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80级校友中的部分海外学人

2008-10-23 |
2005年,清华大学建校94周年,是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第二阶段的开始,也是清华大学80级校友毕业20周年。八十年代是清华大批学子出国留学的年代。十几,二十年过后,一批学术带头人已经产生。下面是这批校友中的几个缩影。为清华做贡献也是这些校友的共同心声。
郭毅可,原籍上海,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80级本科(计01班),1985级硕士生(计研5),1987年自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赴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帝国理工学院任教,现任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计算机系教授,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并行计算机中心技术总监,伦敦E-Science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英国Inforsense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兼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客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司捷,1985年和1988年分别获清华大学电机系学士及硕士学位。1991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的圣母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1991年至今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电机系任教,2000年成为教授。研究工作兴趣在人工神经网络自适应学习理论及算法,重点在利用学习和近似的方法来解决非线性动态系统的优化问题及其在大规模复杂系统动态优化控制中应用。最近开始用工程系统方法研究动物神经机理,尤其是运动神经区脑神经元在与外界接口时的自适应机制和过程。司捷曾获美国白宫颁发的总统学者奖。
童朗,1985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圣母Notre Dame大学获博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任博士后,在西佛吉尼亚West Virgina大学和康涅狄格Connecticut大学任副教授。自1997年,任教康耐尔Cornell大学电机系,现为教授。研究方向:信号处理、通信和信息理论、通信网络、传感器网络。曾荣获1992年IEEE Circuit and System学会的青年作家奖和2004年IEEE Signal Processing学会最佳论文奖。童朗是IEEE学会的Fellow。
王自惠,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半导体器件与物理专业(无07班), 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中科院集成电路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1995至1998,任职于美国National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1998年起,任教于美国伊力诺州理工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现为副教授并任集成电路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包括:模拟混合信号与射频集成电路、系统芯片、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建模、先进半导体器件等等。曾获200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 奖及2003年伊力诺州理工大学杰出研究奖。出版过学术专著一本,在国际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过100多篇学术论文并拥有数项美国发明专利。还是IEEE高级会员,也是IEEE杰出讲演人。是数家国际一级学术期刊的编委或特邀编委。他2003年当选IEEE Electron Device Society执行委员。他是IEEE VLSI Circuits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委员及IEEE EDS 北美组织委员会副主席。
汪志平,男,1963年生于安徽省黄山市。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仪02班),同年被录取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出国预备研究生,1986年10月赴日留学。1990年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福岛大学),1993年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北海道大学)。1993-1995年任北海道大学经济学部助理教授,1995-1997任札幌大学经营学部讲师,1997-2002任札幌大学经营学部副教授,2002年4月起任札幌大学经营学部教授。1999年4月至8月美国Bentley College金融研究中心访问学者。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华东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留日同学总会常务理事,北海道新华侨华人联合会副会长。
李克勤,1990年获美国休士顿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现任纽约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算法设计与分析、并行与分布式计算和计算机网络,特别在网格网络处理器分配和作业调度、光网格上的并行计算、并行矩阵运算等方向作出重大开创性和突破性贡献。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分布式存储器并行计算机上的可扩展并行矩阵乘法”荣获国际并行与分布式处理年会首届最佳论文奖。
闫勇,1985、1988年先后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学士、硕士学位,现任英国肯特大学电子系教授。
《清华人》2005年第一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