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王雷: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生

2010-03-22 |

“平凡的才能加上非凡的坚持,任何事都能做到。”——托马斯福韦尔巴克斯顿爵士

王雷攀登世界七峰二点的事迹在国内外已有很多报导。她的事迹不断地激发人们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动力。

王雷今年38岁,出生于南通,在北京长大。1989年王雷从北京四中毕业,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学习。毕业后进入美国北卡大学计算机系攻读硕士,后到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企管硕士。她有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也体验过和朋友们一起艰苦创业的生活。

王雷2004年订下攀登世界七峰二极(7+2)的登山目标,七峰是世界各大洲的最高峰,二极即南北极点。

这几年来,她成功攀登了高5895米的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峰(Kilimanjaro),高5633米的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Elbrus),高6195米的位於阿拉斯加的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峰(McKinley)、高6484米大洋洲最高峰查亚峰峦(Carstensz Pyramid)、高4897米的南极洲最高峰文森峰(Vinson Massif),以及尝试3次才成功攀顶的南美洲最高峰、高6962米的阿空加瓜峰(Aconcagua)。 2008年她也分别滑雪和攀登至南极点和北极点。

她计划在今年春天攀登七峰二极中的最後一个目标,也是最难的目标:位於中国和尼泊尔交界处、高8848米的亚洲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Everest)

为了完成攀登七峰二极的壮举,王雷已辞去工作,全时间投入训练和准备。为了克服生活费、学生贷款、培训、添置装备等经济上的压力,她开始参加社区活动、建置网站、展开宣传和筹款工作。

波士顿地区的华人,尤其是清华大学的校友们,对王雷的现状及今后的打算非常关注。波士顿清华大学校友会主席赵志宏代表波士顿的校友对王雷进行了一次专访。下面是这次采访的谈话内容。

赵:你的事迹见报后,很多的清华校友都很想知道更多你的情况、你的现状、你的下一个目标和今后的打算。也有很多人想以你为榜样。你现在已经是“清华名人” 了。

王:( ) 说老实话,登山这种事,不论怎么出名,跟那些体育明星完全是两个概念。我周围的这些跟我算“同行” 的登山的人,实际上生活还是很清苦的,并不是像明星那样过着舒适、豪华的生活。很多时候,生活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就是两件行囊。走在大街上我们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们身上还背负着很多债务,不知何时才能还清。登山需要很多的经济的投入,但并没有直接经济回报。从出名的角度讲,我想很多人听说过我,但很少有人直接主动联系我,更没有什么“粉丝” 了。

赵:我今天就是作为一个校友,想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看待你、理解你。在你决定去登山之前,你是一个事业非常成功、前途非常光明的留美华人、清华才女。可以说你已经生活在人们努力追求的“美国梦” 之中。是什么样的机遇使你对登山探险发生了这么浓厚的兴趣? 是什么样的动力促使你放弃优异的工作而全身心投入登山探险?

王:我是在读商学院时候是开始接触户外登山活动。沃顿商学院强调用实际项目,包括户外项目,来培养团队精神和领袖意识。当时我并不明白登山是怎么回事,很好奇,学校组织去厄瓜多尔攀登科多帕克斯峰的项目,就报名跟着去了。那时候就想着要完成课外作业,还没意识到这个尝试从此改变了我的生活。

