进藏英雄先遣连”第25任连长李高....

  • 222017.06

    清华学子回乡开发“东阳三宝” 把乡愁装进礼盒

    6月16日上午,在东阳中国木雕城国际会议厅举行的市第二届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大赛上,长发飘逸的周国礼亮出了自己的答案——东阳三宝。

  • 062004.09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 传奇清华学子余龙文作 者:黄文辉 郭梁 发布日期:2004-09-06 按:余龙文,1984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95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毕业后来到团中央工作,曾任团中央青工部企业家工作处处长,兼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2002年挂职广西北海市副市长,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招商区副局长。 在清华校友人物中,余龙文是一个不能不...

  • 142016.10

    熊鑫昌:清华学子边关从军圆梦

    共产党员、清华大学生、帅小伙……一到军营,熊鑫昌就因众多亮点集于一身成为新闻人物。近年来,大学生参军入伍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清华热门专业的学子从军伊犁....

  • 312014.03

    李高杰:一名清华学子的三次人生抉择

    “从清华学子到边疆卫士,从名牌大学到英雄连队,我在边陲军营找到了人生航向,实现了人生价值……”3月8日,新疆军区某团“进藏英雄先遣连”第25任连长李高....

  • 032023.04

    三名清华学子“扎堆”潼南山村忙振兴

    张昭源,清华大学2004级经管学院本科、2009级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硕士校友。现任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党委书记。张升平,清华大学2004级经管学院本科校友。现任重庆市联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员。肖琪,清华大学2017级法学院硕士校友。毕业后由重庆市一中院到金龙社区挂职。

  • 062019.09

    清华国学院的吉林学子

    毕业于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原吉林师范学院暨北华大学前身)的著名学者高亨、蓝文徵以及另一位学者马庆霱就曾先后就读于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成为四大导师的弟....

  • 242018.05

    清华学子陈然:扎根边疆书写奋斗人生

    陈然,清华大学法学院2014届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荣获清华大学法学院2014年“郑裕彤基层工作奖”,清华大学2014年启航奖金奖....

  • 022009.02

    郑培敏:清华学子的创业之路

    郑培敏,清华大学经管学院1989级本科、1994级MBA,现任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合伙人。

  • 232010.06

    一位老清华学子的不变情怀

    ○李道铿(1954水利)“生命有限,党的事业无限”,“高级知识分子有退休之日,共产党员无‘下岗’之时”,“没有完美的人生,只有无悔的人生”,这是我的人生座右铭。 李道铿学长 一、自强不息,奋力进取,扎根辽宁为水利我是辽宁省水电设计院1993年退休的教授级高工,1984年入党的共产党员,77岁了。1952年我考入清华大学水利系。当时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响应号召,自愿放弃五年制本科学习机会,选择上了两年制的“大专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