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 1985级

点燃技术创新的熊熊炉火 ——清华大学[1985级] 胡金豹 访谈纪实

2016-03-23 | 来源 《世纪清华人 从清华起航 千名校友访谈录》第二辑 |
编者按】 毕业后毅然投身铸造生产第一线,二十年来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奉献。从生产者到管理者,他完成了完美的蜕变。始终不变的,是清华人踏实肯干、勤奋创新、行胜于言的工作作风。


点燃技术创新的熊熊炉火

——清华大学[1985级] 胡金豹 访谈纪实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高雅 赵蒙 陈凯


【胡金豹简介】

胡金豹,男,1985年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铸造专业,1990年进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铸造厂灰熔车间,2001年2月任一汽铸造厂厂长助理,2001年6月派往美国圣里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现任一汽特铸厂厂长。曾被评为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获吉林省“五四”青年奖章,团中央“五四”青年奖章。


   说起铸造厂,恐怕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呛人的烟尘、令人窒息的高温、灼热的铁水和笨重的铸件。对于这样的艰苦的工作环境,许多人都选择避而远之。但是,在一汽特铸厂里,一名被人们称为“豹哥”的清华机械系汉子,却用其智慧与汗水,在这红火行业里创下了自己的一番红火事业。这位铮铮铁汉的“豹哥”,就是我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1985级校友胡金豹学长。今天,我们有幸见到了胡金豹学长,听学长把“豹哥”背后的故事为我们一一道来。


两个偶然,一颗明星


   1966年,胡金豹生于黑龙江小兴安岭一个普通的林区家庭。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他有些偶然甚至略带盲目的选择了机械工程系的铸造专业。铸造专业的“苦、脏、热、累、险”让很多同学望而生畏,也使铸造专业成为了全校极少数没有女生的专业。然而胡金豹并没有被困难打垮,在出色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他还进入学校铸工车间工作,同样表现出色。

   如果就这样毕业,胡金豹可能会在学校、研究所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过上一种平静安逸的生活。然而,又是一个偶然的机遇,彻底改变了胡金豹的人生。

   1988年暑假,机缘巧合让胡金豹学长获得了一个进入工厂协助实验的机会,抱着锻炼自身同时也赚点外快的想法,当时三年级的胡金豹欣然前往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简单的暑假实践,却对胡金豹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他在毕业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而又崇敬的选择——重返一汽做一名铸造工人。从此,实验室里少了一个勤奋好学的研究生,熔炉旁边,一颗铸造新星冉冉升起。


“我就像一滴水,融入一汽这个铸造的海洋”


   从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到车间的铸造工人,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刚刚走出校门的胡金豹学长有些吃不消。但汽车城磅礴的气势给了学长战胜一切的动力,大批量流水铸造的生产线,更让已经是清华大学机械厂见习技术员的学长大开眼界。在工人之间浓浓情意的呵护下,胡金豹在困难中不断锤炼,在痛苦中一次次蜕变,他的臂膀愈发有力,他的胸怀愈发宽广。此时他的眼中,不再只是黑砂、铁水和炉火,而是从铁犁铧到发动机,是铸造技术,是机械工业的明天,更是人类文明的未来!在他的心中,一个改变整个铸造工业的宏伟计划正在酝酿。


“清华人,就是要比别人做的多一分!”


   工作不久,胡金豹学长发现,虽然国内的铸造理论水平并不落后,但是实践技术却大大的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凭借敏锐的洞察力,胡金豹学长很快意识到,科研成果的转化是制约铸造工艺发展的瓶颈。作为清华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毅然决然的放弃了重返清华和出国留学的机会,全心全意的投入到了把铸造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工作上。胡金豹曾经说:“作为清华人,如果别人把工作做到9分,我就要做到10分,如果别人做到10分,我就要做到10.1分。”二十年来,学长先后完成技术改进和技术创新二百多项,其中十三项彻底打破铸造业沿用四十年的传统工艺,创造直接经济利益超过千万。2000年,胡金豹学长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同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铸造行业的第一大国。面对荣誉,胡金豹学长总是谦虚的说:“是一汽这个大舞台给了我施展才华的空间,一汽就是我事业的所在。”正是这种具有清华特色的低调和拼搏,让学长赢得了全厂上下一致的好评,并在2004年被任命为特铸厂厂长。


