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爸爸与诗文

2018-11-28 |

爸爸自幼酷爱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歌赋。他是一个心灵敏锐,十分重感情的人。但又喜爱科学,倾心物中之理。因此他能深刻领悟诗中之情,诗中之画,和诗中哲理。诗文又最能抒发他的欣慰,忧伤,喜爱,眷恋,怀古之幽思,忧国忧民之情。诗歌构成了他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早爸爸就教我读诗了。开始是断断续续,后来因为我无学可上,就系统地教唐诗三百首。那时我六岁。我对诗的领悟,不仅来自爸爸的讲解,更来自他声情并茂的诵读,使我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感情的共鸣。

我很体会什么是“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在外婆家的山乡,此情此境,我见过很多。有一次甚至奇怪,怎么月亮会跟着我呢。我走她走,我跑她也跑!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我好像看见李白在花间月下,举着酒杯,且歌且舞。

我为韦应物诗中的杨氏女悲伤。

我也为杜甫梦李白的三首诗感动。

杜甫想念李白说:“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杜甫和李白的友情是多么深厚呢。

他痛惜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他对李白的遭遇是何等不平呢。

我小小年纪,读了不少杜甫的诗,就能感受他那颗仁爱的心。日后,听人扬李批杜,说他们在政治上有本质的不同,觉得那纯属一派胡言,荒谬之极……

我七岁那年,日本飞机开始对昆明狂轰乱炸。有一度我们天天逃警报,要走很长的路,躲到山里。最后,父母决定搬到乡下去了,一住就是三年。在那里我上了小学,从三年级读起。爸爸倒要进城教课,一星期只能回来两次。于是,爸爸不再继续系统教唐诗三百首了。八岁后,爸爸手中多了一部昭明文选。他又让我对汉魏晋优美的赋和散文开了眼。他讲了江文通的“别赋”,李密“陈情表”,李陵“答苏武书”……他还不时地吟咏一些诗文:

“知音者少。叹乾坤许大,者生何处?”

“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

不知什么时候起,爸爸把我当作他的小听众了。在昆明的最后一年,他常常充满激情地读几首南宋的词。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你看,这个‘碾’字用得多好啊!”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在爸爸诵读的时候,感慨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虽然他没有讲解,也没有一本书让我看到这些词的全文,我不能全部背诵,也不清楚作者(只记得爸爸说过一位王夫人)。但有些部分,只要他说上句,我就可以应声说出下句。爸爸很高兴。

直到最近,我去搜寻这三篇宋词,才知道“宫车晓碾关山月”的作者是王夫人(王清惠)。她是宋度宗宫中昭仪,在被掳途中的驿馆墙上写下这首“满江红”。“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原来是文天祥之作,是他以王夫人口气写的另一首“满江红”,与之相和,所有押韵之字完全相同。“夜夜岳阳楼”的作者是徐夫人(徐君宝妻)。她从岳阳被掳到杭州,在敌将威逼之下,在墙上写下这首词后,投水自尽。这几首南宋末年的词,充满亡国之痛,离散之恨,有血有泪,如泣如诉。现在我才理解,爸爸当初为什么反复诵读这些宋词。那时,国难当头,日本侵占了中国半壁江山,烽烟遍地,生灵涂炭。西南联大也是由迁到昆明的清华、北大、南开暂时联合而成的。爸爸对这“国破山河在”的现状,必是满腔悲愤。

每逢看到熟悉的诗词时,心里响起的不是普通话,而是爸爸的浙江吴兴话。爸爸教我唐诗宋词和古文时,用的都是浙江话。我觉得用江浙话读诗词,有特别的音韵感,尤其是用入声押韵的诗词,每句最后的一个字是短促的入声,迸然而出,嘎然而止。无论是喜怒哀乐,都格外传情。爸爸自己吟诗时,还有调子,像是唱一首节拍自由的歌,尤其适合于七言绝句。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时他率代表团去日本开会。一次日本主席请每国代表团团长唱歌。爸爸就用他的调子唱了张继的“枫桥夜泊”:

这首诗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日本人当然很懂他唱甚么。但苏联人不懂,他们说:“啊,你唱歌唱得很好哇!”

