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华

五级学长王德政——一位普通清华人的经历

2018-03-19 | 来源 公号“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暨建设管理系”2018-03-18 |

编者按:清华五级校友里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钱钟书、张民觉、曹禺、王竹溪、赵九章、乔冠华、林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位“普通”的清华人,他的经历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清华学子,亦或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的经历。


王德政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他从小颖慧好学,13岁从私塾考入天镇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读书,16岁考入天津同文书院。民国十六年(1927年)王德政考入天津南开大学预科班,年轻气盛的他当年还参加过中学学生游行示威运动。

民国十八年(1929年)王德政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大学预科班考入北京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那时清华入学考试难度之大相比今天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届也就录取一百多人,因此王德政在那个年代绝对算得上是“稀缺人材”。

清华大学五级部分同学合影(图片来源:国立清华大学季刊1932)

“九•一八”事变后,心怀天下的王德政参加了清华大学首批赴南京请愿团,要求国民政府出兵东北,收复失地。可见,王德政埋头专心致学,但无论身处何方,从未忘忧国保国。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王德政从清华毕业,因其在校学习刻苦认真,得以留校任教。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王德政到青岛工务局任技佐兼下水道工区主任,但是,王德政并没有在这个岗位上长留,在任何年代,个人命运的沉浮都与国家秩序,社会环境紧密相连——在王德政担任水道工区主任几年后,抗日战争便爆发了,王德政不愿给日本人干,青岛自然是待不下去的。

清华大学第五级级务委员会(图片来源:国立清华大学季刊1932)

没办法,他只好去了山东平度,在山区做教员。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始,王德政先后在河堡县立中学、平度县中学任教5年,任分校主任、数学教师等。当时的山东,遍地抗日烽火,不过,共产党在山东有抗日根据地,国民党也有抗日游击区,而他所在的平度,刚好是国民党的游击区。命运使然,平度的国民党看到他有些抗日情绪,就给这位清华毕业的山区教员封了个“上尉”。

其子虽然此时还没出生,但是通过后来父亲给他回忆和讲述,他还是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父亲在这段命运沉浮中艰苦奋斗的卓越品质,坚定不移的救国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历史担当。

1949年6月,青岛市解放,王德政立即到军管会实业部报到,继续上班。同年8月青岛市建设局成立,王德政被继续留用,时任工务科技正。1950年兼任沟渠股主任。1951年任东镇下水道工程队队长兼技正,同年参加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学会。没想到1950年代初运动一来,就有人把王家给查抄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当初王德政在平度时候被国民党授予了“上尉”的头衔。虽说公道自在人心的道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多少有些无力,但幸运的是在运动后期党组织还是为王德政平反了——党组织一查:王的父亲的那个军衔徒有虚名,因此,到了1956年,鉴于王德政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扎实的专业知识,建设部还是指名道姓,要把这位高级工程师调入北京。

后来,王德政又从青岛市建设局调入中央城市建设部给排水设计院、城市规划研究院、城市规划局、中央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国家城市建设局担任技正、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多项职务。长期从事技术设计和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解决了许多城市规划和设计难题。1987年经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王德政享受教授、研究员级待遇。他同年退休,被称之为“工程技术专家”。

“文革”之后,其子曾同父亲聊天,谈起那段抄家往事,王父说,“也亏了那次抄家,受了惊吓,从此不敢乱说乱动”。其子说,他父亲的不爱说话,大约就是那次抄家留下的“病根”,不过,话少在那个敏感的年代或许是一种幸运的品质——“文革”之前的反右派、反右倾斗争中,王德政就因为“说话少”而躲了过去。直到“文革”爆发,一度领取过国民党上尉俸禄的这桩陈年往事被造反派再次“揪”了出来。还好那时除了挨批斗,就是打扫单位卫生。

五级校友毕业五十年返校聚会留念(图片来源:清华大学第五级毕业五十周年纪念册)

在1956年,建设部把王德政这位高级工程师调入了北京,时年8岁的儿子随父亲从青岛前往北京,转学到北京三十五中(北京西城区重点中学)就读。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始建于1923年,前身为志成中学。李大钊、邓萃英等建校董事们提出的办学宗旨是:“改变民族落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栋梁之才,有志者事竟成”。在多年的传承与创新中,学校积淀形成了“励精图治,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有志者事竟成”的志成精神,培养了宋平、王光英、李锡铭、王光美、邓稼先、陶西平等杰出优秀人才,成为一所全面育人、特色鲜明的“红色”学校。作为三十五中人,其子继承了这种“为中华之崛起而教书”的情怀。


晚年王德政(图片来源:清华大学一九三三级毕业六十周年纪念册)

资料来源:

人民网博客,《一片丹心——王岐山现象启示录》,执笔人:肖天、钟钦崯

南方周末 《我所知道的王岐山早年经历》


相关新闻

  • 102020.08
  • 232019.12

    苏铧烨:从一滴油到一滴水,一位清华人与青海的五年化学反应

    苏铧烨,2008年从广东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2014年硕士毕业后参加了青海省第一批定向选调生的招考来到青海工作,先在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工作,后借调到海....

  • 052008.12

    一位勤于耕耘的学长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密封工程技术专家王玉明 丁文魁(1964)他是位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人?说他平凡,是因为他像成千上万清华人一样,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说他不平凡,是因为他用自己的奋斗,为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引领我国密封领域走向世界的风云人物?他,就是天津鼎名密封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天津市首批授衔的工程技术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密...

  • 012008.02
  • 092022.03

    张丽萍:考清华我经历过五件“鬼使神差”的事

    我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银川市,高考前是个应届高中毕业生。我考上清华的故事与好多同学的经历比起来算是平淡无奇,但却是一个鬼使神差,阴不差阳不错的故事。

  • 032013.06
  • 292017.03

    王澜:我在第一届清华国旗仪仗队的经历

    如果每个人可以给自己一个定位的话,我最想说,我愿意,成为一个战士!在这场人生的考验中,每个人都要不断去战斗。如果你能够永远挺起强健的胸膛,永远带着坚韧....

  • 152022.04

    尹鸿:一开始,就已经那么美好——我所经历的清华新传

    1999年春,当时我还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工作,接到时任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中文系系主任的徐葆耕教授电话,“戏言”我曾经答应过但一直没有兑现清华一门电影课,随后邀请我来清华聊聊,说清华正在筹建传播系。于是,我来到此前并不太熟悉的清华校园,见到兼任筹建传播系的代理系主任徐葆耕教授,他还邀请了曾经也在北师大中文系工作过的清华著名学者蓝棣之教授,也是第一次见到主持筹建传播系工作的常...

  • 232016.03

    清华人的“红与专” ——清华大学[1996级] 王兵 访谈纪实

    “清华园像是一片蕴涵着无穷生机的森林,这里的阳光雨露使我在求学的道路上每一步都吸收到充沛的营养。”王兵学长如是说。

  • 072011.09

    一个家族的五代清华人

    唐氏家族是一个显赫而低调的大家族,唐家五代人中都有清华学子,且与辛亥百年史有着极深的关系。最早的留美幼童唐绍仪、唐国安——前者为民国首任总理,后者是清华第一任校长;作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的唐悦良是唐家祖父辈,而执教清华五十载的清华图书馆副馆长、我国机电学专家唐统一和现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的唐虔则是父子俩,还有今天的第五代“海归”唐宛枫,他们历经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风云跌宕、时代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