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周大地:技术制约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2010-07-28 |

周大地,国家发展改革委院会能源研究所专家,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82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硕士学位。

  727,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做客人民网低碳系列访谈,就能源政策和新能源发展前景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谈到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时,周大地表示,目前,由于天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品质、可控性、连续性都比较差,或者很难提供常规电厂这么好的发电质量,这些新能源系统只能对原来的能源系统起到辅助作用、补充作用。

  周大地说,要从补充、辅助作用变成主流,这个技术过程还很长。比如如果都是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话,就要解决如果没有风、没有太阳的时候怎么办,可能就得增加非常多的储能系统。储能本身或者是用机械储能,物理性的,或者用化学性的,比如电池,或者抽水蓄能,或者是压缩空气,或者超级电容等新技术。这些技术本身要花钱,并且如果单独为可再生能源建立一个储能系统,可再生能源供应系统的成本可能就要成倍的增加,所以,直接过度到这个系统是不容易的。

  周大地同时强调,真正发展新能源,特别是低碳的可再生能源,主要的动力还是应对气候变化。因为所谓真正把碳减下来,首先就是要少用化石能源,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但是,目前可再生能源成本高、完全形成独立系统还不成熟,需要在现有的能源系统下做工作,或者是慢慢提高比例,还要解决储能问题、可靠性问题等,要逐渐解决它的技术、经济问题。这就需要经过长时间努力,并不是几年、十几年就可以从现在这种能源系统一下过渡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系统。(李彤 杜燕飞)

转自 人民网 2010年7月27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