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金沙水拍十六年 裂谷白杨渐参天

2008-09-10 |

——访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煤化工厂厂长杨天旺

杨天旺,云南大理白族人,1983年考入清华预科班,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现任攀枝花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煤化工厂厂长,高级工程师,兼任中国金属学会会员,炼焦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曾获攀钢(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用户满意杰出管理者”、四川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等光荣称号。

杨天旺学长(左)在施工现场

山高谷深,乱云飞渡。一座现代化的煤化工企业,巍巍耸立在攀西裂谷金沙江畔的弄弄坪上。当我们在煤化工厂的办公室见到这位年轻朴实精干的厂长时,他喜出望外,激动地说:“家里人来了,家里人来了!”攀枝花地处西部边塞,常被人们称作“不毛之地”。攀枝花钢铁公司煤化工厂始建于1965年,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建设起来的中国西部最大的煤化工企业。

品学兼优的杨天旺在1989年毕业时,主动放弃了保留读研资格,选择了攀钢煤化工厂,而且一干就是十六年。当问起他如何作出这样的选择时,他谈到当时的班主任王光润老师的一句话:先到社会工作几年,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这句话对他影响颇深。

攀钢公司对新来的清华毕业生十分重视,厂长专门派车到火车站迎接。公司建议他去攀钢研究院,但杨天旺表示:我愿去基层车间,到最基层的地方锻炼锻炼。最后杨天旺来到煤化工厂回收车间。工作一年后,公司又提出要推荐杨天旺去攀钢研究院工作,那里的条件比车间的优越,而他再次很坚定地拒绝了。杨天旺觉得自己更适合踏踏实实地在基层做事。与当时其它在外企工作的同学相比,杨天旺的生活显得有点寒酸,但他一点都不眼红,而是深深扎根于基层,在最艰苦的地方磨炼自己,这里有他的梦想,有他的事业。

杨天旺在车间里干了七年,从技术员做起,先后担任了技术负责人、生产副主任。七年的基层锻炼为他积累了最为宝贵的财富,不但掌握了从生产到技术、从攻关到管理的各个环节,而且还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真正理解了基层企业的管理,真正理解了基层企业方方面面的人,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更重要的是真正让工人理解了自己,接受了自己。”杨天旺当上厂长后,工人们都说,这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厂长。

谈到基层工作时,无意中杨天旺提到了一次意外的工伤,在我们再三追问下,他才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92年底,他担任车间技术负责人,当时从国外新引进的制硫酸装置无法正常运行,直接影响到了生产。已经临近下班时间,杨天旺带着技术工人到现场排查,检测到一处输酸管道堵塞,必须拆开法兰盘进行疏通。对于98%的浓硫酸的腐蚀性大家都是知道的,当时工厂条件简陋,只有简单的防护用具,情况危急,杨天旺立即站出来说:“我来,我已结了婚,有了孩子,你们还都年轻。”他谨慎地进行着操作,当卸到最后一颗螺丝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管线中的浓硫酸带压喷出,他立即把身子一侧,但仍然喷到了他左侧腰部,身上的衣服立刻就被烧穿了。他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跳到了旁边的凉水架循环水池进行清洗,他也是建厂以来唯一一个跳过凉水架水池的人。即使这样,烧伤面积还是达到了8%,住院治疗40多天才康复,至今腰上仍留有疤痕。杨天旺舍己为人的行为当时非但没有得到表扬,反而由于缺少防护措施而受到了厂里的批评。但是,也正由于这次事故,厂里才为工人购置了专用防酸服,与此同时也拉近了他与工人们的距离,从心底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半年后,杨天旺被破格提升为车间副主任。

1996年初,厂里选派杨天旺到重庆大学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此次学习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让他了解到先进的管理理念。随后的他,每两三年就晋升一个职位,直到当上煤化工厂的厂长。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源泉。在杨天旺的带领下,企业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他不断理顺生产经营工艺流程,优化工艺结构、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设备挖潜,最大限度发挥装备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成本,跳跃式提高生产效益,使企业步入了安全、优质、低耗、高效的良性循环。到2005年,年产焦炭能力已达354万吨,多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35,这个简单的数字组合对于杨天旺来说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也是全体煤化人的骄傲。他们都说,人活35岁不算奇,35岁的焦炉就算神。35年来,攀钢一期四座焦炉从未进行过任何中修或大修,远远超过25年的设计炉龄,而且目前各项指标仍保持全国特级炉标准,仍以18小时的结焦时间满负荷生产,延长焦炉寿命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就达6.67亿元,这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的。

