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王炜钰:缘定建筑室内设计

2009-03-11 |

“中国室内设计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炜钰

王炜钰简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资深高级室内建筑师,中国室内协会资深室内设计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祖籍福建闽侯,于1924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位大学数学教授。王炜钰1945年毕业于北京学院建筑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2年随北京大学工学院合并至清华大学,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任教50余年,多次获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随后连任为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同时还兼任其他社会工作。作品有人民大会堂澳门厅、香港厅室内设计,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议大厅等。

84岁高龄的王炜钰以高贵气质征服了我,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文人傲骨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让人敬佩。2个多小时的采访,从正午的阳光到夕阳西照,王教授一直精神矍铄,口齿清晰,逻辑感强,表达准确。我眼前立刻浮现出了那个旷世美丽,才华绝代的女人,中国的第一代建筑师,诗人林徽音。作为林徽音的表妹,一笑一颦,我都能找到那从骨子里,血脉里渗出来的一脉相承的气质。正是那个在我脑海里,思路开拓,妙语如珠,艺术和思想的灵感如电光石般熠熠闪亮,耀人眼目的健谈的林徽音形象。

Jenny: 我感觉您让我想到了林徽音,那么健谈机智。

王炜钰:我很不希望把我和林徽音联系起来,怕别人说利用林徽音的关系或者名气。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也是因为新中国给了我很多机遇,时代让我得到了很多别人羡慕的机会,以及锻炼的机会。其实我一直都怀抱着感恩的思想。我也承认我确实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是我也并不自豪,因为我明白我只不过机遇更好。

王炜钰的家如同她的为人般清新高雅。素雅的白色墙,四处都是书橱,阳台上那个摇椅正是最舒服看书的位置,四处萦绕着兰花淡雅清香,面对着勃勃生机的雏菊。这是一个懂生活和情调的艺术家,广博的艺术修养造就了她敏锐的眼光,高雅的品味,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体现在她作品的细节处。历史与现实在她的作品中产生一种撞击,而后孕育出一朵蕴含着吉祥、美满的绚丽奇葩。这让我想到了林徽音与梁思成在流亡岁月里在昆明龙泉镇龙头村一生中为自己设计建造的唯一一所房子。土坯的墙壁用石灰粉刷的灰白,轻质的木结构梁上架着覆盖着青灰色的瓦,房间高大通风,房后是一个院子,院子里有由加利树和叶子花。风格同样是简单明快而雅洁。

比王炜钰大20岁的表姐林徽音潇洒率美的仪表和文思敏锐的才华,深深地印在了王炜钰少女时代的心目中,成了她追求和效仿的偶像。父亲最明了和理解女儿的心思,从初中时就从各方面注意培养她的艺术修养与素质,艺术的修养,给她将来从事建筑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设计作品中,王炜钰都能亲自设计一些图案和画作,手法颇为专业,意蕴颇为深刻。时至今日,王炜钰依然感谢父亲当初的良苦用心,认为自己的成功离不开早年的美术实践。

好强的王炜钰凭借实力和才气从北大才女到清华108

1941年,王炜钰从北京女一中毕业,顺利考进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旧社会,女子上学的很少,能考上大学的则更少。王炜钰发现全校只有六七个女生,而自己的年龄最小。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成为男生的谈资,那时的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极其顽固,在他们眼里这些女孩子只是供人欣赏的尤物,不会在学业上有太多地成就。从小就好强的王炜钰并不自甘消沉,凭着对艺术和建筑的热爱,立志要做个自强、自爱、自信的女性。她的成绩一直在班里领先。尤其因为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及对细节的悟性强,她做的建筑设计图特别棒,毕业时她得到了建筑系最有权威的沈理源教授的厚爱,被指定留校做了他的助教,把将女生看作尤物的男生们从心底里对王炜钰彻底服了。

20岁的王炜钰

第一次登上讲台时,王炜钰才刚刚过完了21岁的生日。林徽音第一次上讲台讲课在东北大学也只有20多岁。虽然,她们都比学生大不了多少,但凭着他们的人品,学问,令人心向仰之,仰之弥高。她们不仅仅教知识和技术,更是传授文化艺术,这种感染和熏陶如同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点点滴滴渗透了年轻易感的心灵。

1952年,院校调整开始,清华大学的文科学系并入了北京大学,而北京大学的工科学系则并入清华大学。这样,王炜钰随北大建筑系并到了清华建筑系,并升为讲师,后任副教授。当时清华大学有108位正副教授,被称为“108,王炜钰有幸成为其中之一。在梁思成、筑设计的教学骨干,近年来还得到了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津林徽音等名师云集的清华大学建筑系,王炜钰以其才干依然脱颖而出,成长为建筑系民用建贴。

35岁的王炜钰

Jenny:与林徽因和梁思成共事,你对他们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呢?

