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语:十年来,将近2000名清华学子奔赴祖国各地,以一名基层选调生的身份丰富了职业选择的内涵。校园内他们形色匆匆,往来于实验室与图书馆,岗位上他们兢兢业业,折返于田间和厂房。他们念念不忘赤子之心,秉持着“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将自己命运与祖国发展紧密相连,在基层播撒无悔青春,在岗位书写人生答卷。

苏铧烨,2008年从广东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2014年硕士毕业后参加了青海省第一批定向选调生的招考来到青海工作,先在海东市平安区小峡镇工作,后借调到海东工业园区管委会,现在担任海东科技园管委会主任。

如今我已经到青海工作五年多时间了,相当于在青海又攻读了一个博士学位。这五年多的时间里,我将我的“博士论文”写在了青海这片三江大地之上,也完成了自己生活上从外地人变为本地人、角色上从“学生兵”变为公务员、职责上从“跑龙套”变为“挑重担”的三个转变。
青海是一片理想信念的圣洁高地
2010年暑假,我参加清华校团委组织的国情实践团第一次来到青海,参观了原子城博物馆,也就是清华同学们所熟知的话剧《马兰花开》发生的地方,曾经在青海,有一批共和国最优秀的人才在此汇聚,为祖国“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也是从那一次青海之行起,“以身许国”的志愿在我心中植下了种子。
非常幸运的是,2014年毕业的时候,我恰好遇到青海省委组织部第一次启动面向国内重点高校招收选调生,没有任何犹豫地,我报名参加了这个计划,和另外13名来自清华、北大两所高校的同学一起来到青海的乡镇开始自己的工作。在那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支撑着我们做出择业决定的信念,正是一份“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这是我们的初心,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能够通过选调来到青海工作,能够成为一名公务员,从事一份以服务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我感到非常幸福。
满腔热情来到青海之后,青海很快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教育了我。2014年,我所负责的村子组织村“两委”换届选举。这是我第一次驻村工作,为了组织这次选举,我和同事们提前做了许多走访工作,自以为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在选举当天,有两位候选人得票领先,但都没有过半,按照法律的规定,需要就他们两个人再进行一次投票,以确定当选者。但是,当我从台上下来,准备去打印选票的时候,我被一群村民围住了,他们情绪激动地要求我,不许再投第二次票,而要让现在得票最高的候选人直接当选,不然他们就不答应。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景,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准备过程中,没有把选举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提前给村民们宣讲到位,就是这一点点本以为不会出现的纰漏,导致我所负责的第一次选举任务就这样失败了。

村民委员会选举大会现场
在后来的工作里,我还经历过许多这种类似的场景,例如面对讨薪上访的农民工,面对索要工程款的施工队,面对要求协调解决问题的企业家……不单是我,和我一起到青海工作的伙伴们都经历过这些类似的场景,越是这些经历越是让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百姓真的是非常可爱,只要你以真心、诚意对待他们,他们一定会对你回报以更多的真心、诚意,就像在刚才这个选举的故事之中,我们又花了15天时间,更加耐心细致地走访了村民进行政策宣讲,终于顺利完成了这个村子的“两委”换届选举。
青海带给我的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成长,便是青海并不像保护温室的花朵一般把我们置于一个安逸的环境之中,而是真正让我们到直面困难的第一线去,让你的初心去经过不断地摔打、碰撞、质疑和坚持,才会更加坚定、更加闪光、更加弥足珍贵。就像青海省委王建军书记在与引进人才谈心时说的,“每一位年轻的同志,在吃苦面前都不能有任何侥幸、任何懈怠……能够克服困难,奋斗的人生才最壮丽。”在真正来到基层之前,“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对我们而言是抽象的、模糊的,现在这句话对我来说非常具体而清晰,这份工作需要胸怀鸿鹄大志、澎湃激情,也需要孜孜不倦的耐力与久久为功的热情,用文火慢炖出绵绵的力量。
青海是一片海纳百川的宽博宝地
我是一名广东人,在北京上的学,与青海结缘之时就是我到青海工作的时候。犹记得自己刚到基层报到的时候,自己完全听不懂青海话,有的只是头上顶着的名校光环,那时候觉得自己似乎是一滴油一般,漂浮在水面之上,每天与这片土地相处,却不得其门而入。让我感动的是,青海很快接纳了我。在身边领导和同事的照顾下,我每天为学会一句方言、接好一个电话、做好一次会议记录而暗自欣喜,也为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影响越来越多身边的人而感到高兴。
这张照片上的这个小朋友叫多多,是我们园区一对儿创业者的孩子。多多在杭州长大,因为父母回青海创业所以跟着回到西宁上学,我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了解到,多多的父母别的都不担心,最烦恼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让多多的父母能安心创业,我便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和多多一起背古文、做习题,这是我在青海交到的年纪最小的朋友。

