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李红:很满意北京工作

2007-11-29 |

奥林匹克:人类最本质追求的体现

2003年,在接受国际奥委会的面试时,李红并没有完全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含义,作为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她只是直观地将母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奥林匹克精神联系在一起,发现两者很相似,好像奥林匹克精神已经在她脑子里沉睡了很久,她却没明白为什么两者如此一致。

/ 庄清湄 谢青

第一眼见到李红的时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她的中式穿着:玫红色的开领丝绸薄外套,里面一件蓝底红花的真丝衬衣,下身是一条宽松的黑色直筒长裤。

这样的穿法李红已经坚持了好几年,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得到人们的啧啧称赞,中式元素也让她在国际奥委会的一帮老外同事那里倍受欢迎。理工科出身的李红在求学期间一直不爱化妆打扮,到国际奥委会工作以后才发现,原来只要尝试改变一下穿衣风格,就可以省去很多跟人沟通交流的时间,因为别人从她的衣着上就知道这是一个开朗、干练的人。

“国际奥委会对北京的工作非常满意”

李红这么穿衣服,另一方面也跟她的工作性质有关。从2003 年至今,她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从电视转播与市场开发方面协调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奥组委及主办国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之间的关系。

得到这样的工作机会,和李红此前的经历密不可分。1991 年毕业于清华土木工程系以后,李红来到美国,先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取得硕士文凭,当了4 年工程师之后,又来到哈佛商学院攻读MBA。除了清华和哈佛的教育之外,在世界无线通讯领域的顶尖公司- 高通里工程师和市场推广的工作经历起了关键作用。李红是被高通公司派到中国推广在无线互联网技术应用平台的第一个代表。手机无线通讯行业是飞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在那里她把学到的商业知识和中国市场结合,从开拓市场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国际奥委会招募驻中国代表的时候,面试了很多人结果都不尽如人意。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李红出现在了国际奥委会总干事的面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她融贯东西的教育背景、高通公司的工作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帮助她从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这一国际奥委会驻中国首席代表的职位。

电视和市场服务是国际奥委会的一个重要行政管理机构,负责筹集和保障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经济来源。同时也是国际奥委会唯一派出驻外代表的行政管理部门,李红就是由这个部门派到中国负责与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有关的市场开发和电视转播协调的代表。具体说来,李红的职责就是协调在2008 年北京奥运会范围内的各级电视转播商和奥林匹克赞助商与国际奥委会、奥运会组委会及其他方面的工作; 确保在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他们的产品、技术、服务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展示,同时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办。

既然是为了保护转播商和赞助商的利益,因而李红面对媒体的时候说得最多的就是“打击隐性市场”。没有获得奥林匹克合作伙伴和赞助商的企业,如果希望通过与奥林匹克相联系进行宣传而谋取利益,都是不允许的。在李红的印象中,北京申奥成功后最初的一段时间,发生过几起比较重大的借奥林匹克之名盈利的事件。“获得奥运会赞助商名义的企业,在同行业内都是排他的。

而有些企业把自己的LOGO 和奥林匹克五环以及正规赞助商的LOGO 放在一起,赞助一些地方上的奥运活动,实际上已经违反了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相关规定。”李红解释道,“企业赞助奥运的热情可以理解,可是我的工作就是把人们的热情往正确的方面引导。”

李红的另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协调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之间的工作。国际奥委会有着多年的奥委会筹办经验,要同时兼顾四届奥运会的筹备,包括两届夏季奥运会和两届冬季奥运会。“我们支持每届奥运会都具有自己举办国的特色,但是基本的构架还是要在国际奥委会允许的范围之内。在国际奥委会有很多经验要传授的情况下,必须要联络交流,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的任何开发项目都要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批准。我的工作就是把北京奥组委的要求提请给在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和在亚特兰大的办事处,而那边的反馈再由我传递回北京奥组委。”

为了得到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通常需要两三个星期的时间来交流。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类和平时期的最大活动,涉及很多国家、礼仪、官员和细节问题,难免会有很多摩擦。“奥林匹克被称为一个大家庭,因而国际奥委会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运动员的利益、举办国的利益、赞助商的利益??” 李红说,“效率可能不是最高的,可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离正确最近的。”她丝毫不担心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的时候可以针锋相对,只要到了开幕式开始那一刻,所有人都变成了终生的朋友。

在谈到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组委工作的评价时,李红用了“非常满意”这个词。参加过雅典和都灵奥运会的筹备,她见到过官员们吹胡子、瞪眼睛、拍桌子的情景,这种情况唯独在北京2008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中没见过。“我就没见过这么满意的。”她自豪地说。

每天和全世界最优秀的领导者打交道

李红的工作很忙,每天要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除了国际奥委会和北京奥组委的官员们,还有世界各地的电视转播商和赞助商,甚至那些对奥运充满了热情希望能出一份力的企业和普通人。虽然很辛苦,可生活却因此发生了令她欣喜的变化。

着装的变化是最突出的。20 年前,李红在清华念土木工程的时候,只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小姑娘,包括后来做工程师的时候,也不敢穿红的、花的衣服,“蓬头垢面地过了20 多年”。可是进了奥委会之后,在国际舞台上,她发现同事们一个个都那么注重自己的外表,老板们帅气极了,“萨马兰奇80 多岁了,可他每次出来的时候,形象都保持得特别好。”渐渐地,衣着打扮从工作需要变成了一种习惯,李红开始觉得这是很美好的东西,开始有信心尝试各种鲜艳的颜色。现在,她有一个专门的服装设计师,每个季节为她设计各种风格的唐装,平均每个季节20 件,而这20 件可以相互搭配。

同时发生变化的还有李红对领导力的认识。每天,她都要和全世界最优秀的领导者打交道,从这些人身上,李红学到了如何成功地领导别人。她说到国际奥委会2008 年北京奥运会协调委员会主席海因?维尔布鲁根,说到奥委会执委杰哈德?海博格,“我跟在这些世界级的领导后面,看见他们就是这样做的,就是这样对我的。他们会走过来问我,有什么想法? 需要什么帮助?他们给与我充分的信任并且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随着在国际奥委会工作时间的增长,李红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也愈加深入。她坦言,2003 年面试的时候,她并不是真正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含义,而只是直观地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和“追求卓越,友谊和平、努力奋斗、全世界人民的团结和庆典”的奥林匹克精神联系在一起。发现两者是如此一致,好像奥林匹克精神已经在她脑子里沉睡了很久,但她并不明白为什么两者如此一致。

经过四年和奥林匹克战友并肩战斗,她突然明白了:“它不仅跟我想的一样,它跟所有人想的都一样。奥林匹__克精神把人类最本质的追求表现出来了。我觉得美好的,大家都会觉得美好。”

就比如说奥林匹克精神里有一个“公平竞争”,“从达尔文那个时候起就开始说适者生存,现在的人都生活在压力中,压力中的人最期望的就是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奥林匹克运动会虽然只是一个赛事,但是它给与每个参与者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其实,公平也是人类最基本的追求。”

同样,“一个公平的社会根本不应该考虑男女问题,只应该考虑他们的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说到自己最喜欢的女性希拉里时,李红又一次提到了“公平”:“人们对希拉里这类女性总有一些偏见。可是她们能够站出来争取自己的权利,就是由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赋予的空间和机会。”

(来源:外滩画报 20070328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