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朱镕基的四次“破例题词”

2009-03-13 |

  朱镕基总理为官为民一直严于律己,他“不题词、不受礼、不吃请、不剪彩、不批条子”的事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鲜为人知的是,一向自戒不题词的朱总理却也曾有过四次破例的经历,而这四次破例,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伟大人格的又一面。

  题写“清正廉明”

  19898月,在日本友人的一再要求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为上海与大阪结成友好城市15周年举办的书法交流题写了“清正廉明”,足见清正廉明四字在他心中的分量:为官清正廉洁,为人正大光明,既自勉,也励人。由于朱镕基总理的题词所见不多,这幅题词也就具有了更加珍贵的意义。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我廉,民不畏吾能而畏我公。公生明,廉生威。又云:贿其物也,则吏背其公利而圆其私利也,此教之所以必废而不行也。朱镕基从上海市市长到共和国总理,始终牢记这些古训,视为座右铭,并身体力行。

  2001年朱镕基在辞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时,面对5000名清华师生,说:“每个清华人都负有责任,建设这个国家。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2002年朱镕基在两会期间答记者问时,面对全世界的新闻媒体说出这样的话语: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在老百姓的眼中,朱镕基是一位清正廉明,威望很高,仰不愧天,俯不愧民的好总理。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邓伟志对朱镕基的评价是:清官,腐败分子的阎王爷。

  为《焦点访谈》栏目题词

  1998107日下午,朱镕基到中央电视台视察。在此之前,朱镕基曾经多次对《焦点访谈》做过的节目作过批示。但总理的到来,仍然让节目组的同志非常激动。

  那天的题词,是敬一丹代表全体编辑、记者向朱镕基提出请求的。此前一天,中央电视台有关领导告诉敬一丹,总理明天来视察,你要想办法得到朱总理的题词。敬一丹听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为难:由于朱镕基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过“不题词”,所以敬一丹也很难保证能获得总理的题词。

  第二天,朱总理在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中央电视台。大家簇拥在总理周围,七嘴八舌地与总理交谈。一位编导说:“在有魅力的人身上,总有一个场,以前我听别人这样说过。我看您身上就有这样一个场。”朱总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敬一丹感觉这是一个好时机,于是走到朱总理面前说:“总理,今天演播室里聚集在您身边的这二十几个人只是《焦点访谈》节目组的十分之一。”总理听了这话,说:“你们这么多人啊!”敬一丹接着说:“是的,他们大多数都在外地为采访而奔波,非常辛苦。他们也非常想到这里来,想跟您有一个直接的交流。但他们以工作为重,今天没能到这里来。您能不能给他们留句话?”敬一丹说得非常诚恳,而且非常婉转,然后把纸和笔恭恭敬敬地递到朱总理面前。总理看了一下敬一丹,笑着接过纸和笔,欣然命笔,写了“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十六个字。站在总理后方的白岩松忍不住率先鼓起了掌。写完之后,朱镕基还笑问:“怎么没有准备毛笔呢?我的毛笔字更好些。”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朱镕基笑着说,这四句话不是临时想出来的,是昨天想了一个晚上,以至于血压都升高了。

  白岩松在《中国青年》上撰文透露:当时,对于朱总理能不能给我们题词,我们没抱太大希望,因为知道,朱总理哪儿都不题字。

  视察那天,朱镕基说了很多鼓舞人心的话。他说:“《焦点访谈》自开播以来,我不敢说是最热情的观众,至少也是很热情的观众;既是一个积极的支持者,同时也是义务宣传者。我在各种场合都宣传《焦点访谈》,尽管你们也没有给我推销费……”

  朱镕基说:“《焦点访谈》以其良好的宣传效果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舆论监督指出我们前进中的问题,反映群众的疾苦,给广大人民群众以鼓舞,使人民群众看到希望。因此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都要支持舆论监督。”在后来和记者、编导的座谈会上,他还说:“我也接受你们的监督。”赢得大家的一片掌声。座谈会中,朱镕基说了很多精彩的话语,其中一句尤其令人难忘:“我不仅喜欢《焦点访谈》,更喜欢焦点访谈现象。”

  朱镕基非常关注《焦点访谈》的播出,连外出视察工作时也不忘观看。19981020日晚,朱镕基在广西北海市宾馆就餐。突然间,他面沉如铁,停箸不食。当时正是《焦点访谈》播出时间,正在播放山西运城地区水利渗灌工程弄虚作假案。看罢该案,朱镕基沉默不言,夫人劳安劝他多吃一点,他将饭碗一推,低声说道:不吃了!可见其爱之深、恨之切啊!

