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联络

父亲王溶往事

2023-01-29 | 王琪 |

父亲抗日战争爆发前是北京大学的学生,1937·事变后,几经辗转来到云南昆明,后又继续在南迁来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联合办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学习。

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随着美国援华空军和中缅印战区远征军对军中译员需求量增大,西南联大考虑选调外语系三、四年级学生应征入伍充任译员。当时父亲和很多同学一起,满腔热血报了名,决心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救亡最前线。

父亲他们几百“学生兵”经短期培训后,分乘军机从昆明延驼峰航线到印度,然后分派到中国驻印军各部队或单位,很快就投入到紧张艰苦的战斗生活中。

父亲是被派到随军医院做翻译。缅甸、印度通用英语,远征军医院有很多英美医生,而伤员是中国官兵,需要翻译人员。

1943年,中国驻印军进入缅北发起反攻,与日寇展开殊死较量。战斗异常惨烈,中国远征军全体将士包括后勤医护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多少将士壮烈殉国,太多战友长眠异国他乡。双方鏖战至19453月底,中国军队终于全歼最后负隅顽抗的日军,取得了缅北滇西抗战的彻底胜利。

1945年抗战胜利后,父亲返回了西南联大并顺利毕业,毕业后父亲先在昆明南菁中学任教,后又应聘昆明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

下面是原西南联大旧址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的几张照片,正面碑文由时任西南联大文学院院长冯友兰撰文,著名教授闻一多篆额,中国文学系主任罗庸书丹;背面碑文有西南联大抗战从军学生的名单,一共834名,父亲的名字王溶排在第11行右起第10位。

西南联大旧照片

西南联大纪念碑全貌

正面碑文,标题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正面碑文局部

背面碑文,标题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名单共834人,父亲的名字王溶在第11行右起第10

背面碑文局部

西南联大纪念碑在现在的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校园里都分别复制了一座。

父亲1999年去世。父亲去世后我们姐弟把父亲的骨灰撒在昆明西山的松林里。没有修建坟墓,当然也没有墓碑,但父亲在西南联大纪念碑上留下姓名使我们倍感欣慰。西南联大千余名学生从军报国的壮举在中华儿女抗击外国侵略的历史上留下了彪炳千古的光辉篇章。千秋耻,终已雪,中兴业,继往烈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华儿女不畏牺牲,英勇抗击外国侵略的光荣传统将与世长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