在青海结交到的多多小朋友
在我工作的这几年中,有越来越多的新青海人加入到建设青海的队伍中来。褚旭斐,一位创业者,是北大光华的MBA学生,2016年参加光华的一个暑期项目来到我们园区,我们聊过之后,他回学校办了休学来到我们园区开始创业,目前已经在青海的多个景区落地了他的智慧旅游项目。通过这个过程,我觉得自己从一滴油变成了一滴水,真正地融入到青海这片土地中来了。
特别想表达的一点是,我们这些选调生到来之后得到了当地党委和组织部门的高度关注、悉心爱护,不仅给了我们在住宿、待遇等方面的格外照顾,更是给平台、给重担、给信任,真正把我们放在当地工作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直面问题的复杂环境中去磨练,我们的几位博士师兄,现在都在重要部门的副处级岗位上工作,我本人更是得到了破格提拔,在组织的关怀下,我们的水平、能耐、担当、作为,在青海的广阔天地里得到了难得的锻炼和成长。
日常的工作里,或许不会每天都有名震一时的轰轰烈烈,但每天都在积累着利及长远的点点滴滴。因为在青海的工作,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功不唐捐”的意义,也更加明白了组织上把我们放在基层锻炼的良苦用心,在青海工作的时光,是既充实又幸福的。
青海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
能够生逢这个伟大的时代,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总书记讲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这代人生逢“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即生逢其时,更重任在肩。在青海工作,便是为祖国守护“中华水塔”,为世界守护生态屏障,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我在青海海东,建设着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在北京市外辐射的第一个产业基地,我们建设了全市第一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聚集了一批省“千人计划”入选者与入选团队,实现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知识产权数量的迅猛增长,努力为全省发展提供产业支撑。
这两张照片基本上浓缩了我在青海工作的五年时光,第一张图是设计效果图,2015年我到现在工作的园区报到的时候,领导告诉我这是我们园区未来的样子,第二张照片是去年拍的实景图,经过许多的努力之后,我们把曾经的蓝图一点点地全部变成现实了。

海东科技园设计效果图

海东科技园实景图
我特别喜欢在下班的时候走到我们孵化器大楼的顶楼,俯瞰我们日夜工作的这片土地,我看到这片土地在我们的努力下一天天地发生变化,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不断成长一般,甚至能够听到她律动的脉搏和朝气的呼唤,这是一份难以言说的成就感,这是我倍加珍惜的事业平台。我更相信,青海的土地足够宽广,一定能够为所有的有志青年搭建起一个人生的舞台。
写到最后,我特别想和在校的师弟师妹们再次分享总书记在去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勉励青年的一句话:“广大青年应该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走入西部基层,把自己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回馈社会,这就是我们自身所要实现的价值所在。今天的青海,山岳俯首,三江扬波,热忱地欢迎更多的青年人可以来到这里兴业兴邦,我也相信,因为你们的加入,青海终将不同。我在青海,等着你们的到来!