  题写片名《相伴永远》

  2000522,中央召开了纪念李富春、蔡畅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朱镕基参加了座谈会,并作了讲话。最后,朱镕基脱开稿子动情地说:“我195211月份到国家计委,因为工作关系,我当时能够见到富春同志,能够参加高层会议……我那时参加工作不久,确实感到如饥似渴向老同志学习啊……我当时确实是充满了对富春同志的敬仰,我始终把富春同志作为我的前辈、我的师长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说到这里,外刚内柔的朱镕基哽咽了,场面异常感人。

  一直沉浸在已逝岁月里的李富春和蔡畅的女儿李特特,心里怦然一动:能不能请总理为父母的电影题个片名呢?会议结束时,她对朱镕基说:“朱总理,我非常感谢您刚才的一番讲话,父亲九泉之下有知,一定会很欣慰的。我有个请求,想请朱总理为我父母的电影题写片名,好不好?”

  朱镕基点头答应了:“好,你们电影叫什么名字?”

  “《相伴永远》,这是电影资料,现在正在拍摄。”李特特说着将一个大信袋交给了朱镕基。

  当天晚上,朱镕基的秘书就给李特特回了电话:“总理从不题写片名,但由于对两位老人的深厚感情,这次破例。但不能署名。如果同意,他会尽快题写的。”

  一个多月后,一幅苍劲有力的题字送到了李特特的手里,还附了亲笔短信:“李特特同志:遵嘱草书两幅,请予选用,书法拙劣,贻笑大方,聊表寸心。朱镕基七月十七日。”

  于是,第一部朱镕基题写片名《相伴永远》的电影走进了我们的视线。

  题写“不做假账”

  20021119,朱镕基在香港举行的第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演讲时透露,由于字写得不好,很少题词,但为国家会计学院题写了4个字:不做假账。他说:“我希望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这4个大字!”鲜为人知的是,一向很少题词的朱镕基,却先后三次为我国新成立的会计学院题写校训:不做假帐。

  2001416,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时,为该校题写的校训是:“不做假账”。同年1029,朱镕基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后,题字是“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第三个获此殊荣的是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不做假账”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惜墨如金”的朱镕基的笔下,可见他对做假账是极为关注的。朱镕基把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人员做假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称作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毒瘤”!同时指出,许多贪污受贿、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经济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大量腐败现象,几乎都与财会人员做假账分不开。“市场经济的基础是信用文化,一个没有信用文化的国家怎么能建立市场经济呢?”他指出,真实而可靠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依据。虚假的会计信息必然会造成决策失误,经济秩序混乱。国有企业改革要获得成功,必须加强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强化法制、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特别是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建设。朱镕基明确要求,所有国有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的财务主管,都必须到国家会计学院接受培训,达到合格要求才能上岗。

  朱镕基考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曾经跟在场的人员半开玩笑地说要做一个调查:“我最关心的是这些学员做不做假账,你可以对学员做一个不记名的调查,发一个卷子,让他打勾:一个是严重做假账的;一个是稍微做点假账的;一个是不做假账的。你做一个调查看看,得出一个百分比。调查要确实不记名。”可见他对于有关会计人员造假的真实情况是有疑虑的。

  朱镕基总理一般不题词,其实,“不题词”只是朱镕基婉拒外界索字请求的一个推辞。然而,他本身是个性情中人,一旦性情所致,便一发不可收,这个时候,不仅乐意题字,而且这个时候写的字才真正笔墨酣畅气韵生动,“不做假帐”堪称佳作!

转自 人民网 2009年3月1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