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澳大利亚清华校友会会长丁兆璋教授

2008-12-02 |

一、奋发有为 勤奋敬业

丁兆璋生于中国文化古城苏州的一个望族家庭,是最早为苏州引进发电技术、建立全市电力与照明设施的“苏州电灯厂”主人丁氏之后裔。唯日寇侵华后,事业荡尽。父亲亡于抗日战争中。依靠慈母的精良刺绣,及外祖母家杨门之资助,得到抚养成长。

丁兆璋与霍克(Robert James Lee Hawke)前总理(右)

在母亲的慈爱和舅父家书香门第的陶冶下,他从小具有心怀大志、温良恭谦的品格。他自幼勤奋好学,体谅家境困难,在中、小学时期,多次跳级。1954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是当时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

1959年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执教中,参与设计先进数控机,获国家科技奖。25年前与同窗王其藩等编著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等书,对当时将微型电脑技术引进中国起到先导作用。1981年经副校长张维教授推荐,至悉尼大学从事电脑通讯的研究工作。同年,丁即为悉尼大学成功地建立了第一个先进的光纤通讯网络系统而初露头角。他曾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会议并发表论文,很快即被遴选为澳大利亚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等,并成为悉大网络骨干力量。

1985年一天,悉大计算中心与主校园的通讯突然中断,顷刻间学校秩序大乱。当时的任何先进仪器均无法测出其故障点。就在这个紧急时刻,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黑发学者,来回跑动于几个计算机站,凭着他扎实的电子学和图论功底,在次日凌晨四时,终于极为精确地预测到地下电缆的断裂位置。尽管校领导及同事们以疑惑的目光望着这位才来校几年的中国学者,但还是以公平的信任给予他机会。“破地皮,找故障!”。一点也不差,就在丁预测位置的地底下,发现了电缆被地鼠咬断的故障。力经修复,校园内通讯及办公马上恢复正常。此事轰动校方。这下,西人们对华人的印象大开眼界。鉴于他的诸多贡献,校方随即晋升丁为悉大计算中心的最高技术职称——高级专家兼高级工程师,终身受聘于悉尼大学。为华人增添了一份光彩。

如今,他一直是悉尼大学网络通讯硬件工程的主要技术骨干。1994年,悉尼大学前校长麦克纳教授向丁致信,高度赞赏他为悉尼大学建立先进的PABX通讯系统所作的贡献。悉尼大学通讯规范以及众多校园间的通讯资料,均由他规定或撰写。目前他正为悉大的无线网络通讯而奋力工作。

二、创建社团 热心公益

1986年,丁兆璋会同二次大战中对拯救澳洲战俘有极大贡献的刘祖霞博士等校友,成立了澳大利亚清华大学校友会。同年又与著名微生物专家詹耀曾等四位教授,创建了另一个高级学术团体——澳华学人协会。

澳大利亚清华校友会成立时仅有八人,现今已有二、三百名会员。每逢佳节或母校校庆,均有上百名校友及家属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澳华学人协会成立时也只有十人。如今已在悉尼地区的八个大学均设有分会。澳洲科学院、工程科学院的全部华裔院士,均为该会之会员或顾问。丁从秘书做起,直至今日的常务副会长,仍受协会成员的欢迎,不让他离任。二十年来,在会友的协助下,丁曾在这两个学术团体内外,先后组织了数以百计的各种学术及联欢活动,接待过数以千计的中国访澳个人及团体,也介绍过无数澳洲人士访问中国。二十多年来,中国访澳的主要领导人,他几乎都见过,有时, 丁还积极参加组织工作。前总书记胡耀邦访澳时与他的谈话和合影,给他留下难忘的记忆。前总理朱镕基和丁均毕业于清华电机系,朱第一次访澳时曾与他作了长谈,朱亲切地称丁为小弟。1999年,在霍华德总理为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举行的国宴后,在总理的介绍下,丁与江泽民主席也有过简短的谈话。

三、为人敦厚 领袖赞赏

丁与澳洲学术界及朝野两党,均有广泛的接触和深厚的友谊。1998年在悉尼大学校长布朗首次访华前,丁为他作了周全的安排,使其访问十分成功。布朗校长在致丁的感谢信中写道:“衷心感谢您为我访问北大、清华、交大所作的安排。您卓有成效的努力,为我此次访问的极大成功作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由于丁的贡献和为人忠厚,他与历届澳洲朝野领袖们都有着极为良好的友谊和关系。1991年,前总理霍克在时隔十年后再次在悉大宴会厅见到丁时,激动地当即挥笔:“璋,十年时光过,君我共安好,祝愿鹏程更飞高。”两人高兴地拥抱在一起。

丁与总理霍华德的关系则更为密切,1996年在霍华德首次访华前,丁曾向他介绍了中国的礼仪,以及至今看来仍是非常正确的资料。1996年澳洲出现了一些种族歧视风潮,霍华德在总理府召见了丁,丁以清华校友刘祖霞博士在二战中,冒险援助关押在马来西亚的澳大利亚战俘为例,来证明华人具有高尚的品格和与澳洲公民血肉相连的感情。丁据理进谏,赢得霍华德总理及前移民部长雷铎等的一致赞同,频频点头称是。

近半个世纪来,丁为中澳友谊,为清华大学和悉尼大学这两所名扬海内外的高等学府,辛勤耕耘,贡献良多。他为自己没有虚度光阴而感到欣慰。

澳大利亚校友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