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张申府:最终的胜者

2011-06-07 |

张申府(18931986),作为哲学教授,曾于1931年夏~19365月在清华度过了5年“为学不忘政治”的生活。

张申府的哲思随笔《所思》首版于1931年,近由三联将《所思》合并后来的《续所思》仍名之《所思》出版。

1893年出生,算来所思之年也不过30来岁,却常出惊人之语。比如他说:“人若想得开,一定自杀,生活不过这么一回事,活着有什么特别的趣味呢?人若想得开,一定不自杀,既然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又何必多此一举?人若想不开,一定不自杀,所谓好死不如癞活着。人若想不开,一定自杀,所谓一是短见——想不开与想得开,自杀与不自杀,谁能合此二者,是谓通道……有死之心,不轻一死,而行不惜死之事,不死自此起。”以大无畏之心行不惜死之事,可谓随性加率性加任性的书生张申府之一生写照。

最重要的例子:张申府本可能成为中共党内最有威望、最有资历、最有贡献的人物,他的履历可谓如雷贯耳——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当年,张国焘由他介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他也是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然而,在1925年的中共“四大”上,他却因意气用事而退党,从此鲜见于党史中。他曾多次置身于20世纪时代漩涡的中心,却又多次急流勇退,一辈子隐身于时代风潮的幕后,成为退到远处的背景。

所思指导所为,他在现实中也常有惊人之举,书生意气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据说,他当年从黄埔军校开小差,是因为“广东天气太热了,实在受不了”;参与“一二·九”运动被清华解聘,他最遗憾的是“放弃在清华园优雅的屋子”;按其弟张岱年的说法,他1948年因“昧于解放战争的形式”,在《观察》周刊上发表《呼吁和平》一文。张申府却这样解释:“写这篇文章赚了3000元。教授们当时可都是断粮断饷的。这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一交稿就有稿费,我需要那笔钱。”这篇文章当时受到共产党人和民盟领导人的严厉批判,以至于他在学术界销声匿迹30年,也为他1957年被划右派、1966年“文革”受到冲击埋下伏笔。

数学与哲学是他的热爱——他早年北大数学系毕业,后在北大、清华教授西方哲学史,最主要的贡献是首次向国人介绍罗素——他的思想的筋骨脉络或许埋藏在他的《所思》里。他说:“有的人重视过去,有的人重视现在,有的人重视将来。我重视在现在未来之间;有的人重视陆,有的人重视海,有的人重视空。我重视海陆空之外;有的人重视天,有的人重视人。我重视天人之际。”

他的人生轨迹似乎是从热衷于改造外部世界,退而潜心于探究内部世界。他由参与变为独处,据说晚年只与梁漱溟来往;由热烈变为安稳,据说“文革”时因为看着挺本分而没人搭理。而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同样都是无限的。对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来说,尤为如此。

《所思》是一本小书,却经天纬地。比如他在《所思》中言:“不可表现是神秘。可表现是科学。可表现不可表现之间是艺术。清理其表现是哲学。”他说:“科学是学,哲学是学之学。”他又说:“科学是器,器无善恶。如以刀伤手,其责不在刀。”他还说:“艺术之佳,只是一个恰到火候。此外,不过偶有奇笔而已。理也贵圆通。但中与不中,却常在一击。”他捅破世人蒙昧的窗户纸,只求一个通透。他说自己“吃亏在于没有写出一部大书”,但这本小书也呈现了思想的繁盛。这也是为什么他迥异于煌煌巨作的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而同样享有学术盛名的原因所在。

其实他也并非淡泊而甘于学术。他甚至激烈。他曾说,“近年中国青年群趋于过激,走于极端。凡是大中至正、周到圆通的思想言论,全不能为其所容。我固然重视大中至正、周到圆通,但我却以为中国近年青年之极端过激,是一种很好的现象。”30年代,他在清华哲学系讲《逻辑学》,但上课很少讲逻辑,只骂蒋中正。有一次,他大怒着喊:“我是学哲学的,像苏格拉底一样,从来不怕死!”1948年,解放军在东北节节胜利,张申府却欢呼蒋中正的宪政,骂解放军“匪”,被《人民日报》痛斥为“叛徒”。与张申府有着28年情感的刘清扬宣布结束与他的婚姻,离婚启示登在《人民日报》上。他因为随性、率性、任性,不看风向,不审时度势,同时不得两个政党的欢心,只能在历史的夹缝中苟且余生。倒应了“书生从政,命运多舛”这句话。

他只讲美。他在《所思》中言:“美不在人,亦不在物,而在人与物凑拢成的关系。是故不但要美术,也要美育。美术之美在引成那种关系。美育足以助之。”

像所有那些不问政事、只做学问的长寿的学家一样,他活到93岁。谁规定了这个世界成功的内涵呢?一个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本身就是一桩传奇。或许卸载了创世纪的热忱和趣好,不再从这一座城市走到那一座城市,寻找财富和爱情,以求彰显感和实现感而归于安稳,才是真谛。或许那些长寿的老人,才是最终的胜者。(徐虹)

转自 中国青年报 201167

相关新闻

  • 182017.08

    张申府之女张燕妮:编《我相信中国》是对父亲的再认识

    8月16日,2017年上海书展正式拉开帷幕,不少新书与读者见面,其中,张申府先生的文集《我相信中国》颇为引人注目。张申府(1893-1986)是中国共....

  • 252010.11
  • 232009.06
  • 182013.06
  • 112020.08
  • 282022.09

    郝景芳:未知谜题闪闪发光,最终和自己的归宿相遇

    事物的本质都是先向四面八方去寻找一切的可能性,最终和自己的归宿相遇。你根本不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你知道,未知的谜题在那儿闪闪发光,吸引着你不断从各条路径想办法去破解。郝景芳在我看来,科学最重要的是探究本质、探究真相、探究真理。在这个过程中,它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非常严谨或非常精确。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在前沿领域探究最新未知谜题时,像一场冒险。你根本不知道哪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你知道,未知...

  • 282020.10

    申子杭:架起“互联网+脱贫”的桥梁

    “连着几天睡4、5个小时,白天整个人有点懵懵的,事刚说完后脚就忘了,早上出门又忘记刮胡子了,今天改到睡前进行,明天早上5点前起来出发,希望雨别下太大,山里路不好走。”2019年6月3日,申子杭在他的工作日志中这...

  • 052021.01

    晚年张奚若

    2001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告别会上,回忆起1947年在清华求学时的情形。他说,当年很喜欢听朱自清先生讲话,也很喜欢去张奚若先生家里,坐在地上,听张先生纵论天下,大骂国民党,自己的信仰就是在那时建立起来的。张奚若之子、后曾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的张文朴同一时间也在清华大学学习,不过读的是历史系,与电机系的朱镕基并不相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文朴先后在外交部美大司和中国...

  • 252010.08
  • 192018.11

    张为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张为申纪念文集》出版发布会举行

    11月11日,张为申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张为申纪念文集》出版发布会在苏州举行。活动由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苏州市科学技术史学会和药学会承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