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李竹:我身体里流动着创业血液

2008-11-27 |

20年间,李竹完成了2次创业。程序员、总经理、总裁、投资人、董事、CEO。每一个位置,他都做得不急不躁,沉稳却不失力度。这一点,从李竹目前所统率的悠视网的公司性格上就能觉察得到。

1989年,清华计算机系毕业的李竹,尝试着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做起了软件开发的生意。第一套软件卖了一万多元。“当时是用户第二天要来取了,可是前一天晚上我们还在改,因为那个时候盗版非常厉害,我们还要做软件加密,一直做到了凌晨三、四点钟。”

放手

辛苦得来的丰厚回报让李竹他们异常兴奋,并一发不可收。几位年轻人凑了10万元,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专门开发当时并不多见的适用于图文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并花3.6万元租下了清华园宾馆的几个房间,剩下的钱都拿去在报纸杂志上打广告。

只用半年,他们就赚回了之前的所有投资。第一年年末,公司实现了赢利。“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公司很快就起来了,利润做到了一年100万元。”小公司的成长,很快引起了业界注意。1996年底,清华同方将李竹的公司收购。李竹挖到了人生“比较大的第一桶金”。

和创业团队进入清华同方后,李竹日子过得挺舒服:他仍然以总经理的角色直接管理团队,而在其他时间,李竹一直在琢磨着如何利用他的“第一桶金”。

2004年年底,李竹二次创业。他选择了生机勃勃的P2P流媒体技术领域,开发出一套视频聊天系统,刘怀宇侧重技术,李竹侧重整体,创建了悠视网(UUSee.com)的前身。半年后,悠视网正式成立,李竹出任CEO,刘怀宇则当上了CTO

蝶变

其实在最初,这家公司只是李竹的投资之一,“当时觉得技术不错,而且将来有发展,开始我也并不是CEO,只是董事。”后来,李竹觉得这件事足够大,他有兴趣来做,于是从2005年初开始,他用半年多的时间主导了悠视网的转型,从原始的视频聊天系统,调整到了网络电视这个行业。“因为这是一种非常创新的形式,通过互联网传输视频的内容,能够实现低成本的大规模传输,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应用。同时我也主导了与像中国网通这样的运营商、CCTV这样的主流媒体建立合作。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样的业务上线以后会这么受欢迎。”

200510月,悠视网上线,12月,李竹拿到了1000万美元的融资。至于说为什么悠视网能有这样清晰明快的节奏,李竹回答,悠视网从第一次融资到现在,跟投资人讲的“故事”一直都没有变。“我们要做成新媒体平台,通过最新的视频广告形式,以及用户的互动来产生收入,支持新媒体业态的发展。但与其他网络电视不同的是,我们的收入模式比较丰富。第一是视频广告,这个比较普遍,大家也都在做;第二是用户互动,我们收购了几家SP,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收费通道;第三是我们对网吧进行了覆盖,因为网吧是年轻群体对视频关注的地方,我们通过卫星宽带覆盖网吧,同时也产生了相关的收入。”

在这样的“故事”中,2006年的两次收购无疑是悠视网成长道路上的两个路标。当年5月,悠视网收购了一家名为呼啦在线(HOOLA)的移动终端技术公司,此举使得普通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直接获取悠视网的视频内容;几个月之后,李竹又将星线空间招致麾下,借此完成了对中国100多座城市里的5000余家网吧的网络电视解决方案的覆盖。悠视网从一个点拉长到一条线,又从一条线延展成一个面。

众多的风险投资机构再次闻风而来。20073月,以德丰杰成长基金、高原资本以及思伟投资为悠视网注入2350万美元,这是2007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最大规模的一笔融资,同时也使悠视网的总融资数额达到了3350万美元,成为目前国内“最有钱”的视频网站。

儒帅

从当年那个家庭作坊式的软件公司,到一家正雄心勃勃的为上市做准备的创业型公司的CEO,李竹的角色被放大了很多倍,但他自己却觉得,其实内涵并没什么变化。“两年多下来,这个行业越做越有意思,而且其前景越广阔,就跟爬山一样,爬到一定的阶段再回头看,这个事确实是没有看错。”

