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81级

事业使人生如此美丽 ——清华大学[1981级] 刘宝生 访谈纪实

2016-03-17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一辑 |

【编者按】从军报国的志向造就了他美丽的人生,将军的光环掩盖不住他的质朴与真诚。没有太多物质上的成功,他依然生活得充实、幸福;取得了无数荣誉与成就之后,他依然保持着踏实、谦逊。刘宝生,向我们讲述把青春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伟大与光荣——


事业使人生如此美丽

——清华大学[1981级] 刘宝生 访谈纪实

自动化系  范皎


【刘宝生简介】

刘宝生,男,1981年至1986年在我校自动化系学习,获学士学位。毕业之后直接来到空三所,在科研第一线成长为空军领航专业最年轻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他承担过多项重大科研课题,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获“空军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3年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军十大学习成长标兵”,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现任空军装备研究院通信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少将军衔。


   得知访谈的校友是一位共和国的将军,着实让人心生敬畏。而在主楼前迎接学长时,学长一身便装,和蔼的笑容,质朴的语言,让我们倍感亲切与荣幸,也顿时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在清华主楼511,刘学长向我们讲述他从清华开始的那些不凡经历。


  • “自强”与“厚德”


   刘宝生出生在北京延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当一名叱咤蓝天的飞行员是他从小就有的梦想,但是他在中学的时候因为视力不合格未能当上飞行员。1981年,年仅17岁的刘宝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成为延庆县永宁镇第一位考入清华园的学生。

   清华园的时光,快乐而短暂。毕业分配时,刘宝生面临三个可供选择的单位:北京机床厂、清华大学核能物理研究所、还有空军第三研究所。想起与自己擦肩而过的翱翔蓝天的儿时梦想,他毅然选择了空三所。一干就是几十年。

   到了空三所,这只是刘宝生在科研路上的第一步,那之后的几十年,他笑称自己“在挫折中逐步成熟”。有一次,刘宝生在山西某实验基地负责一个科研项目,实验用的一块电路板出现了故障。为了争取时间,他决定连夜赶回北京,用单位的仪器将电路板修好。由于时间太紧张,刘宝生只能买到站票,他就这样在火车上站了一整天,一直站到第二天下午。到达单位后,他马上开始修理调试仪器,终于在第三天凌晨3点将电路板修好,又马上赶回到实验基地,中间几乎没有休息。九十年代初,在刘学长负责的另一个科研项目中,出现了一些技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那段时间,学长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凭着一股干劲,一种不怕吃苦的精神,他终于在经过了无数次试验后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不怕吃苦,精益求精,是刘宝生学长做人做事的一贯作风,也是清华给他留下的最宝贵财富。谈到清华,刘宝生学长说给他影响最大的就是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他深情地说:“自强不息,就是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努力,做事踏实,弃浮躁,不投机取巧,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工作做好,才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有所创新,有所收获;厚德载物,就是做人要厚道,待人要真诚,要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不急功近利,不去跟别人争抢名次、荣誉之类的这些外在虚无的东西,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最终一定会得到应得的回报。”

   听到这里我们不禁感慨:学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荣誉,在事业上获得如此多的成功,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工作无比挚爱,因为他能勇敢的承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因为他具有不怕吃苦的工作作风,因为他具有厚德待人的高尚品质。


  • 为提高部队战斗力而工作


   谈到事业选择,学长说,现在的大学生择业可能会面临很多压力,受到来自同学、父母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但是清华人不能随波逐流,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想到国家的利益,不要去过分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学长对大家说,他认为没有最好最适合的工作,只要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自己从事的行业中努力、踏实、认真地干下去,就可以取得成功。

