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朱荣斌:爱拼才会赢(二)

2007-09-25 |

艰苦奋斗

创业需要激情,守业更需要激情,尤其是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赢得竞争靠的就是创新与拼搏的激情,激情的衰退,就意味着企业的衰落。2005年,广州公司除了项目多以外,广州公司还面对一个难题——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广州公司取得了一定的开发业绩,员工当中也随之开始出现一些诸如满足现状、固守以往成功模式、拼搏精神退化的现象。朱荣斌将这种精神状态形容为激情衰退症,开出了一系列疗方。

由广州公司下辖管理佛山公司,是集团发展新公司的一个新课题。鉴于广佛的地理关,两地的人文市场相通,广州公司一早就确定了一体化运作的指导思想。佛山公司要在一年内运作两个地块,急需一个管理平台,广州公司成熟的管理实践经验的业务管理流程满足了这种需要。与此同时,广州公司经过几任领导多年运作,运作机制已相对成熟、资源也相对完备,实现资源和平台的共享,将是上上之策。于是,广州公司选派工作经验丰富的公司骨干进驻佛山,充分共享公司在工程、人力、资金、合作单位和社会关、品牌媒体等方面的资源,成功推动了佛山公司的快速成长。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广佛在架构搭建、业务流程衔接等方面积极探索出新的管理途径,基本实现了一体化运作管理目标。

佛山公司的员工都还记得,2005年大年初八,他们开始全面进驻佛山,从此日夜与项目为伴。住的工棚,颇有特色:外面有车经过,室内一定晃荡得如同车厢;外面下大雨,屋里就是滴答小雨,说有情调,又令人哭笑不得。老员工说条件比十年前广州的小红楼还差。在这里老员工可以重新看到当年的艰苦场景,珍惜今天公司发展的硕果;新员工看到公司是如何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是怎样通过一拨又一拨的同事打拼出来的。这就是朱荣斌对佛山公司提出的一次创业精神、二次创业标准

200618,佛山公司正式搬入了新写字楼,每天往返广佛的员工通勤车开通了,新的员工宿舍也在建设之中。朱荣斌语重心长地说:艰苦奋斗是中海企业精神的核心,在现在的环境中,我们强调的不是在物质条件上的艰苦,而是在克服工作压力、突破业务困难上的勇气和热情,艰苦的磨练,也正是激情的燃烧。

话外音:广州公司2004年共组织大型销售活动13次,大型公关活动10余次,60%以上的员工在全年近一半的节假日里轮流忙碌在销售一线。万锦豪园开盘、花城湾专场内部抽签认购,几乎全部是两千人以上的大场面,广州公司所有员工都参与其中,组成了声势浩大的“泛营销队伍”。

20051029,万锦豪园首批次开盘,摇号认购开始不久突然停电,公司应急小组立即拿起大声公穿行于人群中,及时向客户传递认购筹号信息,确保了认购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也让业主在别具一格的抽签仪式中,领教了中海人临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开盘当天创下销售480多套的非凡业绩!这一资料实现新的突破,初显“广佛圈”大军团作战的声势。朱荣斌将庆功会上的合影照,放在书架上最醒目的位置,指给我们看时,他爽朗的笑声感染着我们。

赢家

朱荣斌的同学、朋友见了他,都羡慕地说他:什么便宜都尽了。当了官,赚了钱,还有了儿子。朱荣斌重复这句话时,脸上写不尽的笑意。

有一段往事,发生在朱荣斌还在国内部工作期间。一个民营企业家十分看好朱荣斌,欲高价挖他过去当总经理,年薪是他当时收入的好几倍,事业正在拼搏中的朱荣斌却坚决地谢绝了,他说怕自己不能胜任。做事一向果敢有力的朱荣斌,怎么对自己没了信心呢?

时至今日,朱荣斌娓娓道来:我是一个小矮个儿,若不是站在了中海的高平台上,我依旧只是一个小矮个儿。很多人在中海得不错,就以为自己多么厉害,离开中海后才发现,不是他造就了中海,而是中海这个舞台给他提供了被人欣赏的机会。当时职业经理这个概念正流行,职业经理的价值何在?职业经理最核心的素质是什么?在朱荣斌看来,职业经理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年薪的高低,而在于他所管理的企业价值的高低。职业经理除了具备专业素质、管理能力这些基本素质外,更核心的素质则是责任心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在中海工作一两年的员工,已经完全进入角色,而在有些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很多人工作了几年还像一张白纸。为什么中海年轻人成长得快?主要原因就是公司压担子压得早,工作起来很有冲劲。在一个新的起跑在线,干得越多,得到也越多,跑得也就更快。

言语间,朱荣斌赢的,不是钱或名,而是对拼搏、信念的深刻体悟。

话外音:业界曾用“智慧之人”形容三十岁出头就执掌广州、佛山两公司的朱荣斌,听我们提到这个词,朱荣斌收起了笑声,诚恳地说:“我只是遇到了好时机。” 他就这么较真。说起较真,还有个段子:某周末夜晚他接到业主投诉,当时他推脱上班时间再作处理,并无意识留下了旧的办公电话,结果一晚上没睡好。第二天周日,他守在家里拨了整天电话找到对方,告知其正确的电话号码方才安心。

一句话:朱荣斌现在最想的是进一步扩大公司的规模,带领广州公司百多号人创造一个个更好的业绩。“把事业做大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若有所失

朱荣斌常对自己说:不可能事事开心,也不可能事事顺意。

56岁时,朱荣斌就迷上了集邮,每次跟父亲去贵阳,都会到喷水池的集邮市场买邮票,直到用完自己平日积攒下来的零用钱为止。有一次,他买完邮票去姑姑家,坐错车花光了钱,幸而司机看他年纪小,准他免费坐了一趟车,才回到家中。工作之后,朱荣斌最大的遗憾就是因工作太多放弃了许多个人爱好:集邮、画画和摄影。

目前,朱荣斌最大的遗憾是对家庭照顾不周。朱荣斌与相恋多年的妻子喜结连理,却因工作频繁调动,长期鸿雁往来。一次妻子在信中说自己的家像一片叶子在水上漂,问朱荣斌这片叶子要漂向何方,当时的朱荣斌也不知哪里是自己的下一个驿站,只好回答:看风往哪里吹。看似浪漫,却是无奈的酸楚。
话外音:

2002年,朱荣斌调回广州,告别了夫妻两地分居,一年后,朱荣斌的儿子出生了,朱荣斌给儿子取名叫厚予,感谢生活给予他的一切。现在三岁多的朱厚予会坐在父亲的膝盖上在停车场里开车了。当别人问朱厚予他爸爸在哪儿工作,厚予骄傲地回答:“中海”;接着问他爸爸在中海干什么工作,厚予更是响亮无比地说:“开车的。”

暮色降临,朱荣斌载着我们在环市路上穿行。我仿佛看见了那个淳朴机灵的小伙子,迈步在田埂上,站在北上的车厢里,行走在他的人生路上。

(转自 中国海外)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