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11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由于疫情,今年校庆可能不举行大规模返校活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母校的怀念和感恩。
1968年底大学毕业,我和清华108位同学,被分配到辽东苦寒之地、水电部第一工程局接受“再教育”,建设战备电源310电厂。那几年,工作条件、生活环境都很艰苦,政治氛围更感压抑。我们有过迷茫,有过苦闷,但没有沉沦。默默积蓄力量,巧妙地利用毛主席语录英文版学习英语,温习专业知识,等待云开雾散的一天。
古念良用他的一生,致力研究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规律,寻找经济强盛的路向和方法,为富民强国献策。本文通过他从童年、求学、投身抗日、建立和建设新中国的贡献与遭遇及人生最后辉煌的整个历程,通过他本人及亲友的忆述、他对笔者的启蒙、他生活的点滴、他文章的精华等等,尽可能让他的后人及世人全面了解他的品格、学识和贡献。通过古念良的文章,展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一贯主张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力量;他的文章用经济数据说明毛泽东、周恩来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就已实行经济开放政策。
75年时光如梭,75年风雨兼程。1949年南京解放,新中国成立。1950年,父亲柳克俊在南京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高考,成为新中国首批学生入校清华大学,至今75周年了。他从一个不到20岁的活力青年成为一位90高龄的耄耋老人,70多年来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人民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壮丽事业,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弦歌不辍,无怨无悔。2021年校庆日,柳克俊学长(左)与夫人在清华园中合影1933年11月26日,父亲生于江苏省南京市一个普通...
范如玉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1968年初分配到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40多年一直从事核试验物理测试技术、核试验总体技术和核试验工程系统管理方法、高功率微波技术和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2008年退休后的10多年,继续被聘为总装备部抗辐射加固技术专业组组长至今。理想和志愿是随着成长变化的,选择清华工物系,完全是偶然我老家江苏丹阳。从小生活在农村。小时候每天早晚去替别人放牛,牛没有吃饱就不准回家。稍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