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潇洒风流总出尘——记“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

2007-12-13 |

说到“两弹一星”功勋,我们知道像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这些科学家,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对彭桓武的名字还比较陌生,但他恰巧是两弹一星的灵魂人物。彭桓武——这个名字是和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写在一起的。他的名字前面有许多著名的头衔,但一直以来,他却把自己隐藏在普通的人群之中。

彭桓武简介:

彭桓武 湖北麻城人,1915106日生于吉林长春。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228日,彭桓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198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95年获第二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8年荣获国家首批资深院士称号,19999月,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一辈子弄不懂军、师、团谁大谁小,不明白部、局、处谁领导谁,但他的名字却与中国原子物理事业的辉煌连在一起,治学精神和为人之道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半个多世纪前,两位世界级的理论物理大师玻恩和薛定谔在写给爱因斯坦的信中多次嘉扬了一位年轻的中国人,他就是日后成为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的彭桓武。彭桓武的名字是与中国的核反应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和基础物理上的辉煌成就联在一起的。然而,他却为许多中国人所不识。为此,钱三强曾多次慨叹:“彭桓武默默地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但很少有人知道。”

少年聪颖 一年内连升三级

清华四杰 爱丁堡受教玻恩

二十世纪初一个秋天的夜里,随着几声婴儿的啼哭,长春彭家喜得贵子。

彭桓武没有像父母期待的那样,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相反,由于是早产儿,先天营养不良,疾病陪伴了他整个童年及至一生。与父母及家人愿望相悖的是他的“熊”脾气却与日俱增地大了起来。

彭桓武对繁琐礼节的冷漠,使他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去爱数字和计算。随着时光流逝,最单调的数字和最简朴的符号构成了他无限的感情世界。会说话之前,父亲教他简单的加减乘除,只需一遍,他便能理解和掌握。4岁时,他已学会较复杂的四则运算,尤其对珠算的理解和掌握,更是令几个姐姐哥哥汗颜。

1930年,初中毕业后的彭桓武跟随父亲和哥哥从长春来到北平求学。勤奋好学的彭桓武一年之内连升三级,以优异成绩结束了高中的学业。

19319月,彭桓武跨进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在清华,彭桓武受教于吴有训、叶企孙、周培源、赵忠尧等教授,他与王竹溪、林家翘、杨振宁被誉为“清华四杰”。从小就热衷思考难题、攻克难题的彭桓武,这时已经能独立地提出一些有创造意识的问题,并能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多途径思考问题,分析比较,选择最有希望的一条途径解决问题。大学一年级,一次普通的物理课后,彭桓武有所感触,在教室过道里对同学说:“电子也应该有大小。”物理老师恰巧路过,听到他的议论颇感惊讶,便把他叫进办公室询问究竟。

1935年夏,彭桓武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周培源先生的研究生,研究广义相对论。

1938年春,已在云南大学任教的彭桓武在吴有训、周培源先生指导下,以优异成绩考取“英庚款”剑桥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

可就在马上要启程去香港,从香港乘远洋客轮西去英国前,周培源教授对彭桓武说:“你去爱丁堡大学吧,那里有马克思玻恩。”

马克思玻恩是量子力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彭桓武是马克思玻恩的第一位中国弟子。

他沐浴在物理大师玻恩为他和他的同学们营造的良好学习氛围中,尽情享受自然科学的阳光给他带来的光明和兴奋。凭着勤奋和执著,他如鱼得水,不断有新的发现和进步。

希特勒投向英国的第一颗炸弹,扔在了爱丁堡北部海湾的佛斯大铁桥旁。

深夜,这声爆炸震耳欲聋,爱丁堡的居民被爆炸声惊醒,惊恐慌乱纷纷逃离居所。彭桓武的房东大婶慌慌张张跑上楼想唤醒客人。可推开门看到彭桓武伏案工作连头也没抬一下时,她愤怒了。她吼道:“德国飞机轰炸了,你怎么还坐着不动!”