王炜钰:林徽音的设计思路和想法比梁思成更新颖和出挑,尤其是画图和图案设计要比梁思成强。林徽音对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非常积极。人民英雄纪念碑花圈的图案是林徽音亲手画的,她收集了古今中外许多纪念性建筑的资料,反复比较,讨论,绘制了一张又一张的草图,她对世界各地区的花草图案进行了反复对照,研究,描绘出成百上千种花卉的图案,我还见过手稿。但是现在不知道在哪了?

林徽音对自己的工作挑剔到了严苛的地步,连素以认真著称的梁思成也有些不忍,他拣起林徽因废弃在一边的大堆图纸看着,有些细腻凝重,有些精致华美的图案吸引着她,徽音笔下灵动的画稿如同她笔下那些灵动的诗句一样,让思成爱不释手。他知道徽音性急,哪天嫌这些画稿碍事,她就会让女佣烧掉了事。思成认定这些画稿是有价值的,他找来一个纸箱,在徽音废弃的画稿中找了一些装进箱里保存了起来。这些画稿后来毁于文革浩劫中。

40岁的王炜钰

1975年起,她就把室内设计作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直至退休前主讲室内设计原理。

Jenny:是什么原因让你转到室内研究方向的?

王炜钰:这个主要是机遇。我过去也是搞建筑的,比如说革命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但是做室内是从75年我科研专题选的是室内设计,所以我就一直作为我的科研专题,就带研究生。那时候因材施教班,何谓因材施教班?当时的教育西乡培养登山队员,就是入学的尖子上完一年级的课以后,选择他喜欢的方向,喜欢的老师一块做一些科研工作,调查研究,写报告。因为,不断地有一些因材施教生,所以后来恢复研究生以后,这个方向就变成我的专题研究了。所以在59国庆工程刚完以后,人民大会堂刚建好一年,那时候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的办公室要改造,清华大学推荐老师作设计,我们系里就推荐我去了。从那起只要是室内设计研究的专题就开始找我了。但是我教学不光教建筑室内设计,也有建筑设计的课程。

80岁的王炜钰

Jenny:您个人是更喜欢建筑还是室内设计一些?

王炜钰:说不上来,我觉得室内跟建筑设计是分不开的。想要做好室内设计,必须得建筑设计有基础,否则,就是表面的装饰,这是我很深的体会。现在建筑的室内设计,绝对不是一个表面装修,绝对不是一个窗帘、沙发、家具这么表面的、简单的装饰。

直至今天84岁高林的王炜钰依然为设计事业忙碌着,评审设计稿,研究设计理论。在短短的采访时间里老师就接到电话,约她去做评审的。

记者:您最近还在忙些什么呢?

王炜钰:我现在还是会做一些评审的工作,有时候还会去工地看。现在在忙人民大会堂以及中南海,军委的室内设计。有些还在方案的过程有些已经做到施工图的程度了

记者:为什么还这么忙,不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呢?

王炜钰:我的儿女都成家了,都有自己的生活。工作也成了一种习惯,能从工作中找到很多乐趣。做设计能解决很多难题,自己的设计思想能够得到实现,也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是一种享受。这种感受可能是别的事情无法替代的。我现在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如果让我闲下来我会觉得很无趣。

今年两会结束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9年来首次换装,王炜钰将承担其装修设计任务。图为王炜钰与助手在金色大厅实地查看

记者手记:离开王炜钰的家,我有些不舍。舍不得跟这样一位优雅,健谈,博学的教授,舍不得这样一个慈祥,和蔼的老人。虽然,王炜钰跟我强调她不希望我把她跟林徽音放到一起,因为怕世俗的看法。但是,我也实在希望把这感受真诚的记录下来。我不想把林徽音和王炜钰去做一个比较,只因她们都出自一个家族,同为中国女建筑师,都有非凡的才学,令人尊重的艺术造诣,同样一辈子的享受设计。李峥)

摘自 搜房网 2009年1月2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