铸造人的铁军精神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绩的取得凝结了胡金豹学长和特铸厂全体员工太多太多的智慧和汗水。今天,即使身为厂长,他仍然坚持每天早上六点就上班,处理公务之后就奔赴生产一线与工人一同钻研铸造技术。他曾经连续32小时不眠不休核对铁水成分,仍然不能满足标准;曾经在发动机缸盖铸造工艺的实验中遭遇三轮失败,一度工厂几乎停产;曾经在外国的高标准的限制下,痛苦面对超过80%的次品率和堆成山的不合格产品。当然,这些困难没有、也绝不可能打垮坚强团结的铸造人。“爱铸造,能吃苦”的铸造铁军精神不停敲打着他,“改变铸造”的梦想时刻鞭策着他。胡金豹学长不断的吸收世界铸造业的先进技术,像一颗钉子一样,深入科技创新的最深处,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从生产者到管理者的蜕变


   2001年,一汽铸造厂决定派遣胡金豹学长赴美国圣里奥大学攻读MBA,留学归来不久,就被任命为一汽特铸厂厂长,他的身份从一位一线的生产者向管理者转变。而胡金豹作为厂长的第一个举措竟然是“翻垃圾桶”——回收废料。这个明智的举措不但节省了大量钢铁,也收集了很多稀有金属,为工厂节约开支数十万。而后的几年里,他没有做穿衬衫打领带的白领厂长,仍然是工作服安全帽,与工人一同进车间,随时解决各种问题。不到一年,特铸厂奇迹般的扭亏为盈,也就是在这一件一件的小事上,胡金豹树立了自己的威信,工人们都亲切的叫他“豹哥”,夸他是工人信得过的好大学生。

   事实上,这一成功的转变背后,胡金豹学长也是做足了功课。在美国留学期间,他认真研究了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并结合十年的作为工人的经历,为工厂的未来拟定了详细的管理计划。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的放宽眼界,扩大胸怀,把一汽铸造厂的品牌推向世界最前沿的梦想也在生根发芽。


二十年不忘情谊,愿母校步入一流


   时至今日,胡金豹学长对清华的五年学习生活仍然是记忆犹新,和老师同学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一起畅谈理想,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当卫生员为同学取药,班级没有女生的尴尬等等,如今仍然是津津乐道,不过给胡金豹学长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每天下午四点半的全校体育锻炼。在母校“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的号召下,他在一汽加入了羽毛球队,至今仍然坚持锻炼身体。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一位老校友对母校深深的眷恋和感恩之情。

   “选择清华,是我们一生的骄傲,同样,我们也要用自己的一生让母校为我们自豪。”身为厂长的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下雄心壮志,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一汽特铸厂的产品打造成为世界第一品牌。母校的百年校庆在即,胡金豹学长显得有些激动,多次表示一定要在百年校庆之时返回母校献礼。同时,他也深情的祝愿母校越办越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行健不息。

   学长对我们给予厚望,同时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提出三点建议。

   首先,要重视人文精神。未来的工作不再只是与固定的材料打交道,而是与不断变化的人和事打交道,所以与人交流、与社会交流的能力和技巧就显得至关重要。

   其次,要重视交叉学科。每个学科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与统一,学科边缘、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地带往往存在着人们知识的盲区,也是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对交叉学科、交叉课题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和工作当中获得很大的收获。

   第三,要把专业学精。学习要注重深层内涵,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各个学科最本质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学精自己的专业,自然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另外,在交谈中,胡金豹学长多次强调,未来的工作与在校学习是完全不同的,考试成绩优异并不等于能够高水平的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巧妙的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提高,才能做出漂亮的工作,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还特别向我们推荐了《钱学森学术思想》这本书,并鼓励我们向钱老学习,做真正的大师,为祖国争光,为清华添彩。


【同学感悟】

  毕业后毅然投身铸造生产第一线,二十年来踏踏实实工作,兢兢业业奉献。从工人到厂长,他一步一个脚印,铸造铁军的精神激励着他,改变铸造的梦想激励着他,清华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推动着他勇往直前。二百余项技术突破是他打拼的成绩,工厂的巨额利润是他奉献的回报,我们的尊敬和钦佩更是他应得的。

——高雅

   人生中缺的不是机会,有时候也不是发现机会的眼睛,而是抓住机会的勇气。就像是火热的铸造车间,就像是贫瘠的工作基层,有勇气走进去的人,方能把握成就大事业的根本。有时候,我们不是认不清正确的方向,是懒惰,是享乐让我们迷茫,让我们停滞在成功的大门前。与胡金豹学长交流后,每次回想从前,都越发觉得惭愧,每每想到将来,都会鼓起些的勇气,这或许是这次访谈对我的最大帮助吧!

——张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