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炮火响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无数有志青年满怀激情,奔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当时的延安就像是一座革命的灯塔,点亮了亿万人民的希望。其中有一位身患残疾的青年也加入了其中,他说:“就是爬,也要爬到延安去”。他只身一人辗转搭车、坐船、步行,途径千余里,历时三个多月,终于到达延安,成为最早投奔延安参加革命的留美归国科学家。他就是高士其,中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在一首《不...
高士其之子高志其叙述高士其的科普创作与文化抗战的关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著名科普作家的另外一面。
《永远的科普大家——纪念高士其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于2015年10月31日在北京举行。
高士其,原名高仕錤,在他后来第一次发表文章时,即署名“高士其”。他说: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
75年时光如梭,75年风雨兼程。1949年南京解放,新中国成立。1950年,父亲柳克俊在南京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高考,成为新中国首批学生入校清华大学,至今75周年了。他从一个不到20岁的活力青年成为一位90高龄的耄耋老人,70多年来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人民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壮丽事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弦歌不辍,无怨无悔。2021年校庆日,柳克俊学长(左)与夫人在清华园中合影1933年11月26日,父亲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普通...
庆祝八一建军节 献给亲爱的人民军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至今仍是无数学子表达自强心声之时的首选佳作。梁启超出生于1873年,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今年正值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笔者探访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的梁启超墓园,了解更多有关梁启超墓的珍贵轶事。梁启超54岁时留影(资料照片)生前常到香山游览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茶坑村人。梁启超自幼聪慧,两三岁开始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