正是在这时,彭桓武写下了他著名的诗句:“乱世驱人全气节,天殷嘱我重斯文。”

游学爱尔兰,彭桓武和海特勒、哈密顿合作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综合了介子场的若干成果,对宇宙线现象进行较系统的解释。这些成果中最著名的一部分就是HHP理论。

1945年夏,彭桓武与玻恩合作关于场的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的一系列探索性工作,共获爱丁堡皇家学会的麦克杜格尔——布里斯班奖。

一路攻关 填补科学空白

两弹元勋 巧拒金质奖章

1947年底,彭桓武辗转回国任云南大学物理系教授。1948年,他被选为皇家爱尔兰科学院院士。1950年,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立,他担任副所长,成为我国近代物理研究的拓荒者,同时,他还在清华和北大任教。为摸清核物理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状况和趋势,彭桓武、朱洪元、金星南组织黄祖洽、邓稼先、于敏等年轻人进行了艰苦的调研,逐步开展起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理论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核理论的空白,并培养出黄祖洽、邓稼先、于敏、周光召等年轻一代。

在钱三强支持下,彭桓武不但高度重视理论队伍的建设,在较短的时间里建设起一支精干的能打硬仗的理论队伍,而且十分关注实验物理方面人员的理论水平的提高。我国原子弹和氢弹所以在不远的未来,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首先是因为打了“理论仗”,这不能不说是彭桓武、钱三强他们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结果。

彭桓武辛勤躬身于学术领导和组织指挥工作,同时为钱三强出谋划策,被同志们尊称为钱三强的“参谋长”。

19614月初,钱三强来找彭桓武:“桓武,有重要事通知你,中央决定派最好的科学家加强尖端项目的攻关,中央决定调你去核武器研究所顶替苏联专家的工作。有什么困难吗?

彭桓武从钱三强眼里看到的是信任和希望。他说:“没有。”

钱三强又说:“这些年,你本可以在你熟悉的领域里有所建树,可是”

彭桓武理解这位挚友,但此时国家更需要他。他打断钱三强的话,说:“三强,总得有人来干这项工作,国家需要我,我去。”

走进核武器研究所,彭桓武才知道王淦昌也调到这里,与他们同期报到的还有钱学森推荐来的郭永怀。他们三人的使命都是顶替早期撤走的苏联专家的工作。他们三人与前期到这里开展工作的朱光亚被中央任命为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

一天,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怀被专车接进中南海,接受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西花厅,周恩来把三位科学家请到沙发上就座,与他们畅谈国际形势,交流思想感情。周恩来说:“我们刚刚起步的国防尖端事业,需要尖端人才,需要第一流的科学家,你们当之无愧,党和人民寄希望于你们啊!”周恩来对科学家们三天里改变研究方向,服从祖国需要,加入到核武器研制行列中来非常赞许。

周恩来总理亲切询问彭桓武老家在何处。

回答完总理的提问,望着总理慈祥的面孔,彭桓武说:“从现在起,我们三个都是二机部的干部了。”

总理笑着轻轻摇头,然后又十分严肃地说:“不,你们依然是科学院的科学家。”

周恩来对彭桓武说:“这一次,调你去研制原子弹,可是一项政治任务啊!

这句话,彭桓武记了一辈子。

研究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任务就这样落在了彭桓武、王淦昌、郭永怀、朱光亚等科学家身上。

一颗颗璀璨的明星从他们过去的灿烂天空里消失。他们被民族的声音召集在一起,为了一个理想,组合成一个更加辉煌、无比夺目的星团。他们隐姓埋名,默默地为民族的事业奋斗、奉献,把智慧之光、理想之光和一腔热血都奉献给了那个崇高而神圣的目标,那个为人类和平、祖国强盛而托举起太阳的壮丽事业。武:任何工作与发明,理论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以强有力的理论手段,首先完成了原子弹反应过程的初步估算,提出了决定各反应过程特征的主要物理量,为掌握原子弹反应的基本规律与物理图像起到重要作用。然后,他又亲自领导,精心组织,经过反复论证,引导原子弹理论设计从迷雾中走了出来。19629月,原子弹理论方案终于诞生了。

196410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罗布泊里的观察所一片欢腾。望着光芒四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彭桓武眼底酸涩,突然想哭。他赋诗道:

亭亭铁塔矗秋空,

六亿人民愿望同。

不是工农兵协力,

焉能数理化成功。

就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两年零八个月后,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苏联用了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德昭日月 真学者凤凰涅槃