   说到工作,刘宝生学长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他刚到部队的时候,他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对很多科研工作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但是由于经费等原因,主管部门并不是很认同他的观点。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刘宝生学长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与相关部门反复沟通,争取支持。在他的努力下,项目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宝生学长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想起来,真的很感激当时的项目负责人给了自己一个宝贵的机会,虽然最终事实证明我的思路是正确的,现在想来自己当时的工作方法显然不够稳妥。在一个公司或者单位,哪怕学位再高,能力再强,如果你没有机会做事,就没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工作需要综合考虑的是先进性、创新性、应用的效果等多方面的因素。

   学长说,在科研工作中他坚持的原则就是从规划上一定要是对提高部队战斗力有作用的,从选题上是对部队有用的,从背景上是部队急需的。他认为在科研实验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很多瓶颈和难题,但只要想办法解决了这些难题,就会有很多创新。一旦成果出来之后能够在部队里大面积推广,有实用性,做到了这些方面才是成功而有价值的科研工作。

   随着科研的深入,刘宝生学长逐渐感到了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2000年,他再次进入清华大学,开始了他的硕博连读生活。他感慨地说:“知识的落伍意味着科技的滞后,而国防的落伍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回到学校进修,是刘宝生学长不断拼搏的人生哲学的体现。他说:“干一件事可以说成功了,但人的一生是没有成功的终点的!提高部队战斗力是我们有国防情结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丝不苟、刻苦攻关是必备的职业精神,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是我们工作和科研的源头活水。”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他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从一个普通技术员一直干到了专业技术少将。


  • 很充实很幸福


   刘宝生踏实的科研工作作风,使得荣誉和奖励接踵而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空军科技工作贡献奖;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空军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第四届“全军十大学习成才标兵”、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2003年,刘宝生还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面对这些足以令人头脑发热的奖状奖杯,刘宝生学长却保持着惊人的冷静。他说:“我觉得自己的确也没比别人多做什么,荣誉、金钱并非只归我所有。”他也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成功的人,“人总是持续不断发展的,前方总有坡要爬,成功是没有的终点的。”刘宝生学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年同班30多名同学半数以上选择了毕业出国深造,刘宝生却选择了从军,为国防事业默默奉献了几十年。他的科研成果在部队推广后,创造了十分显著的军事和经济效益。

   刘宝生学长认为,金钱并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惟一标准。“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充实、很幸福,这种幸福来自事业,来自工作。”为了解释这句话,他打了个比方:“一株生长在大地上的小草,总比生活在流沙上的大树活得踏实。作为一名军事科技人员,也许我不能腰缠万贯,但是我活得很充实。”

   作为学长,刘宝生希望同学们首先要努力学习,制定好科学的学习计划,同时也要适当放松,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学长说,他也曾有一段时间心情比较郁闷,没有积极性,甚至在年终总结的时候遭到了批评。但是他还是很快地在思想上完成了蜕变,因为他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上进心,刘宝生学长又重回母校充电完成了博士学业。

   最后,刘宝生学长为母校百年校庆写了寄语:“衷心祝愿母校今后取得更大成绩,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同学感悟】

   通过与刘宝生学长交流,我们感觉到了一种深深的责任感。作为一名即将步入军队的国防生,我们需要向学长的有很多很多——他的正直厚道、真诚待人的品格,自强不息、踏踏实实的进取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在校大学生来说,现在要做的是抓的每分每秒,在很好地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内外的其他科研以及文艺体育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部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地方,只有把握好时间,自己在有限的本科时间里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后在工作中才能够抓住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才华。    

——薛继国

   质朴,踏实,实事求是——这一切从学长的一言一行中渗透出来。他发言、回答问题,谦逊认真得仿佛还是个学生;他谈的经验事例,鲜有自吹自擂,反而都是些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丝毫不掩饰他的困惑和错误。我们并没有听到一位“大人物”的发迹史,而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解放军技术军官的成长历程。这份历程,艰辛而宝贵。我想,大概正是这种踏实诚恳的做人态度,使得刘宝生学长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经过军队这个大熔炉的锻炼,凭借才能和努力一路成长为共和国为之骄傲的将军。这种人格心态,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思考的。

——刘一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