我现在追想,爸爸唱这首诗,可能还有另一层意思。他曾说,日本人占领苏州之后,掠去了寒山寺的钟,并在东京电台上播放这著名的钟声,以炫耀他们的“胜利”。爸爸1947年从美国回来途中在日本作短期逗留。他去过京都。他说,那里的建筑风格完全仿照唐代都城长安。爸爸对日本的心情真是错综复杂。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文革刚结束时上演的日本电影 “追捕”。电影的最后场景是在昭仓议员家里。虽然当时情节极为紧张,我却突然被一个细节吸引住了:这家有一整面墙上写着一首长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龙飞凤舞的草书,碗口大的字。我心里为之一震。看完电影,这画面在心中萦绕,挥之不去。哦,我的祖国,你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在本土上被烧成灰烬,被撕成碎片,却留在异国的墙上。文革中长大的一代人,那时有几个还知道“春江花月夜”呢?

这首诗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样恢宏壮丽的画面开始,从春江上的皎皎明月,春江环绕的芳甸,写到月下如霰的花林。然后诗人似乎超越了时空,体会到了宇宙之情,思想世界的起源。他向苍天问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爸爸极爱“春江花月夜”,不知多少次我们看见他在条幅上书写这首诗,送给朋友。但是在文革中,爸爸的字大多被毁,幸存下来的很少。在文革后,我惊异地发现,楼下李善邦伯伯家里,一进门就挂着爸爸写的“春江花月夜”。这是是他生前所写的类似条幅中我觉得最好的一张。笔触流畅而潇洒,优美而有奔腾之感。李伯伯是怎样把它收藏起来的呢?文革中他自己也遭难,抄家是不可避免的。那时他怎有这胆量,留下爸爸的字呢?我看到这条幅时,李伯伯已不在人世。这问题可能没有答案了,但我感谢上苍,也感谢李伯伯,爸爸这幅字还留在人间。

本文作者赵燕曾为赵九章先生的女儿。


相关新闻

  • 102017.03

    学号N.2214的西南联大女生

    杨苡,原名杨静如,生于1919年。1938—1940年就读西南联大外文系,之后又在中央大学借读两年。一部《呼啸山庄》名满翻译界。

  • 242013.07
  • 172018.09

    一个文人家庭的源流

    “我体会,‘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让他们潜移默化。....

  • 282016.10

    为人师 为人父——纪念程应鏐百年诞辰

    今年是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教育家程应鏐先生(1916—1994)百年诞辰。程先生青年时代相继在燕京大学、武汉大学、西南联大学习;参加过“一二•....

  • 172018.09

    钱锺书 杨绛 钱瑗 最好的爱情 最深的亲情

    如果有个地方能承载他们仨的感情,那必然是清华大学,爱情从这里开始,亲情在这里相依。如果有个词语能诉说他们仨的人生,那必然是“读书”,生命中的一切都与之....

  • 222017.08

    古丽蓉:感恩清华文学

    1982 年和 1983 年,我担任文学社社长时,正是校园歌曲沸腾、校园新诗潮涌的年代。高年级学生们仍在书写一些复杂的感情、历史的回味,我们这拨后来者....

  • 212013.03
  • 222024.02

    “必国家有光荣而后个人乃有光荣也”——闻一多先生昆明治印

    1946年2月22日,闻一多从西南联大致信三哥闻家騄,叙述了他与弟弟闻家驷在联大因忙于教学和生计,竟两次未能复闻家騄来信的尴尬情形。还详述了在联大的这闻氏兄弟俩在人口兴旺的情况下,妻小乃至家佣贫病交加的艰窘处境。尤其谈到自己的经济状况,闻一多说:“至于弟之经济状况,更不堪问。两年前时在断炊之威胁中度日,乃开始在中学兼课,犹复不敷,经友人怂恿,乃挂牌刻图章以资弥补。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赖此...

  • 112018.07

    穆旦百年 用诗歌照亮世界

    一个没有年岁的人站入青春的影子: 重新发现自己,在毁灭的火焰之中。

  • 13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