其实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户外活动,但是在中国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家庭鼓励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也就没往这上想过。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工程师,他们像所有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一样希望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所以我也就是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第一次接触登山之后我就对它很感兴趣,但回来之后由于要接着学习、找工作,过“正常” 的生活,就把它放下了。2004年到波士顿之后,我开始读一些登山的书和电影(关于登山者的纪录片《触及颠峰》(Touching the Void)和《乔格里峰女人》(Women of K2)。前者讲的是一个英国登山者在征服秘鲁的安第斯峰时,不幸摔断腿又遭遇暴风雪,最后靠着勇气和意志战胜死亡,回到营地的故事;而后者则讲述世界第二大峰乔格里峰和征服它的女登山者的故事) 。后来书越看越多,我就发现我对登山兴趣越来越浓,整天就沉迷于此。在2004 5月,我记得我经过一整天的研究之后,下定决心要攀登珠峰。从那时起,我开始了真正的登山的训练,包括体质、技能和登山的知识。刚开始我把它当成一种爱好去学,但一段时间以后,我投入到登山的精力越来越多,花在登山训练上的时间越来越长。看看自己的时间表,我基本上把下半年的周末全部安排满了。哪个周末学什么、到哪登山,都安排好了。平时锻炼也越来越积极了,朋友们也没时间见了,整个生活只是围绕著登山在转,而且是越陷越深。后来我逐渐意识到,对于我来说,登山其实并不仅仅是个业余爱好,它是我内心的钟爱,是长期埋藏在我心里的、我真正热爱的活动。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我心里一直隐藏着这种渴望,是那些我读过的书和看过电影,把我长期埋藏在心底的对登山的热爱激发了出来。相比之下,我觉得日常工作、挣钱还贷已经不能让我觉得生活充实。

我希望我对自己每走过的一步都不要后悔。我问自己,当我的一生结束的时候,是什么让我更高兴、更安慰,是挣到多少多少钱、做到什么职位呢,还是我做到了一生梦寐以求的、有意义的事? 我的答案是,做我一生想做的事比钱和头衔更让我高兴。所以我下定决心,我宁愿放弃工作,也要去登山。只有登山会让我的人生得到满足。

赵:树立人生目标已经不易,能执着的去追求、实现人生的目标就更值得敬佩了。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挫折总是难免的。你能不能谈谈,在你登山的经历中,有没有过失败、或挫折? 你是怎么对待的呢?

王:我的看法是,任何人在彻底放弃他的目标之前,就不能算是失败,只能叫做暂时的后退,或叫挫折。我的登山经历中有过不少挫折,而且每个都记忆犹新,都有感触。

在第一次登山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那时心里想的只是登到山顶,永不退缩,永不放弃。现在想来,当时我的心里准备不完善,技术也没训练好,气候也不对,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到位。结果是没到山顶就不得不从4800米下到2800米去休息了两天。这两天中我不仅使体力得到了恢复,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技术上也从前面的挫折里吸取了经验教训。所以第二次再上去的时候就觉得非常轻松、自然。

我后来意识到,那种不接受失败的精神是很好的,但也是很幼稚的。山是永远在那里的,这次不行,以后总会有机会回来。不顾一切待价的登顶是很不明智的决定,代价会是很高的。这个代价不仅是登山者自己的生命,还有他的队友,向导,营救人员的生命。登山发生的事故很多都是因为这个缘故。我们把它叫做“顶峰热” (summit fever) 。这种不顾一切往上冲的思维方式是很狭隘、很自私的。经过一些挫折后,我真正理解到什么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后来我听过别人的登山讲座之后,就更明白了:登山是要冒险,要付出一些代价,但不要冒没必要的险,付出没必要的代价,比如身体上受伤就是没必要的代价。要有正确的判定能力,知道自己的限度在哪里,对情况有一个现实的估计,而不是盲目的冒进。要明智的判断什么时候该去冒险,什么时候该退一步。当然,轻易退缩也是不可取的。登山就是冒险,总有摔下来的可能性。只有平时好好训练,做好准备,才能增加我们的信心,才能有把握、安全地登顶。说到底,这是一个平衡。这个道理虽是在登山时体会到的,但在生活中也是一样适用。

赵: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今后的人生目标? 你离完成7+2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你完成7+2之后希望做什么呢? 你前面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会对你今后的人生目标有什么帮助呢?

王:我感觉我每登上一座山,我自己也就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就看得更深了一些。当一个人对金钱和地位看的很淡了以后,我们心里想的就是怎么让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一个人的存在应该比这个人本身更重要。我登山似乎是在为我自己,但我希望我的存在能给更多人帮助,这就是能让我在回顾一生得时候感到快乐的事。所以我希望今后能从事一些社会工作和公益事业,能够从事和我性情和生活方式相吻和的活动,能够用我的经历和体会激发更多的人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赵: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从你的经历中学到很多东西,受到鼓舞,收益匪浅。若想实现你这样的创举,没有周围的亲人和朋友的支持会是很难的。你的父母和朋友们对你选择登山是怎么看的呢?