李竹从不觉得自己是工作狂。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12点,实际上可能更多,其中包括跟一些公司内部的员工沟通,还有跟行业里的朋友交流。

李竹长着一副很儒雅的面孔,性格沉稳却不失力度,和他交谈,你最直观的体会就是他的坦诚和开放。“悠视网在过去和媒体沟通一些事情时,不论是融资还是商业发展,都没有有所保留。因为我们觉得在网络视频这个行业要发展起来,绝对不会只有一家企业。只有这个行业能够起来,悠视网才可以得到最好的发展氛围,所以我们也乐意跟行业的同仁分享经验,当然可能也会有一些教训。”

对于创业型的公司,做了一半,创始团队不能主导,这个不太可能做得很大。目前的众多视频网站里,像悠视网这样,既融到了很多资金,而且还是创业团队在主导公司的发展,并且还占一个很大的比例,对网络电视领域来说是凤毛麟角的。

内容定位上,悠视网一直定位在主流文化的传播。所以大家的关注度就会比较高,比较吸引人群,版权也比较清晰,同时可以得到广告主的认可。所以我们的广告收入会起步比较早,因为内容上的定位,因此比其他的网站先行一步。从技术平台上,我们现在拥有可能是国际上第一流的P2P技术,加上广告的展现形式,也都有自己的专利,这些支持了我们商业模式的实现。所以我想从商业模式、内容定位与技术平台三个方面,悠视网没有什么短板。我相信悠视网会继续发展下去,今年的销售收入会有100%的增长。(马晶超)

摘自《现代营销·经营版》20089月刊

相关新闻

  • 272017.03

    张韧:我的血液里流着清华西阶注入的音乐记忆

    当然,这一切都缘于清华这个我们曾经的家,我们不论在何时何地,始终对家有一份感恩,有一份牵挂。

  • 022018.01

    陈婧霏:我的身体里住着一个老灵魂

    陈婧霏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去年刚刚完成了在伯克利音乐学院音乐管理的学习,眼下这一年,才陆陆续续地拿出一些音乐作品。

  • 212016.11

    英诺天使李竹:创业不是你想成功就能成功

    竹帅在直播一开场就立下豪言,“今天我来就是给大家送钱的”。英诺天使喜欢雪中送炭,尤其在眼下的资本寒冬,在今年上半年就投资42家创业项目,投资额达到1.....

  • 242008.01
  • 172024.01

    社会学者李强的“流动”与“希望”

    还在清华大学读书时,郝景芳选修了社会学系主任李强的“城市社会学”,听他讲城市分层理论。尤其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李强提到,劳工群体是这些年经常受到忽视的一个群体。或许正是这样的潜移默化,日后让她在《北京折叠》中创造出了“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李强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主持工作十多年,后又主导了清华社会学系复建,担任该系系主任多年。他还先后担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社会科学...

  • 132020.08
  • 162020.06

    李卓澄:我的6年创业故事

    创业是一条不归路,有一千种死法,但只有一种活法,那就是——生存。

  • 292017.04

    为了见你 我远行千里

    ——1982级“毕业三十年 一起跑回清华园”活动圆满收官 为了见你 我远行千里“大学毕业三十年,清华我们回来啦!”,口号一经喊出,清华大学1982级的校友们畅快地奔跑在西操的跑道上,三十年前,他们也曾在这里挥洒...

  • 152012.03

    李仙根:承宪康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李仙根(1955水利) 承宪康永远活在我心中,为什么?因为他品德高尚使我折服,他的作为使我感动。

  • 262019.02

    创业达人石宁:“下海”的教授骨子里离不开技术

    石宁的经历较多,而且跨度较大。虽然不在高校了,但大家依然习惯叫他“石教授”。“虽然不在高校搞科研了,但我骨子里还是技术型的创新创造者,靠创造去解决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