厂政工科科长告诉我们:“杨厂长在职工中口碑很好,有威信。2003年厂党委委员选举中全票当选,大家都由衷地希望他能当我们的厂长。杨厂长精力很充沛,每次看见他不是穿着工作服在现场忙碌,就是在办公室学习。200212月份,杨厂长拿到了四川大学环境科学院的工程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四川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他有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严格管理、铁面无私、履职尽责、敬业有为’、‘勇于当主角,甘于当配角’、‘有为才有位,无为必出位,不作为就让位’等等。他号召我们职工要多学习、多读书,他经常买书送给职工,《敬业者生存》、《要做就做到最好》、《首先打破一切常规》等,其中《敬业者生存》每位职工人手一本。”

在煤化厂,有一段故事在工人们中传为佳话,说的是蝴蝶泉边的“金花姑娘”飞到相距300里的太阳城,与她心爱的“阿鹏哥”举行了一场超凡脱俗的工地婚礼。厂宣传科的同志对此作了这样的描述:

199033日下午3,煤化工厂新试验楼内传出了阵阵欢歌笑语。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在贴着大红‘囍’字的会议室里,大家簇拥着新郎新娘,热诚祝贺。来宾大都是参加回收车间会战的施工人员,有的刚脱下工装,有的还带着安全帽,有的上着西装下穿大头鞋。着装虽不协调,气氛却很热烈。”

文中的新郎便是杨天旺,当时正赶上攀钢二期工程进入决战阶段,就在举行婚礼前一个多小时,他还在为设备问题而四处联络。而新娘为了支持新郎一心干事业,专程从云南大理赶来与心上人完婚。他们以建设中的工地为背景拍下了珍贵的结婚照。一个小时后,简单而令人难忘的婚礼结束了。杨天旺放弃了婚假,继续上岗,接着攻关。

今年刚满40岁的杨天旺获得了很多荣誉,但有一个“级别”最低的荣誉却令他格外珍惜:1990年度煤化工厂“十佳杰出青年”。那时,他才进厂一年。这也是他参加工作后获得的第一项荣誉。

16年弹指一挥间,杨天旺始终不渝地实践着一个朴素的真理:智慧绘就蓝图,汗水浇开花朵,执著成就事业。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扎根于西部,充分实践了“燃烧自己,奉献社会”的价值理念。

(姜微微 钱锡康)

相关新闻

  • 252008.08
  • 262017.04

    无701、702、706五十六年重相聚

    4月26日上午,以“我们五十六年重相聚”为主题的无线电系1967届701、702和706班毕业五十周年座谈会在罗姆楼十一层多功能报告厅举行,六十余位年逾古稀的老系友出席。

  • 132023.02

    十六年乡村,愿以深心奉尘刹

    如果您无法在线浏览此 PDF 文件,则可以下载免费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免费的 Adobe Reader PDF 阅读器,安装后即可在线浏览 或下载此 PDF 文

  • 042022.11

    沙垚:十六年乡村,愿以深心奉尘刹

    离开清华已经第8个年头了,我很想念她。在清华呆了整整10年,留下了最美的青春,也形成了我余生面对未来、面对世界的方式。工作之后常常有人问,你在同一个学校呆10年不腻吗?我总是微微一笑而不答,因为清华的快乐他不懂,这个学校的深度和博大足够咀嚼一辈子。10年清华,16年乡村一有机会,我就要津津有味地说起,2005年我是坐着出租车...

  • 072021.06

    李同振:高考五十六年前

    清华母校110年华诞刚过,新的年度高考来临。56年前参加高考的情景不禁闪现眼前。那是1965年初夏,我在深泽中学参加高考,那应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最后一届高考。前一天晚上,躺在学校集体宿舍,听着周围床板的声音,我也同样翻身不止,久难入睡。考前紧张,人人皆是;而我,还反复回顾高考的抉择。我从小喜爱文学,高中一、二年级曾一度放弃理科功课,受过运动冲击的父亲动员亲属极力规劝,考虑到自己理科也不相差,我隐痛割爱...

  • 122009.06
  • 232004.11
  • 042021.03

    钱锺书的“十六字真言”

    1948年,钱锺书出版《谈艺录》,在“序”中写有这样一句话:“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人们往往称这句话为“十六字真言”。

  • 292016.03

    十六号楼边的围墙——毕业二十周年随想

    二十年间,清华园经历了耳目一新的巨变。那可穿可跃之墙尚在,可十六号楼早已远离了校园的边界条件。二十年间,知识林添加了数不尽的新篇。那贝塞尔函数坚立,但....

  • 282017.02

    清华食堂的记忆——有感法国人拍的八十年代清华校园

    今天清华圈里都在传看法国人拍的八十年代的清华校园生活照片,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纷纷回忆起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