王:我的朋友们对我的决定都很理解,也给了我很多的支持。父母一直不太理解,我也一直在作他们思想工作。我没有完全告诉他们我登山的具体情况。虽然我的消息见了报,但他们不太注意这类的消息。我的网站虽然有很详细的介绍,但是是英文的,所以他们还不很清楚我登山的情况。我也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我现在和父母的沟通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他们慢慢地明白了我的选择。他们逐渐认识到我在做我真正热爱的事,我希望能走自己的路、走跟别人不同的路。他们已经开始理解我、支持我。所以我打算过不久把登珠峰的计划告诉他们。中国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跟大家一样,过一个幸福安定的生活。但父母毕竟是父母,心里总是心疼孩子、爱孩子的,他们总会接受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接受孩子做她自己喜欢的事。

赵:你的父母一定会为你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你攀登珠峰的时间转眼就要到了。你现在一定是在全力以赴做准备。请你和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计划,比如什么时候启程,从哪里上山,你是怎么训练的呢,等等。

王:我计划3月份出发,因为那时的气候比较稳定。至于从哪个坡上山,不同的人根据自己的状况和目的,会有不同的选择。我选择从南坡上,也就是从尼泊尔境内上山。北坡(中国)在高海拔比较难,需要停留的时间很长。当登山后下来时,人们已经很累了,如果在高海拔停留时间很长是很危险的。相对而言南坡在低海拔的地方危险一些,但在高海拔的地方相对容易一些,可以行进很快。

我所在的这只队伍是有一个美国向导为我们作准备和登山前指导,比如说告诉我们在什么情况下大家都前进,什么情况下大家都休息一天。到了尼泊尔山脚下,我们每个人都会雇用一个当地的向导带着上山。实际上这个“队伍”的概念是很松散的。我们每一个登山者都会有一个专门的向导。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攀登,并不一定会同时登顶。

现在我每天的时间安排都很紧张。训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还要用很多时间去做宣传活动以获得社会对我的支持,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我每天训练两次。上午主要是跑步,下午是举重练习。我很感谢我的训练指导,Strength Discovery公司Dave Memont 先生,他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现在的饮食是尽量摄入高蛋白、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而且要经常吃,基本上是每两小时吃一顿饭。

赵:你这次登珠峰大约要花费多少钱呢? 你是怎么筹措这笔费用呢?

王:说出来一定吓你一跳。从出发到回来,如果一切顺利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总共花费至少要5万到6万美元。登山的许可证就要1万多元,交给尼泊尔政府。其他的花费包括雇用向导、保险(营救费用) 、装备、旅行等等。对一个有稳定工作的人来说,这已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对于我这样一个辞去工作、又负着很大债务的人来说,就更是很大的经济负担了。我现在除了朋友们帮忙外,只能靠拉赞助,借信用卡来维持。为实现我多年奋斗目标,这点经济付出我觉得值得,我相信今后我也有能力弥补、偿还。

赵:我相信很多人在了解你的情况后,一定会在精神上和经济上给你支持的。最后,你对我们清华的校友和其他千千万万关心你的人有什么寄语呢?

王:我希望我的行动能给大家带来鼓舞。生活中不见得总看到希望,但不能失去目标,想要做的事就要去努力追求。遇到挫折不要气馁,每往前走一步,你就会发现道路会愈来愈开阔。很多时候你会有挣扎,但你要坚持。4年前我告诉大家我要去爬珠峰的时候,很多人认为那是天方夜谭,是幻想,不可能实现的,连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结果会是什么样。但4年坚持下来了,到今天我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只要你努力、不放弃,你的生活就会过得有意义。

赵:谢谢你。祝你攀登珠峰成功归来。

有关王雷登山的详细情况,请访问王雷的网站:http://www.LeisVentures.comhttp://www.youtube.com/LeisVentures

(波士顿校友会 供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