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我所知道的李广田先生

2008-09-18 |

来源:中华读书报 2008年9月18

说起李广田先生,在云南的知识界中,可谓无人不知晓,他是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先后两度在昆明生活。第一次是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第二次是解放后任云南大学副校长、校长。两次加起来,他在昆明度过的时间长达11年以上。他一生写了大量诗歌、散文、小说、文学理论和评论,其中许多是在昆明写下的,文章中讴歌昆明的也不少,如脍炙人口的《花潮》、《山色》等。他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产生了极大兴趣,进行过搜集、整理和研究,出版了《阿诗玛》、《绣秀》等长篇史诗并写序,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作出了贡献。他还曾担任著名电影《阿诗玛》的文学顾问。

  1940年我考入西南联大文学院,在四川叙永读大学一年级。我的国文课有幸被编在A班。授课老师有三人:杨振声教授教现代文学,彭仲铎副教授教古典文学,刚进入西南联大的李广田先生教作文。他和杨振声教授都是山东人。杨振声教授身材高大,满口京腔。李广田先生与之相比,就显得矮小,说的是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常穿一件蓝布长衫,说起话来常面带微笑,谦虚和蔼,平易近人。

  我们每两周写一次作文。他批改作文极其认真负责。第一次作文题是《桔林》(叙永盛产桔子,师生常在晚饭后到桔林中散步)。我的这篇作文受到他的好评。他在有些句子旁加了红点,表示充分肯定,在有些段落上写了评语,并在全文末尾写了总评语。六十多年过去了,但我至今记忆犹新。

  他在课堂上不仅讲解我们作文的得失,而且还教我们怎样写好文章。他反复强调:第一要多读,要研究别人的文章,学习别人的好经验;第二要多写,要不断实践、总结,这样才能提高。

  我参加的党领导下的布谷文艺社先生担任了导师。他和穆旦(查良铮)的诗都在我们壁报上发表过,为我们壁报增色不少。我和同班好友秦泥、何扬去过他家拜访他,一起讨论我们壁报上新发表的文章,他谆谆指点我们一定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这样才能写得深入,才能得心应手。

  我们经常谈到的,除写作上的问题外有时也涉及时事政治。有两桩事,使我至今记忆犹新。一桩是他从山东随学校逃到四川的情况,一提起日军法西斯暴行,他就咬牙切齿,义愤填膺。另一桩是1941年的皖南事变。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也波及到我们那座偏僻小县城。宪兵也来我们学生宿舍搜查。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这种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他表示了极大的愤恨。

  1941年暑假,叙永分校撤消,师生全部返回昆明。先生在联大中文系讲文学概论。我们布谷社并入了冬青社,导师除闻一多先生外仍有先生,故和他仍来往较多。

  在19411943这三年中,我常去李先生家中,求他帮我改稿、评论并指导我写作。我的有些文章就是由他推荐给报刊发表的,其中有一篇的题目《自然哲学》还是他改的。他的住房可能原是省商校的一间教室,中间用布隔成两间,一间卧室,另一间作厨房、饭厅、工作室和会客室。后来迁到了翠湖北路一幢民房内。由于他担任了学生文艺团体的导师,常和进步学生接近(这些学生中,有些是中共地下党员)。他满腔热忱地辅导和提携这些年轻人,自己思想上也受到学生的影响。他在《自己的事情》一文中说:在这里,我接触了更多的青年朋友,我从青年人身上得到力量,得到支持。虽然生活艰苦,工作的精神,却是奋发的。”1945年他积极参加了昆明一二·学生运动,并写了《不是为了纪念》一文和新诗《我听见有人控告我》。1946年,李公朴、闻一多被反动派杀害,他对反动派的暴行提出了愤怒的抗议。

  从1940年到1946年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的六年是先生一生中很关键的时期。在那样浓厚的学术自由的气氛中,他用马列主义阐明文艺理论,并写了许多文学评论。他写的文章,视野更为开阔,取材更加多样,爱憎更加分明,更富于战斗性。先生曾说:我以为人的改造应是长期抗战中的一大收获。没有这一收获,则抗战胜利恐无希望,即使侥幸胜利,也保持不住。这从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写的许多杂文和文学评论中可以看出。

