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李昌:清华才子的革命生涯

2011-07-08 |

久闻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五师分会秘书长李炎也是红色后代,其父亲李昌曾经参加武汉会战,并浴血奋战在大别山区,担任过鄂豫边区教育组组长等职,为大革命时期的老区教育工作挥洒心血。628日李炎向本报记者讲叙父亲从清华才子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最终成长为坚定的共产党人的光荣往事。在儿子眼里,父亲一生百折不挠地追求真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

当面请蒋介石抗日的中学生

记者:听说您父亲中学时代就曾经当面请蒋介石抗日?

李炎:父亲出生于湘西一个大地主家庭,我爷爷是一位开明乡绅,父亲自小受新思潮的影响,14岁就到杭州读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17岁的父亲正在上海同济中学读书,就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曾三次组织同学们赴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日。蒋介石被迫出面接见请愿的学生,强调抗日是政府和军队的事,学生不应该插手。父亲跟他离得很近,感觉蒋介石说话很不诚恳。此后发生军警打死学生的事情,促使父亲觉悟:国民党不能救中国于危难之中。

父亲是1932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的。1935年他考进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底“一二九”学生请愿游行爆发,父亲是积极的参与者。1936年他被选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全国总队长,是清华著名的“铁鹰大队长”。他鼓励北平的学生们利用暑假期间到自己的家乡去发展民先队队员,很快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三十多个民先队,连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的爱国青年都纷纷加盟。

当年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领袖或骨干分子,在战乱中幸免于难者,新中国成立后大都成为高级干部,如姚依林、黄华、黄敬(俞启威)、杜润生、李昌等人。他们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能从事理论研究,被历史学家特指为“一二九知识分子群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投身“武汉会战”受国民党政府通缉

记者:您父亲曾经在武汉开展爱国救亡运动?

李炎: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人侵占北平,民先队奉命撤退,从平津到太原,到临汾,到武汉……父亲和于光远等民先队骨干分子,接待并输送平津来的青年学生上前线参军、到敌后开辟根据地……民先队队员们陆续补充到全国各地的抗日救亡部队里去。尤其是在武汉,沦陷之前是全国抗日战争重点城市,武汉各界救亡运动轰轰烈烈。

19385月,24岁的父亲刚刚当选为中共中央青年委员会委员,由林伯渠安排去武汉,任长江局青委委员。6月“武汉会战”开始,异常惨烈,父亲组织爱国青年积极投身战争,重点在武汉周边地区,以打游击的形式抗击日军。8月,国民党政府下令解散民先队等三个爱国社团,通缉李昌。父亲遂与周恩来一起去延安,从这时起到1941年秋,任中共中央青委组织部长约3年。

194411月,父亲随王震领导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南下中原,任豫鄂边区礼山县委书记,区党委秘书长兼战地服务团团长,枣阳中心县委书记,中原民主建国大学教育长等职。

培养高等教育界“八百壮士”

记者:李老曾经培养了教育界的“八百壮士”?

李炎:“八百壮士”,原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战中,死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第88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的官兵。这里则指上世纪50年代李昌主持哈工大时期培养的800多人的教师队伍。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第一书记是胡耀邦。1953年,父亲被周恩来点名去哈尔滨工业大学当校长。当时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的高等教育体系,文科首推人民大学,理科就是哈工大。父亲在哈工大耕耘了11年,培养的800多人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界著名的“八百壮士”。

其时哈工大在苏联引进了航空航天等国防尖端科技,“两弹一星”的很多科研人员都毕业于哈工大,李长春、王兆国、李继耐等人都是那时期哈工大的学生。

李昌陪同邓小平参观哈工大

及至1964年,父亲回北京,出任对外文委党组书记一职,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首任校长。未两年,“文革”爆发,父亲被诬“反革命分子”、“阶级异己分子”等罪名,立案受审,饱受灵与肉的折磨。

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概念

1977年,父亲被平反,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协同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主持中科院。作为中科院实际负责人,父亲最早对现行科技制度进行反思,提出党政分开,支持科学家担任院、所领导职务。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全党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父亲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这是物质文明的建设,同时还必须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他向当时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宣部部长的胡耀邦提出了这个主张,立即获得赞同,两人就此事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概念,随即写进了叶剑英代表中央在国庆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稿中。198012月,父亲再次致信邓小平,建议中央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823月,年已68岁的父亲向中央提交了退居二线的报告。陈云、胡耀邦(时为中共中央主席)考虑到纪检工作的需要,请父亲出任中纪委书记。 

父亲一生都在为民族前途命运而积极思想。从青年学生时期积极投身“一二九”学生爱国抗日运动,到上世纪80年代成为一位对国家改革抱以极大热诚的身体力行者、推动者。在他90多岁时,他仍然每天都要去院子里的办公室上班,所谓上班,就是看书、读报、写文章。他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在他去年与世长辞之前,他仍在不停思考,寻找济世之良方。

(柯立 何光耀 宋健)

【链接】

李昌(191412月—201093日),土家族人,1982年出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8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李昌17岁就在上海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1935年“一二九”学生爱国抗日运动的骨干分子,1938年作为中共长江局青年委员会委员主要在武汉地区工作,开展抗日游击战。新中国成立后,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和航天科技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979年最早向中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概念。

转自 长江日报 201173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