彭桓武,这位不求闻达的著名科学家在我国军事科学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和潇洒风流的个性更表现出他崇高完美的追求和自然超俗的秉性。

彭桓武身上存在着许多矛盾的东西,换种说法,在很多人眼中,彭桓武是个怪人。

他常称“忙”而谢绝会客,甚至拜访者到了门口,他也拒不开门。这些年有许多慕名而来的人或“拜师求教”,或“一睹英姿”,有的被他用身体挡在门外,好言劝走,有的却被他冷嘲热讽地“赶走”。但是,他却常蹲路边看别人下棋,一看就是半天。

1999918日,共和国五十周年华诞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在激越的音乐声中,彭桓武走上主席台,接过了江泽民总书记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这是彭桓武继1982年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荣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之后,荣获的又一殊荣。

为了宣传并弘扬彭桓武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表彰彭桓武院士对我国科技事业特别是理论物理领域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国家天文台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请将编号48798正式命名为“彭桓武星”。2006925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的“彭桓武院士科技思想座谈会暨‘彭桓武星’命名仪式”在中国科技会堂隆重举行。

91岁高龄的彭桓武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邓楠手中接过“彭桓武星”的命名证书和图片,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2007122日,彭桓武因感冒引起呼吸困难被送进北京医院。

彭桓武从未惧怕过死亡,他早就留下遗愿:丧仪从简,不举行任何纪念仪式;骨灰与夫人刘秉娴的骨灰合并,不存放公墓,归返自然;藏书赠理论所图书馆,电脑、打印机等归还理论所;“两弹一星”金质奖章赠给军事博物馆。

20072282140分,彭桓武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浪漫鲲鹏庄子梦,芬芳兰惠屈原风。(注:彭桓武诗句)

与其说这是彭桓武先生毕生的最高追求,毋宁说这正是对他人生的高度聚焦和概括,正是对他生命和精神的最真实的写照。(文/王霞孟佳)

(来源:人民日报 《大地》杂志 20071201日第23

相关新闻

  • 012023.03

    “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 | 缅怀“两弹一星”元勋彭桓武

    1982年,九位科学家因“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在这项奖励中,他排名首位。周光召说他是我国“核物理理论、中子物理理论以及核爆炸各层理论的奠基人,差不多所有这方面后来的工作者,都是他直接或间接的学生。”他就是彭桓武,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和核武器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之一。彭桓武院士 来源:中国科学院...

  • 162021.04

    “众帅之帅”:最晚解密的“两弹一星”元勋

    他说自己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可他却以“事业是大家的”为由,几乎不谈自己,也拒绝写回忆录

  • 242011.11

    校友总会看望“两弹一星”元勋屠守锷学长

    11月23日上午,清华校友总会秘书长郭樑、副秘书长崔剑、理事孙哲等登门看望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校1940届校友屠守锷学长,并祝贺他94岁生日。

  • 192021.09

    【图片】功勋子女观看“两弹一星”精神展

    9月18日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颁发22周年。八位元勋的子女莅临国家博物馆,观看“两弹一星”精神展,缅怀先烈,致敬英雄。这八位元勋,有五位来自西南联大。

  • 052019.08

    一个白族科学家的初心使命——记“两弹一星”元勋、中科院院士王希季

    提起“两弹一星”,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科学家。1999年,78岁的王希季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人们才逐渐认识了这位中国航....

  • 122017.01

    著名语言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夫人李佩学长去世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夫人李佩先生2017年1月12日1时26分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享年99岁。

  • 072018.12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甘做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

    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以这样的形式继续熠熠发光。

  • 202019.05

    “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获得者陈芳允是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作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跟踪测量系统的技术负责人,陈芳允提出并设....

  • 242024.01

    彭桓武院士印象记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在不同场合下,多次接触彭桓武、王淦昌、于敏、陈能宽等科学家,零距离地给他们拍照。这些科学大家,都是性格秉性独特的人,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在中国科学界如雷贯耳,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彭桓武 侯艺兵摄于20世纪90年代1984年5月,为了纪念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周年,二机部九院筹备大型影展,我受单位派遣,从四川来到北京,采访拍摄在核武...

  • 01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