  1944年初,我应征去当译员,离开了昆明,和李先生中断了联系。等我再回到昆明,他已随联大北上了。虽然我们失去联系,但很凑巧的是他所写《论马凡陀的山歌》一文和我所写《论农民的诗——评艾青的〈吴满有〉诗集》一文,同时发表在194712重庆新华日报(中共在蒋管区出版的机关报)文艺副刊上。在这篇文章中,他虽也指出了马凡陀(诗人袁水拍笔名)山歌的一些不足处,但更多地肯定了他的正确方向。他在文中写道:“……一切真正的艺术家,必须面向人民,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所以马凡陀的路又是我们大家的路。恰如在肥沃的土壤中才能生出各种各样的奇花异卉一样,只有在人民的大海里,才能产生出各种各样的诗人。

  1952年,我奉派为昆明师范学校校长。一次,我在省教育厅楼梯上突然遇到先生,迎面相逢,我又惊又喜。他神采奕奕,满面红光,蓝布大褂已换成藏青色毛呢中山装。他久久地握住我的手不放,告诉我,他这次来昆明,是受命为云南大学副校长。后来我应约去他家作了阔别多年后的畅谈。谈到杨振声教授曾希望他去山东大学任副校长,但他因一是组织上的派遣,二是解不开昆明这个情结,终于回到了这里。

李广田(1906.10.11968.11.2)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1941年到昆明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西南联大北返后到天津南开大学任教,后又转至清华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广田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事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教务长,负责编选《闻一多选集》《朱自清文集》。1957年任云南大学校长,并兼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此间整理了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长篇叙事诗《阿诗玛》。

相关新闻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书:《联大八年》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的一些珍贵的原始史料,它珍藏着我们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迹。1978年秋,我因编辑《闻一多纪念文集》和协助苑兴华同志编辑《吴晗和〈海...

  • 252019.06

    总目录|民国书刊上的西南联大记忆

    《民国书刊上的西南联大记忆》,九卷本,龙美光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 042015.12

    此课可待成追忆

    《西南联大国文课》,无缘亲承謦欬,有机会重读朱自清、闻一多诸先生教授过,杨振宁、邓稼先等联大学生听讲过的课本,也算一种心理安慰。

  • 232012.11

    我所亲历的西南联大本科教育——何水清(46级)

    西南联合大学(1937—1946,简称联大)是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由北平(现北京)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天津的南开大学三校,联合组建的....

  • 242012.11

    我所知道的李广田先生 ——彭国涛

    说起李广田先生,在云南的知识界中,可谓无人不知晓,他是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先后两度在昆明生活。第一次是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任教。第二次是解放后任云南大学副....

  • 282022.09

    我所知道的钟士模先生

    我出生在清华园,原家住新林院。我家和钟士模先生家是相隔不远的邻居。早在西南联大时期,我父亲王先冲和钟先生就同在清华大学电机系任教;解放后又同在基本电工教研组任职,是多年的老同事。听父亲说,钟先生出身于农民家庭。小时候,我经常看到先生在自家小院里,用铁锹挖地,平地,种植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他的老伴也来自农村,我们都叫她钟伯母,是一位善良、慈祥的老奶奶。父亲说,钟先生少年时,家境清寒,历尽艰辛,...

  • 272009.05
  • 192019.03

    我所知道的曹禺与郑秀

    “六十年的朋友不容易呀!”躺在北京协和医院病床上的曹禺深情地注视着我的父亲杨村彬和母亲王元美。曹禺因肾功能问题住院多年,父亲和母亲每次去北京总要去医院....

  • 092015.03
  • 272017.10

    举袂朝阳作凤鸣——我所知道的余冠英先生

    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说余冠英是一位文学史家,一点儿也不为过。甚至可以说,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史家。作为学者,余先生是一位非常值得尊重的老人,不张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