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螺旋式上升的领军人——宫力

2008-10-21 |

宫力,清华大学计算机学士、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现任Sun公司中国工程研究院院长。在加盟 Sun 公司之前,宫力博士曾任职于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和美国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目前,宫力博士还担任IEEE Internet Computing 和 ACM TISSEC 杂志的编委, 并多次出任由ACM和IEEE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的主席。宫力博士拥有6项美国专利,出版了2部专著,并在国际一级学术杂志和会议上发表过60余篇学术论文。1994年,宫力博士获得了IEEE每年一度的Leonard G. Abraham大奖。

思母校——挫败中成长

当问及在清华五年的本科生活中,母校给予他的影响时,宫力没有侃侃而谈清华的校训,而是平淡地说起两件表面上看似“挫败”的小事。
“我在1980年一入校就当了新生班级的临时召集人,后来又做了班长和系会主席。当时自己还年轻,想法很单纯,不大懂得如何去关注别人的看法,缺乏一种‘反馈机制’的观念。当年系里组织了一次‘征求群众意见’的调查,收到很多负面评论。 虽然‘受打击’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建立自我神经系统这种‘反馈’机制,对一个人的一生极有益处。他人好比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从知道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到真正地去收集意见,最后到理智地分析信息和数据,再决定如何调节自己的方向和行为,这一系列的能力都是个人在社会上、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前进的有效工具。一个接受不到反馈的人在社会上是很难成长的。”
“另一件事是新生摸底考试。考的是数学,我考得很不好。老师就找我,问我学习是不是有困难。那时刚进来两个月,各方面还没有转过弯来,没有适应大学生活,一次的失误并不能说明问题,但它给我敲响了警钟。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好了,干其它工作是锦上添花;学习不好,就是有花也没有可以添的布。所以,当时不论做社会工作,还是参加业余活动,我始终不放松学习。因为学习和社会工作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全能手”谈时间管理的高效率
说宫力是个“全能手”一点都不夸张。在校期间,他除了担任辅导员工作,还参加了学校的篮球队、桥牌队、合唱团,同时还修了许多选修课,阅读了大量课外书籍。他是如何安排这样紧凑的生活的呢?
“高效率让我受益匪浅”,他不假思索回答道。“高中备考时,大多数人总是习惯做完题再检查几遍。但如果题量太大没有时间怎么办?于是我就要求自己一遍就要做好。开始不适应,可以得九十分的卷子只得了八十分,但后来准确率越来越高。别人做两个小时的题,我一个小时做完,然后出去打打球。这种思路后来运用到我的学习和工作中:无论干什么事,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走上社会后,特别是在工作岗位上越走越高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合理安排时间,以及如何权衡轻重缓急,是能否胜任高层领导工作的重要因素。”
人生规划——将机遇范围扩大,将目光投向国内
记:您在学生时代是如何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宫力坦言当时并没有设想或框住自己将来一定要干什么,他认为人生的路应该越走越宽,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目标的路可以有千万条。人生规划有两个要点:一是“时刻准备着”,二是抓住机遇。
记:您是如何看待出国留学这一现象?对于 “游子情怀”您是否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宫:出国留学对于解决语言问题,开阔视野,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是有帮助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我国政府公务员,还是公司职员,一口地道流利的外语是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必要条件,从这一点看,出国是件好事。
然而,出国留学并不像一般人想象得那么舒服,或者把它看成是一种荣耀。留学的人所面临经济上的拮据和精神上的冲击是没有出国的人难以想象的。很多四十岁旅居外国的人压力都很大。既然曾经选择了出国,一般都是有抱负的。但现实是:出国后,他们就成了人群中的少数群体,处在生活的边缘。对于一心想进入主流社会的他们来说,不能说不是一种打击。相反,国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这是事业成功的前提。
技术与管理——绝对与相对 理性与感性
记:从一个研究人员,到一个世界著名公司的高层主管,从技术管理到国际化的综合管理,在这些角色转换的过程中,您面临了哪些挑战?又是怎样应对的?
宫:首先,技术和管理是两个互不相干的领域。一个是纯研究,就事论事;一个则无客观标准,是一门人的学问。人们往往喜欢科班出身,对一个人以前是干什么出身的很看重。而且,理科出身的人本身也存在着搞管理的弱点——太理性,容易忽略人的因素。但管理作为一门人的学问,需要你从全盘考虑问题,而不能将任何事情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去执行。
我从技术转到管理,就像过河,事先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除了自己天性喜欢管理外,做技术时,就留心管理,做些实事证明自己,这好比过河前准备好水鞋。这样你的转型才可能成功。
寄语青年——四大原则
问:您觉得当今的年轻人要取得成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宫:首先,应该掌握未来的工具,比如信息技术,语言能力等等都很重要。同时,你还应清楚自己哪部分能力最弱,补足弱势,增强竞争力。
其次,要保持一颗好奇心和广泛的兴趣。一个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的人是可悲的。一个人的兴趣面越广,综合素质相对会越高。我们培养人的目标已不仅仅是专科人才,而是有领导潜能的leader。
最重要的一点是,做人要有准则,不因别人的做法而改变。这是靠从小事一点点的积累得到的,它在你人生关键的转折点处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要有一个好身体,正如清华一贯提倡的那样“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这些,那他离成功也就不远了。而这些也是我年轻时没有很好的领悟到,现在总结起来,希望对青年人有所帮助。
《清华人》2005年第一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