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父亲的学问和做人 ——钱大都

2012-11-24 |
父亲的学问和做人
 
2007-11-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钱大都  查看评论 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
 
 

  父亲钱端升生前曾长期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三校政治学系。在西南联大的8年当中,他目睹处于十分艰苦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下的西南联大师生,那种矢志求学、精诚团结、共赴国难的精神,以及对抗战必胜的信念,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责任感,他为此振奋不已。因此,他一面努力教书育人,一面又编写专著,同时还办刊物、写文章,声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战后世界之重建。解放后,每逢当年在西南联大的同事和同学说起联大时,他往往会津津乐道地讲一番那时候联大的精神。听到父亲的讲述,常常也会勾引起我对昆明和他在西南联大时的许多回忆。

  1937年9月—1938年9月,由于父亲与胡适、张忠绂受国民政府委派,远赴美国和西欧宣传抗日战争,母亲只好在学校和友人的帮助下,于1938年只身拖着年幼的我和弟弟,从北京辗转经汉口、广州、香港、海防、河内抵达昆明。此时,北大、清华和南开已由北方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大。是年底,父亲也回国来到昆明,执教于西南联大。

  早在西南联大初创之际,父亲就十分重视联大的存在和价值。他不仅身体力行投入学校的教学和建设,而且还努力动员亲属到联大就读。我的姑姑——他唯一的亲妹妹钱允仪,原来在燕京大学念书,他坚决地要姑姑转学到联大,后来姑姑果然就读于联大师范学院教育系;我的小叔——他的堂弟钱端蒙,也在他动员下,从沦陷区上海出来,于1941年投考了联大经济系;我的姨妈——母亲的堂妹陈逸华中学毕业后,父亲也鼓励和支持她从福州报考了联大;此外,还有我的舅舅——母亲的小弟弟——当时正在上海读书,父亲、母亲也写信邀他到昆明看一看,并正言相告,热血青年不要留在沪上做(日寇)顺民。为什么父亲如此偏爱西南联大?我想其理由也许就是冯友兰先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所表达的“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楷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

  父亲的专长是研究“比较宪法”、“近代各国政治制度”、“中国的政府”等。在联大时期,他除了讲授以上诸门课程外,间或也讲授《国际公法》、《战后世界之改造》等课程或专题。此外,他在系里还领导过一个行政研究室,这一研究室是他从南京中央大学和北京大学延续下来的。战前,他在中央大学教书时,曾经组织研究室同仁合作写成《民国政制史》两卷。研究室的任务主要是组织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学习、研究某些专门课题。父亲在联大时,或许也是借重研究室的力量,才促使他完成了一部重要著作——《战后世界之改造》。这本书从论述战争的起源、性质和近代战争造成的严重后果出发,着重研究了战后的经济损失和债务处理、国际组织的建设、国际法制的伸张、国际劳工组织与劳工立法、富国如何援助穷国、移民问题的公正处理、国际道德标准的建立等诸多方面,勾画了一幅二次世界大战后改造世界之蓝图。这本书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父亲比较务实的一种近代世界大同的观点。1938年—1942年,父亲还与联大政治学系王戆愚先生共同主编过刊物《今日评论》,发表了不少有关抗日和主张各国联合抗击法西斯独裁者的文章。

  在西南联大后期,父亲积极参加了当时的反内战、争民主运动。众所周知的“一二.一”运动的起因,就是因为云南省代主席李宗黄出动军警、特务开枪威吓四校学生自治会于11月25日在联大草坪举行时事晚会,事后《中央日报》还反诬“白泥坡发生匪警……”因此同学们义愤填膺地纷纷走上街头辟谣,而当局又出动军警、特务殴打学生……最后终于酿成了“一二·一”惨案。据父亲说,那天晚会学生邀请了四位教授讲演,草坪上及周围都是满满的人,他是第一个演讲者,主要讲反对打内战,呼吁当局尽速成立联合政府等内容。刚开讲不久,会场上电灯突然熄灭,接着就听到学校围墙外机关枪声响起,并有飞弹从头上掠过,这时他反而镇定自若,大声地继续往下讲……紧接着后面的三位教授也是毫无畏惧地慷慨陈辞,直到晚会结束。过了几天,便发生了“一二·一”惨案,父亲更是积极支持“教授会”的罢课决议,支持学生罢课的正义行动。我还记得,有一位与父、母亲熟识的学生,在“一二·一”当天,头部被反动分子打伤后跑到我家来,母亲立刻为他包扎止血,让他好好休息。除“一二·一”运动外,父亲那时更多的活动,大致与张奚若、闻一多、吴晗、费孝通、楚图南等教授一样,时常出席各式的演讲会和时事座谈会,发表反对内战、反对一党专政、要求实施宪政、敦促成立联合政府的言论。

  (选自《西南联大北京校友会简讯》)

 

相关新闻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132018.12

    母亲郑逊轶事

    我的母亲郑逊1911年出生于上海。她自幼在家随老先生读古书,大约14-15岁时才上了中西女塾,没毕业就搬家了。她懂英文,参加过接待外宾的工作,会英文打....

  • 082022.11

    刘跃进:记忆中的水木清华

    从姜老的书房出来,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的余晖映红了西边的天空。时惟早春,寒意未尽,而我内心却温暖如春。西溪旧地,道古桥边,谈话间,一个甲子的风云,好像在指缝间倏忽滑去,留下来的是对水木清华不舍的记忆。

  • 122014.06
  • 282016.10

    为人师 为人父——纪念程应鏐百年诞辰

    今年是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教育家程应鏐先生(1916—1994)百年诞辰。程先生青年时代相继在燕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大学习;参加过“一二•....

  • 022021.11

    田力:激情点亮人生 奋斗回报母校

    田力: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反应堆专业,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长期以来植根于电力企业一线的管理实践,从事企业文化、战略管理、流程管理、信息化管理、资产管理、绩效管理、技术创新与产业规划等领域的研究、培训与咨询服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管理理论、理念、概念、模型和方法。

  • 192016.03

    做人的学问 ――清华大学[1998级] 徐博 访谈纪实

    学长刚来到清华时首先感觉到的是学习上的压力,“尽管高考英语分挺高,但是毕竟英语听说方面能力还是不太好”,所以前两年基本上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学英语上。大三....

  • 222015.05
  • 042022.01

    钱锺书谈落泪之学问

    哭泣,人生中,不多见也不少见。可要说其中多少含义,想来一般人不会过于深究的。钱锺书先生博览群籍,《管锥编》中,有关“泪”的种种情状,一一呈现,读来让人很是惊奇。

  • 012022.03

    钱逊先生的两次学问转向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许多事,但并非所有的事都对我们产生同样大的影响。有些事情,其性质严重到挑战自己多年形成的人生观,被迫反思几十年来的事业,怀疑久已选定的道路。这时我们骑虎难下。有的人缺乏勇气,不敢面对,不愿挑战自我。有的人敢于面对,自觉挑战自我,终于开出了新天地,绽放出新光彩。在意想不到的遭遇面前,能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人不多,几次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人更少,钱逊先生可能属于两次改变人生方向、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